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速小子英特連
風速小子英特連
2000.04.01 | 科技

網路企業最大的對手與最好的朋友,都是「時間」

一九九九年七月,英特連辦公室還被迫分散在一棟大樓中六個樓層,「我剛來時,老覺得公司環境好像身處傳統貿易商,肥不起來但也餓不死似的」,英特連網路金融事業部協理張哲生,娓娓道出自己從知名電腦公司,來到當時許多人尚不知英特連其名時的心境。

「然而,我當時對 Patrick(英特連總經理林伯伋)說,我賭你對市場的觀察是對的」。而今,身處後現代美學的新辦公室,去年拿下公司 Top Sales 的張哲生,隱隱透露著英特連在這半年來的急速擴展。不但有喬遷之喜,身為台灣網路下單系統建置者先驅,研發網路下單軟體的英特連,也即將於今年登上股票市場。挑戰時間,卻不會失速,需要了解商業運作的深度邏輯,再加上夠聚焦的策略

掃描英特連歷史,從網路金融到跨足其他電子商務範疇、從面對企業客戶到直接面對消費者、從台灣到香港,不難看出它以金融為中心,不斷向其他電子商務乃至個人投資理財領域進軍的企圖。

網路金融的主角是金融, 不是網路

雖然英特連以網路金融起家,但55年次的總經理林伯伋卻一直強調,英特連是金融機構網路化的幕後諮詢與設備提供者。因為

網路金融的主角是金融,不是網路」,

即使是英特連自行建置的 NetMoney 網站,網站訴求也是靠低價出售英特連開發的個人理財軟體,透過網際網路的跨公司、跨行業連線,讓使用者知道自己包含保險、存款、信用卡、股票乃至基金的完整個人資產狀況。簡單來說,可說是透過第三者機制,讓金融機構能為消費者提供整合服務。

目前英特連事業部門分為四大部分:網路金融部電子商務部網路事業部海外事業部

多角化的經營,使英特連的客戶,不僅止於過去企業對企業間(B2B)的電子商務,甚至透過網路事業部門的 NetMoney 網站,英特連在B2C領域也試圖著墨。也因為英特連在這四個領域都涉足,所以在市場上很難明確定位英特連的競爭對手有哪些,「針對不同部門,我們的競爭對手就不同」,行銷經理劉怡君說。

主掌網路金融部門、幽默健談的張哲生,是由基層一路攀升至協理的重要幹部。部門主要客戶對象是券商、投信投顧、銀行等金融機構。英特連從最早幫大信證券建置電子券商系統開始,到目前為止合作的金融機構家數幾近市場三分之一,先行者優勢展露無遺。

然而,雖以網路下單起家,但英特連也積極伸出觸角。之前曾是中國時報記者的電子商務部協理宋家元,以其媒體經驗與廣沛人脈,促成英特連與保險、醫療、CD廠商、旅遊業者甚至於文教基金會多方合作,「我們的客戶,寫起來是滿滿兩頁 A4 紙」,宋家元表示。

從B2B到B2C的多角化經營

除了企業客戶,英特連對個人理財領域也同樣有興趣,這從對 NetMoney 網站大力投入可見一般;而源起,得力於美國直覺公司(Intuit)的個人記帳軟體 Quicken 所帶來的啟發。

對這項產品印象深刻、也有使用經驗的林伯伋,也想在中文個人理財軟體打下一片天。歷經半年,找到結合理工、企管、財務以及網路背景的周碩倫後,便交給他出任網路事業部協理的重任,希望透過網際網路,讓投資理財與網路應用,能有更貼近個人消費者的演出。這個理財網,可說是英特連今年的重頭戲之一,由去年至今,「人員從我 1 位增至 25 位」,周碩倫說,而未來朝海外發展後人數還會更多。

目前有 4 萬會員的 NetMoney,今年的目標除了結合個位數位助理(PDA)平台,讓使用者能隨時隨地完成金融交易的自動分析外,朝香港等海外發展並招募35萬使用者,更是他們自己設下的高成長目標。

企業沒有長久的優勢

英特連的快速成長,許多人不禁好奇它的競爭優勢究竟在哪?

對於競爭優勢,總經理林伯伋剖析,「沒有一家企業的競爭優勢是長久的,在我看來,公司只有 Temporary Advantage(暫時性的優勢)」。

然而,從最早以網路金融建置技術進入市場,快速攻佔市場佔有率形成競爭障礙,再加上背後擁有中鋼轉投資的中盈創投資金,迄今眼光更朝向香港市場,英特連的競爭優勢或許時有所移,但與其他同業相較,英特連動作之迅速、步調之快捷,確實讓人印象深刻。

自去年6月在香港設立公司後,英特連透過與當地港商合作,推出「股壇追擊」財經網站,由英特連提供香港50餘家券商港股報價與交易服務。藉著複製台灣成功經驗、與當地人策略聯盟的方式,讓英特連在香港網路下單市場也開始擁有一席之地;「即使是大券商,為了怕自己系統當機的考量,也將英特連系統當成備援」,林宜璟說。

Speed is God, Time is Devil

網路世界講究速度,而以快速度成長見長的英特連,成長與變動,常屬一體兩面。從去年中旬的80多位員工,到今年初的130位,今年底還預計擴增至200位,

林伯伋常引述「Speed is God, Time is Devil」這句話,提醒同仁他對切入市場速度的極端重視,以及在網際網路時間裡,很難有「try & error」(嘗試錯誤)的焦慮

而因應網路環境的高速變動,公司組織變動之快也是英特連特色之一。去年底才經過一次組織大變動,林伯伋不諱言在未來三五個月內還會再調整,「我們組織幾乎每半年就有調整,」英特連總經理林伯伋指出,組織變革目的在於「將技術與產品做一整合,甚至未來也會納入行銷」。

創意辦公室下的想像力

鏡頭再回到英特連位於民權東路的新居。

首先驚艷的,是一幅於大門牆壁右側、足足有雙臂張開般寬的「Sunday Afternoon(星期天午後)」印象派畫像。畫中一群悠閒的人兒或走或坐,有的在草地上聊天,有的撐傘散步,剛從熙來攘往馬路上走進來的紛擾心境,似乎也頓時沉靜起來。
從搶眼的黃藍色公司大門走入辦公室,又有一個讓人會心一笑的巧思。十幾個會議室,竟然都是用世界知名的城市來命名,「在我們公司,聽到『哈囉!我現在在赫爾辛基,請到波士頓來找我』之類的對話時,一點都別驚訝,」行銷企劃經理劉怡君微笑著說。

企圖在亞洲市場中做一顆速度明星的英特連,在新辦公室裡,正試著練習沒有時差的企業文化與生猛鬥志。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在台灣,投資的第一步往往不是研究市場,而是跑流程。投資人首先要開立證券戶,過程中還得額外申辦一個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如果同時往來多家券商或涉獵不同金融商品,手上的交割戶就會越開越多,久而久之,資金與投資收益被分散在不同帳戶,不只增加管理難度,一旦忙碌忘了轉帳、交割戶餘額不足,還可能面臨違約交割的風險。

這套交割制度雖然保障了交易安全,卻也讓不少投資人覺得進場門檻比想像中更繁複,投資體驗因此大打折扣。永豐金證券總經理蘇威嘉表示:「永豐金證券很早就觀察到這個市場痛點,在『分戶帳』服務上路後,我們看到一個能夠改善流程痛點、讓投資管理更有效率的機會。」

為此,永豐金證券推出「資金管理帳戶」,以「投資錢包」的概念重新整合投資人的金流,讓投資人透過單一帳戶即可掌握各項投資的資金流入與收益,不必在多個交割戶之間切換,讓投資管理變得更直覺、更便利,也讓投資績效更容易被看見。

創新1》開證券戶不必再加開銀行戶

蘇威嘉進一步說明,資金管理帳戶為傳統證券交易流程帶來三個創新,其中最核心的一點,就是讓投資人能夠直接使用自己原有的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

目前永豐金證券已串接25家銀行,投資人可以從中選擇慣用帳戶進行綁定,而且整個綁定流程都能透過手機App完成。對於新手投資人而言,開立證券戶後就能直接開始投資,不需要再跑一次銀行申辦交割戶;至於已在永豐金證券交易的客戶,也能改用自己最熟悉、最常使用,甚至具有特殊意義的銀行帳戶進行交割,讓投資相關的金流能在同一帳戶中運作,大幅提升管理效率。

創新2》自動授權扣款、降低違約交割風險

在資金管理帳戶的基礎上,永豐金進一步從使用者體驗出發,以eDDA電子直接扣款授權機制為核心,提供自動授權扣款與入金申請兩大功能,打造證券交易流程的第二項重要創新,不僅省去投資人在不同App間切換的麻煩,也能避免因為忘記轉帳或餘額不足所導致的違約交割風險。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表示,只要完成自動授權扣款設定,日後投資人在進行台股現貨交易時,系統會自動確認資金管理帳戶的餘額、是否足以支付「台股T+2日交割款」,若餘額不足,系統會自動從事先約定的銀行帳戶將差額轉入資金管理帳戶(投資人須確保約定銀行帳戶內有足夠資金),以確保交割順利完成。

永豐金證券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
圖/ 數位時代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形,交割前一天的帳戶餘額明明足夠,但隔天一早若剛好遇上信用卡、水電費等費用自動扣款,恐會造成交割款不足」高政雍認為,對投資人來說,若因帳戶上的小疏忽而傷及自身信用紀錄,實在非常可惜,因此,永豐金證券希望藉著資金管理帳戶,協助投資人從根本來避免這類痛點。

至於「入金申請」,凡完成自動授權代扣設定,爾後投資人只要打開永豐金證券大戶投 App的資金管理帳戶專區,就能直接點擊「入金申請按鈕」,把資金從綁定的銀行帳戶匯入資金管理帳戶,免額外再透過網銀App進行轉帳程序,且單筆匯入與匯出的上限皆為 5,000 萬元,不僅轉帳更方便,目前更不收取匯款手續費,長久累積下來,可以為投資人省下一筆不小的支出。

(備註:資金管理帳戶推廣期間,申請出金及授權扣款入金之銀行間通匯費用由永豐金證券負擔,惟永豐金證券日後保有優惠方案調整之權利。)

創新3》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資金管理更Easy

資金管理帳戶所帶來的第三項重要創新,是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無論投資人是買賣台股、美股、港股,採取定期定額或定股方式布局美股與台股,甚至進行台股的融資融券、申購競拍、有價證券借貸等交易,都能以資金管理帳戶完成交割;唯海外股票目前僅支援新台幣交付,未來則將視市場需求持續擴充。

過去,台股和複委託交易往往得綁定不同銀行帳戶,導致投資人必須在不同帳戶間反覆調度資金,不僅繁瑣,也容易在忙碌時漏轉、轉錯,增加管理難度。如今,只要透過一個帳戶即可支付所有交易往來,真正從源頭簡化了跨市場投資的資金管理流程。

化身投資錢包,重塑投資人的金流管理方式

蘇威嘉強調,永豐金推出資金管理帳戶服務,不僅是為了優化證券交易流程、提升投資人的操作體驗,更希望重新定義投資人在數位時代的投資管理方式,讓這個帳戶真正化身為「投資錢包」,一來協助民眾將投資資金從日常收支中獨立出來,二來完整記錄投資金流的變化軌跡,使投資績效、資產變動一目了然,還能逐步養成更有紀律、更有效率的投資習慣。

舉例來說,使用資金管理帳戶的投資人,可以再進一步於永豐金證券的豐存股平台,使用股利再投入功能。爾後當股利發放至資金管理帳戶時,只要沒有出金申請,即可將配發股利留在資金管理帳戶中,讓系統協助執行定期定額策略的同時,還能將配發的股利自動再投入市場,確保每一筆投資績效都有望創造複利,成為累積資產增值的一部分,避免發生股利回到日常使用的銀行帳戶後「不小心花掉」的狀況。

(備註:股利再投入功能及適用範圍,依豐存股平台公告為主)

目前,資金管理帳戶上線雖然只有一個月時間,但使用率已突破 20%,顯示投資人對更直覺、整合式的資金管理方式有明顯需求。蘇威嘉表示,未來,永豐金證券將持續優化相關功能並擴大應用場景,讓投資人能以單一帳戶完成資金集中、靈活調度與多市場交易,全面提升理財效率與使用體驗。

為鼓勵更多用戶體驗資金管理帳戶,永豐金證券也設計了「過關打怪」式的互動行銷活動,只要在活動期間完成指定任務,就有機會獲得限量900 元的股票禮品卡,還能參加iPhone17 Pro Max等好禮抽獎。若想提升投資效率、改變過去繁瑣的資金管理模式,現在正是申請資金管理帳戶的好時機。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