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台灣人最愛這味!Netflix電影收視解析:恐怖+江湖「辣口」能稱霸流量密碼?
【觀點】台灣人最愛這味!Netflix電影收視解析:恐怖+江湖「辣口」能稱霸流量密碼?

2025上半年,Netflix的播放鍵被按下了超過百億次,構成一幅空前龐大的注意力版圖。這不僅是數字,更代表全球億萬觀眾,將無數個本可用於休憩、社交的通勤與深夜時光,悉數奉獻給了螢幕中的光影敘事。在這場激烈的注意力爭奪戰中,究竟誰是贏家?

為精準描繪版圖全貌,本文以Netflix官方榜單為基礎,系統性地拆解了影集Top 30與電影Top 40的半年累計觀看次數、製作國別、題材分類及全球發行策略。從中提煉出四大核心趨勢,深入剖析電影與影集的供給邏輯,最終回歸至平台與內容創作者的可執行戰略,完成一趟從數據表象到產業核心的深度探索。

而在這宏觀的全球視野下,將聚焦於其中最活躍、也最富挑戰的戰場之一:華語內容市場。剖析現代愛情與古裝偶像劇如何持續主宰流量,同時探究台灣原創劇集又如何憑藉獨特的在地題材,成功在區域版圖中展現出強勁的影響力。

2025上半年台灣電影收視表現Top 7暨特別提及

排名 電影名稱 本期觀看次數 備註
1 《咒》 210 萬 台灣內容|累積觀看已達 1,140 萬,長銷冠軍
2 《角頭:大橋頭》 200 萬 台灣內容|登上 5 個地區周榜,在地IP影響力強勁
3 《夏日的檸檬草》 140 萬 台灣內容|登上 2 個地區周榜,累積觀看 150 萬
4 《愛的噩夢》 110 萬 台灣內容|登上 1 個地區周榜,累積觀看 120 萬
5 《流氓驅魔師》 90 萬 星馬華語內容 (台灣演員參與),登上 5 個地區周榜
6 《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 80 萬 台灣內容|累積觀看已達 840 萬,展現驚人長尾效應
7 《鬼才之道》 80 萬 台灣內容|登上 2 個地區周榜
* 《功夫》 440 萬 特別提及:經典港片,本期表現強勢,累積觀看高達 2,180 萬

恐怖與江湖雙引擎制霸,長銷型IP價值彰顯

這份榜單如同一張精準的市場快照,揭示了當前台灣電影的勝利方程式: 以「恐怖靈異」與「在地江湖動作」兩大強類型作為核心引擎 ,同時,已成功的「長銷型IP」持續展現其驚人的生命力與吸金能力。

一、 雙引擎制霸:恐怖靈異與江湖動作的絕對強勢

榜單上最顯著的趨勢,是類型片的全面勝利。
● 恐怖靈異的統治地位: 從冠軍《咒》、新片《愛的噩夢》、星馬電影《流氓驅魔師》到結合喜劇的《鬼才之道》,恐怖、靈異、驅魔題材幾乎佔據了半壁江山。

這證明此類作品不僅擁有穩固的本地基本盤,其強烈的感官刺激與文化獨特性,也使其具備高度的跨市場傳播力(如《流氓驅魔師》攻佔5地周榜)。

● 在地江湖IP的爆發力: 「角頭」系列最新作品《角頭: 大橋頭》一舉衝上亞軍,並在5個地區進入周榜,展現了深耕多年的在地IP,一旦回歸便能掀起巨大波瀾。這再次印證了我們之前所提的「辣口」策略——結合在地文化、風格強烈的動作片,是能與恐怖片分庭抗禮的另一座票房高山。

角頭:大橋頭
圖/ Netflix

二、 長銷為王:現象級IP的驚人生命力

榜單的另一大亮點,在於兩部「長銷王者」的持續發威:

《咒》(累積1140萬次)與《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累積840萬次)的總觀看數,已遠遠超越同期其他電影,達到了現象級的高度。

這說明一部製作精良、概念新穎、口碑卓越的電影,其價值絕不止於上映當下。它們已成為串流時代的「文化資產」,能持續吸引新觀眾投入,生命週期被無限延長,為製作方帶來驚人的長尾效益。同時,也再次證明,能在本土票房市場上有好成績的台灣類型電影,在串流和國際市場上的表現能夠同樣強勁。

咒
電影《咒》海報。

三、 新生代的市場試煉與類型多元化

除了兩大引擎外,榜單也反映出市場的健康度與其他次要類型的潛力:

● 青春愛情片《夏日的檸檬草》與懸疑驚悚片《愛的噩夢》作為近期新作,都取得了百萬觀看次數的穩健開局,顯示市場仍為不同題材保留了空間。

夏日的檸檬草
電影《夏日的檸檬草》海報。
圖/ Netflix

● 《鬼才之道》的成功,則展示了「恐怖+喜劇」複合類型的強大潛力(同時《鬼家人》也有這樣的元素結合),為類型融合提供了絕佳的範本。

影視共通風向趨向「辣口」:不止是大尺度,更是創作的膽識

審視 2025 年的影視版圖,無論是劇集或電影,一個共通的風向標已然浮現—— 「辣口」 。在海量內容如浪潮般席捲而來的今日,「溫吞」與「安全」幾乎等同於沉沒。一部作品若想被看見、被記住、被激烈討論,就必須具備能穿透螢幕、直擊人心的鋒利質地。

然而,「辣口」從非膚淺的感官刺激,它不是血腥暴力或情色尺度的堆砌,而是一種源自創作靈魂深處的膽識。它代表著一種毫不妥協的創作態度,一種敢於將議題與人性挖掘至底的決心。一盤真正夠味的「麻辣料理」,除了表層的刺激,其靈魂在於那醇厚、多層次、且後勁十足的底蘊。

這份底蘊,至少包含三個層次的創作勇氣:

一、情感的衝擊力: 將觀眾拋入人性的離心機

創作者必須有勇氣告別完美人設,轉而擁抱道德光譜上的灰色地帶。敢於塑造那些在善惡邊緣掙扎、甚至顛覆既有三觀的主角,迫使觀眾走出情感的舒適圈。

當觀眾在認同與厭惡、理解與批判之間被反覆拉扯,那猶如被拋入情感離心機的體驗,將烙下最深刻的印記。

二、題材的冒犯性:撕開社會精緻的偽裝

偉大的作品從不鄉愿。創作者必須具備挑戰權威、衝撞禁忌的「冒犯性」。敢於將鏡頭對準社會的偽善、信仰的荒誕、體制的無能與人性的懦弱,用近乎挑釁的姿態,撕開那層精緻的偽裝。這不是為了製造對立,而是為了激發最誠實的思考。

三、美學的風格化: 撕下「好學生」的溫順標籤

創作者必須勇於建立自己的視覺簽名。告別那些四平八穩、技術純熟但面目模糊的「好學生」框架。無論是選擇粗糙生猛、狂放不羈的影像,還是雕琢極致的暗黑詩意,都必須是一種堅定的美學抉擇。建立起獨一無二、過目不忘的風格,作品才有了被仰望的可能。

對於身處台灣、放眼全球的台灣創作者而言,這是一條更高風險、也更高回報的道路。唯有當我們不再自我設限,敢於端出這道味道最嗆、後勁最強的「辣口」精神料理時,台灣的影視內容,才能真正地從「被看見」走向「被追隨」,在世界的舞台上,定義屬於我們自己的潮流。

延伸閱讀:【觀點】《魷魚遊戲》現象級回鍋續命!Netflix影集大吃系列IP紅利,如何靠長尾效應吸睛?

責任編輯:蘇柔瑋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