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到馬斯克的無人拉麵機!Yo-Kai Express煮麵當晶片做,加碼台味手搖機拚年底上市
燒到馬斯克的無人拉麵機!Yo-Kai Express煮麵當晶片做,加碼台味手搖機拚年底上市

「Ramen is sooo good.(拉麵好好吃)」,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在社群平台X的這則貼文,可以說是Yo-Kai Express(以下簡稱Yo-Kai)創業初期的金字宣傳招牌。

「Yo-Kai」在日語中意指妖怪、鬼魂,會隨時隨地出現,便是林志鴻創辦Yo-Kai的核心理念:提供隨時、隨處可得的「即食」服務。

Yo-Kai以自動拉麵機起家,結合半導體和瞬間加熱技術,不到1分鐘即可做好一碗熱騰騰的拉麵。在桃園機場航廈、北美、日本超過150個地點都能發現Yo-Kai的機台,如今它進一步跨入自動手搖飲市場,預計於2025年底在美國那斯達克上市。

從餐食進入飲料市場,在餐飲業大缺工的時代看似是非常合理的布局,但Yo-Kai創辦人林志鴻坦言,背後其實有經營成本壓力的考量,也有市場戰略的再思考。

半夜在公司加班找不到熱食的那股存亡感,是林志鴻創業的契機。

Yo-Kai Express的24小時自動拉麵機
Yo-Kai Express的24小時自動拉麵機,除了分布在北美、日本等地,也在桃園機場航廈設點,提供多種口味的拉麵選擇。
圖/ Yo-Kai Express

半導體模組化流程秒速出餐,猶如廚師現煮美味

美國地廣人稀,入夜後街上幾乎找不到餐廳用餐,加上經歷了2001年的網路泡沫和2008年的金融海嘯,讓林志鴻意識到全球經濟每隔幾年就會經歷一個低谷,在大蕭條的環境底下,人們會更加依賴成本低廉又無人化的自動機器人。因此,他認為自動販食機在美國相當具有市場機會。

「能不能用自動化技術解決這個問題?」這是在半導體產業從業超過12年的林志鴻的疑問,也是一次挑戰。

從技術面來看,Yo-Kai並不是提供「微波食品」,而是在挑選食材時就會經過專屬配方處理,將半熟的食材急速冷凍後,待消費者點餐才會再次加熱,食物在短短幾秒內加熱到300度,確保食材熟透但不過頭。

Yo-Kai的競爭關鍵,是以半導體製程的模式進行加熱。 半導體製程強調精準、標準化和模組化,才能快速生產出高良率的晶片。Yo-Kai則移植這套流程,將食材模組化、作業流程標準化,機器手臂進行精準計算,在機台內「快、狠、準」的運作,猶如一名廚師現場料理。

此外,Yo-Kai的最大優勢,就是自行掌握所有機台的設計,產品研發與迭代速度可以快到每半年做出一次更新,甚至可以直接推上市場再進行動態設計。

林志鴻舉例,有些長者操作機台時螢幕會接觸不良,才發現是長者點擊螢幕的角度不同導致無法感應,而Yo-Kai的工程師馬上就能進行調整。

冷鏈卡關成轉機,借道手搖展店圈地

不過,林志鴻坦言,自動販賣機最大的挑戰來自冷鏈供應鏈。「美國的冷鏈供應鏈成本極高,並不利於規模化和拓點。」這也是Yo-Kai決定轉戰飲料市場的原因。

為什麼轉戰飲料市場,就能解決供應鏈問題?林志鴻解釋,飲料獲利較高,且相對於餐點,大部分消費者更沒有口味依賴的情形,「如果讓消費者盲飲,基本上很難猜出哪杯茶飲出自哪家飲料店。」最重要的是:飲品備料可以常溫處理,「只要是常溫運送,所有物流都能提供服務,選址就沒那麼受限。」

一旦選址條件降低,機台的布建密度便能提高,進而降低供應鏈與物流運送的成本。換句話說,Yo-Kai決定轉攻自動手搖飲市場是為了用飲料機拓點、圈地,未來只要在相同地點放置自動餐食機台,就能依靠「規模經濟」換得向供應鏈談成本的籌碼。

在這個過渡階段,Yo-Kai另一個關鍵決策是把研發中心拉回亞洲。

「既然美國的冷鏈運送成本無法改變,那我就調降食品成本,從亞洲進口的成本能降低25%左右。」林志鴻補充,除了成本優勢外,亞洲的食物口味、冷凍加工技術都相當先進,可以快速增加食品口味的豐富度和來源,「台灣真的是很好的研發中心,食材成本低、食物加工強,又有半導體技術,以及技術人才。」

開放加盟打團戰,衝高市場能見度

算盤中的商業策略是一回事,實際落地又是另一回事。

Yo-Kai原本預期全數機台全數由自己直營,然而管理、和場域方的溝通成本都不低,因此林志鴻決定開啟加盟制度,「既然是無人機器,開店就可以變成簡單投資,而不是重大投資。」

林志鴻舉例,租賃機器1個月的費用為4,000美元,假設1杯飲料6美元、1個月賣出150杯,投資報酬率就達到1倍,「你可以視為是雲端廚房的升級版,我們不需要人,而且占地空間小。」

正是因為要打開消費市場,Yo-Kai預期在2025年底上市,除了提高能見度,也期望運用市場資金快速拓點。

目前Yo-Kai已經與一家空調公司洽談冷凍倉儲的租賃,透過冷凍倉儲加速擴點,並為未來自建物流進行布局。「希望我們可以用這樣的方式,把台灣的食品和餐飲文化帶出海。」林志鴻說。

林志鴻_Yo Kai創辦人_2025_06_17_翁挺耀攝_10.jpg
圖/ 翁挺耀攝影

Yo-Kai Express

創辦人:林志鴻(圖)
產品技術:自動拉麵機、自動手搖飲料機
募資:總募資額1,900萬美元(約新台幣6億元),投資人包含一風堂、Pulmuone、日本菸草旗下食品廠。

延伸閱讀:旅遊景點背後的系統商!豐趣科技完成1.8億元募資,雄獅、Klook持續加碼

責任編輯:蘇柔瑋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遊戲商機、集點經濟,還能怎麼玩?家樂福 App 創新手遊《家有超市》領風潮
遊戲商機、集點經濟,還能怎麼玩?家樂福 App 創新手遊《家有超市》領風潮

促銷、折扣、集點換購早已成為零售標配,顧客對優惠不再陌生,卻也因此變得難以被打動。若想持續吸引目光,單靠傳統優惠不能只是基本配備,必須進一步創造差異化的體驗。

面對這樣的挑戰,家樂福選擇從「參與體驗」的角度出發,重新思考與顧客的互動方式。一般的集點換購模式,多半是在結帳時累積貼紙、等待兌換,如果集點不僅只是交易過程實現的獎勵機制,而能成為日常生活中具吸引力的行為,活動本身就有了新的生命。

為此,家樂福祭出「好選品 + 遊戲化」雙軸策略,不僅強化換購商品的吸引力,更嘗試讓集點換購活動變成一場好玩的任務挑戰——像在玩一款輕鬆上手的小遊戲,讓消費者在互動中獲得樂趣與回饋。

根據〈2025 Google 遊戲產業交流會〉觀察,近三年內 22 至 25 歲輕度玩家成長超過 5%,短時間、低門檻、無壓力的遊戲體驗愈來愈受青睞,尤其隨著手機普及、使用情境碎片化,這類療癒、好上手、有回饋感的休閒小遊戲遂登上日常消遣主流。

而今年,家樂福就在自家 App 推出小遊戲《家有超市》,讓消費者既能享受樂趣,還能在現實中獲得實質回饋。透過任務導向的玩法,讓會員每日打開 App、完成任務、參與抽獎;簡言之,多玩一點,就多得一點。

這場從集點換購切入、讓顧客互動變得更有趣、更具黏著力的遊戲化體驗,也為零售數位玩法開出新局。它為家樂福帶來了什麼驚喜成果?背後又藏著哪些零售經營新思維?

好選品勾住人心,遊戲機制拉長互動

在集點換購普及、邊際效益逐漸下滑的零售市場中,單靠集點回饋幾乎難以再創新鮮感。有鑑於此,家樂福選擇不拚折扣,而是精準出牌——打出「有感選品」與「數位體驗」雙王牌。

首先,換購商品必須有足夠的吸引力。一直以來,廚具系列都是換購活動中的人氣品項,與量販通路的客層有著高度關聯。家樂福近期與法國品牌 Menastyl 合作,推出一系列強調收納便利與簡約設計的鍋具,鎖定小家庭與年輕族群。從「消費者在意什麼」出發,精準切中生活應用需求,為集點換購創造實質吸引力。

家樂福與風靡法國品牌 Menastyl 合作,推出輕巧堆疊、收納省空間的鍋具成功吸客。
家樂福與風靡法國品牌 Menastyl 合作,推出輕巧堆疊、收納省空間的鍋具成功吸客。
圖/ 家樂福

其次,家樂福嘗試將數位體驗融入集點換購活動中。集點活動雖然常被用來提升顧客回訪與忠誠度,但要持續吸引消費者參與並不容易,關鍵在於如何賦予其新鮮感與使用動機。為了提升集點活動的趣味性,家樂福將集點機制結合遊戲化,於 App 内推出一款角色扮演休閒小遊戲——《家有超市》。玩家在其中扮演超市店長,透過合成商品和解鎖寶箱來完成各項任務,累積的鑽石可用來兌換優惠券或參加扭蛋抽獎活動。此外,遊戲場景中不難看出南僑讚岐、桂冠、好萊牙膏等品牌元素,讓品牌在虛擬環境中入駐,此舉拓展了零售與品牌之間,透過實現“零售媒體”的一環,共同給到消費者互動體驗的新界面。

從集點到體驗,《家有超市》提升顧客黏著力

從每日簽到到完成任務換回實體回饋,家樂福不只拋出誘因,更著眼打造可持續參與的體驗。透過遊戲化設計,將原本只在交易瞬間發生的回饋機制,轉化為日常互動,強化顧客的集點動機與品牌黏著度。

於是,會員不再只是集點兌換的使用者,而是每天願意開啟 App 的參與者。此外,也不能忽視消費者對「誠意」的敏感度,此次活動選品具吸引力,流程設計簡單且回饋實在,就是因爲這樣在實用與情感兩端都建立起信任,也使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互動更為穩固長久。

家樂福 App 《家有超市》讓集點換購變好玩,每天登入經營自己的專屬超市,完成任務抽好禮。
家樂福 App 《家有超市》讓集點換購變好玩,每天登入經營自己的專屬超市,完成任務抽好禮。
圖/ 家樂福

以 Menastyl 鍋具換購結合《家有超市》小遊戲為例,活動期間即成功吸引近 9 萬人參與,總登入超過 146 萬次,其中近 2萬人至少回訪 7 次——代表用戶不只是點進來看一次,是真的「玩了又玩」;扭蛋抽獎次數則超過 62 萬次,優惠券兌換率達 30.8%,遊戲用戶更穩定佔 App 每日活躍用戶數 8%——這代表參與者不僅止於體驗遊戲流程,而是有實際導流至通路兌換,形成後續消費轉換,會員黏著度與顧客參與度皆有感提升。

從集點升級到數位串聯,家樂福 App 打造全方位會員體驗

隨著家樂福 App 從滿足基本的會員功能進化到品牌與消費者之間互動的橋樑,整合即時優惠、多元支付與個人化推薦模組,提升使用便利性,透過 App 內建小遊戲養成會員每日打開 App 的習慣,也有機會為後續 O2O、OMO 的行銷活動提供更穩定的數據洞察。

透過遊戲化設計,在消費之外持續創造打開 App 的理由,家樂福的成功經驗正為數位零售開拓更廣闊的想像空間。

但這場遊戲,或許才剛開始。當零售品牌對消費者不再是僅僅販售商品,而是著力於經營接觸、培養習慣、創造停留,會員經濟的布局也隨之變得更為複雜。如何有效應對消費者互動的多樣性,無疑是所有零售品牌都面臨的一大挑戰。而家樂福又會怎麼玩?令人拭目以待!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