發生什麼事?
馬斯克宣布旗下的X公司將重啟曾受歡迎的短影音平台Vine,但這次將整合AI技術,具體細節尚未公布,引發外界高度好奇。
Vine曾在2010年代風靡一時,以6秒短片迅速累積大量用戶,但後來因市場競爭激烈(如Instagram、Snapchat崛起)以及未能建立有效的創作者變現機制而於2016年停止營運。
儘管馬斯克多次暗示重啟,但新的Vine將面臨激烈市場競爭(TikTok、Reels和Shorts)、「AI形式」的應用不確定性,以及如何重新建立強健的創作者生態系等嚴峻挑戰。
推特短影音Vine回歸啦!
馬斯克(Elon Musk)旗下的社群媒體公司X(前身為Twitter)於週四宣布,備受歡迎的短影音分享平台Vine將以「AI形式」回歸。這項消息由馬斯克本人在X上發布,但並未提供更多細節,而X公司也尚未回應相關的詢問。
什麼是Vine?
Vine曾是2010年代非常流行的短影音應用程式,用戶可以分享6秒或更短的循環影片,並在短時間內吸引了數百萬的用戶和影音部落客。
Twitter於2013年1月推出Vine服務,不過隨著其他競爭社群媒體平台如Instagram和Snapchat的崛起,再加上未能及時推出創作者變現功能,最終在2016年底宣布停用。
馬斯克自2022年收購Twitter以來,便多次暗示將重啟Vine,甚至在X上發布公開民意調查,詢問用戶是否希望Vine回歸,結果獲得了壓倒性的支持。今年稍早,他也曾表示在TikTok禁令即將生效之際,正考慮讓Vine回歸。
Vine回歸的潛在挑戰
雖然馬斯克宣布Vine將以「AI形式」回歸的消息令人振奮,但這個曾經輝煌的短影音平台若要重新站穩腳跟,勢必面臨諸多挑戰。
首先,市場競爭極度激烈。自Vine於2016年停運以來,短影音領域已由TikTok和Meta旗下的Reels等巨頭主導。這些平台不僅擁有龐大的用戶基礎和成熟的生態系統,更在功能、演算法和變現模式上不斷創新。Vine必須拿出獨特的產品差異化,才能吸引並留住用戶,否則很難從這些強勁的競爭者手中搶佔市場。
其次,「AI形式」的具體內容仍是未知數。儘管AI生成內容是目前的一大趨勢,但如何將AI技術融入Vine的短影音體驗,使其既具創意又符合用戶需求,是一大考驗。如果只是簡單的AI生成素材,而缺乏獨特的互動性或社群功能,可能無法滿足用戶對社群媒體的期待。此外,AI生成內容的品質、版權問題以及潛在的倫理爭議也需要仔細考量。
再來,重建創作者生態系也是一大難題。
Vine當初停運的原因之一,便是未能提供創作者足夠的變現途徑。現今的短影音平台,都投入大量資源扶持創作者,提供廣告分潤、直播打賞、電商連結等多元的變現管道。如果Vine無法為創作者提供具有吸引力的收益模式,將難以吸引優質內容創作者回流,進而影響平台內容的豐富度和吸引力。
最後,用戶習慣的轉變以及品牌認知的重塑也不容忽視。過去九年間,用戶在短影音的使用習慣和偏好已發生巨大變化。新的Vine必須深入了解現今用戶的需求,並提供符合時代潮流的功能。
此外,對於許多新一代的網路用戶而言,Vine幾乎可以說是一個陌生的品牌;而對於老用戶而言,則需要重新喚起他們對Vine的熱情,並讓他們相信這次回歸是長期且有誠意的。
同名迷因幣Vine暴漲50%
馬斯克短短8個字的貼文,很快就引發了各界的熱烈猜測,也推高了與Vine相關的迷因幣價格。
根據Coinmarketcap數據顯示,馬斯克推文發佈後,VINE幣價很快地從0.037美元衝上0.079美元。截至文章發稿前,幣價已回落至0.06美元,但過去一天內漲幅高達53%。
雖然目前尚不清楚「AI形式」具體可以做什麼。不過,6秒鐘的短影音格式對於AI生成內容來說可能較為有利,因為目前大多數AI影音生成工具通常都以較短形式的內容為主,而較長的影音片段則會增加成本。
Vine在巔峰時期曾擁有超過2億活躍用戶。如果回歸,馬斯克向來擅長吸引社群媒體的關注,他能否再次讓Vine掀起熱潮,成為下一個關注焦點。
本文授權轉載自Web3+,作者為邵元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