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ube在9月11日舉辦2025 YouTube Brandcast活動,是少數能直接接觸到YouTube官方的管道。
YouTube大中華區策略合作夥伴副總經理陳容歆(首圖右),也分享了今年YouTube觀察到的趨勢,並接受媒體提問,包含近期財政部宣布開徵的「網紅稅」。
YouTube三大觀影趨勢:深、浸、匯
今年YouTube分享的3個趨勢,分別為分眾專業、沈浸式收視體驗、文化匯流。
趨勢一:分眾社群的深度連結
在YouTube上,除了娛樂、搞笑生活的日常內容,因為時代的演進,觀眾對於更可信、更專業的內容有很大的興趣。「只要有熱情,不管再怎麼冷門的創作者都可以找到同溫層。
而且這群觀眾不是單向的看影片,會把你當成生活的朋友和家人。」陳容歆說。這些垂直的內容領域包含醫學、科普、法律等,都能找到相對應的受眾。
趨勢二:更沈浸的收視體驗
陳容歆分享道,YouTube平台的總觀看時長較去年成長10%,且很大一部分的成長來自「連網電視」,那長片的春天到來了嗎?恐是還不一定,根據YouTube分享的調查,Gen Z高度使用YouTube的短影音Shorts功能。
所以從手機到電視、長片到短影音皆有受眾,YouTube不願意承認有任何主推的內容形式,僅希望創作者針對自己的觀眾反應,找出適合的形式。
至於什麼樣的沈浸內容會有流量?YouTube的舉例分別為敘事沈浸(阿啾小劇場、Onion Man)、情感沈浸(Lulu Huang Official、三個麻瓜)、互動沈浸(初吻Kiss、遊戲大亂鬥)。
趨勢三:文化匯流
這方面比較像是要推行新功能,同樣在今日,YouTube宣布台灣地區的「雙軌語音」上線,創作者經過申請後,可以在YouTube影片中放入其他語言的音軌,觸及更大的海外受眾。
網紅税、AI內容、廣告還是業配...YouTube怎麼說?
而針對媒體提問方面,首先是財政部開徵網紅税,將分為境內觀眾收入與境外觀眾收入來進行課稅。YouTube僅表示創作者應該都要遵循政策,言下之意大概率是依法行政,創作者自行吸收這部分的成本。
此外,在愈來愈多的AI內容進駐YouTube,陳容歆表示現階段只要不違反規定,就不會強力阻止這種類型的創作,但希望創作者自行揭露是否為全AI製作,以及YouTube也會有AI偵測。
最後,則是台灣YouTube創作者長期以來的問題,就是廣告收入並不足以維生與養團隊,所以許多創作者需要「接業配」。
Google資深業務總監蔡秉諺(首圖左)先是表示,其實台灣YouTube廣告的單價有再提高。不過,期望看到的是創作者能夠多元化收入,廣告收入本來就應該只是其中一種收入來源。
責任編輯:李先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