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第⼀季創歷史新⾼後,蝦皮購物在第⼆季度也再創佳績。」冬海集團執行長李小冬在8月12日揭露第二季財報成績: 集團營收增長38.2%,達53億美元、單季EPS暴增近4倍 ,這可說是集團自2022年初以來最漂亮的一張成績單。
據冬海集團財報指出,其營收、獲利雙成長,主要歸功於電商事業——蝦皮購物, 蝦皮在2025上半年商品交易總額(GMV)同比增長25%,且第二季單季EBITDA(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由虧損920萬美元,轉為實現2.2億美元的盈利。 超乎外界預期的成績,帶動冬海集團股價在當日上漲近20%。
不只美股市場為之震撼,台灣蝦皮也在同天宣布重磅消息: 要將原本只在北部的當日到貨服務,擴及到全台——用戶只要每日早上10點前,到蝦皮官方直營的「蝦皮特選」賣場下單,商品就有望在晚上9點前抵達指定的蝦皮店到店門市。
蝦皮既不養自有車隊,也不像momo、PChome興建動輒好幾萬坪的超大物流中心,如何有底氣做到全台當日配送?答案就在遍地開花的蝦皮店到店。
「蝦皮的貨量現在到一定程度,其實操作跟超商的店配車沒兩樣。」有物流業者觀察,蝦皮店到店在台突破2000間,據點比超商老三萊爾富還多,量體優勢讓蝦皮自營物流效率逐漸逼近各大超商自有物流,此外,因為包裹都來自同一平台訂單,物流車僅需去一處理貨中心收貨,處理與整合起來更有效率。
最後再加上蝦皮將當日到貨服務限縮於店到店取貨,因此免負擔送貨到消費者家門口的最後一哩路,讓蝦皮只需靠擴大原有配合的物流廠商、簽約的區配車隊,就能做到除了東部地區以外的全台當日配送。
而蝦皮之所以選在此時拚到貨速度,背後可能原因有二。首先是瞄準目前在中國市場當紅的即時零售風潮,也稱閃購模式。
借鏡中國閃購,搶先卡位台灣即時零售
元智大學管理學院助理教授朱訓麒指出,自Uber Eats與好市多於今年7月攜手合作後,所謂外送或快速到貨物流與線上下通路結盟的即時零售趨勢也逐步在台灣萌芽。
而蝦皮的當日到貨,雖然在速度上仍遠不及即時零售所要求的一小時內送達,但其無包裝、直接將商品出貨,送進蝦皮店到店智取櫃內的方法,也頗有效仿中國閃購模式的味道。
朱訓麒分析,台灣蝦皮目前可能還處於練兵階段,因為「蝦皮特選」內能當日到貨的商品仍只佔平台的少數,但若蝦皮能熟練這種跳過包裝、散裝分送的物流配送,未來若搭上外送平台結盟合作,不只店到店能發揮的綜效更多,也能搶先卡位台灣可能發芽的即時零售市場。
其次,蝦皮加快到貨速度,也可能是衝著酷澎的買斷制而來。一位資深電商業界人士觀察,酷澎兼具價格與速度優勢的買斷制模式,給台灣電商市場掀起不小波瀾,就連以服務中小賣家、B2B2C商城模式為主的蝦皮都備感威脅。
酷澎買斷制逼近,蝦皮測水溫挑戰B2C
據了解,目前「蝦皮特選」主要是靠賣家提出申請、經蝦皮審核通過後,將商品以無包裝方式進貨到蝦皮統倉,然後以類似寄賣制的方式,當消費者下訂後,廠商自己要控管庫存數量,水位不夠就得趕緊補貨。
由於這樣的型態相對一般賣場操作更為複雜,有能力負擔的廠商應不會太多。對供應商來說,這比單純鋪貨給通路麻煩,而對一般賣家而言,隨時監測庫存、補貨也不太容易。「而且最大重點還是回到,蝦皮有沒有操作這種近似B2C電商的DNA?」該名業界人士懷疑。
無論當日到貨能否成為台灣蝦皮往後的關鍵戰略,在多地市場穩坐龍頭的蝦皮,屢屢證明其創新的物流手法,往往是打敗對手的保證。
據日前《彭博社》報導指出,蝦皮在東南亞市場,透過組建一支由退休人士、家庭主婦/夫以及學生所組成的物流奇兵「SPX Express」,白話來說,就是讓有閒兼差的鄰居們替你送包裹,藉此降低最後一哩路的配送成本。
且經過兩年多實驗,SPX Express不僅在印尼市佔一度超越當地第三方物流巨頭極兔速遞(J&T Global Express),李小冬也在本季法說會指出,SPX Express在第二季已達成亞洲地區超過70%訂單在三天內送達的成績,且每單成本年減8%。
未來台灣蝦皮的店到店體系還會如何演進值得關注,至於是否會向印尼一樣甚至威脅當地第三方物流公司?目前國內電商業者普遍認為店到店的量體還不夠綿密,連蝦皮自用有時都還不夠。「但哪天它會不會來個華麗轉身,回頭分食物流市場,相信還是許多業者值得擔心的。」
責任編輯:李先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