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瑞典植物奶品牌Oatly在華爾街風光上市,一度被視為植物蛋白食品浪潮中的明星企業,然而不到4年時間,這家公司的市值從巔峰時期的超過150億美元,驟降至僅剩2.7億美元,跌幅高達驚人的98%。
值得注意的是,在Oatly市值縮水期間,其實植物奶及植物蛋白市場仍持續擴張。根據《Modern Intelligence》的報告指出,植物蛋白市場在2025年估值181.6億美元,預計2030年將增至234.8億美元,因為全球接受「素食」的比例從26%提升到42%,代表素食逐漸成為主流。
可以說,Oatly的危機並不來自於市場,而是Oatly在營運執行、供應鏈管理上的錯誤,以及核心「永續」品牌敘事上的重大失誤——特別是「漂綠」指控造成的沉重打擊。
從熱潮、爭議到低谷,現在的Oatly如何了?
Oatly:植物奶浪潮中的先驅與上市紅利
Oatly是一家以燕麥奶聞名的植物蛋白乳品替代品製造商,產品線除了燕麥奶,還包括燕麥為基底的植物蛋白冰淇淋、優格和奶精等,銷售遍及亞洲、美國和歐洲等多個市場。Oatly在2021年5月於美國公開上市IPO時估值約為100億美元,隨後幾週交易將其推高至超過150億美元。
當時,Oatly的上市正值全球對植物蛋白食品需求快速增加的時期。消費者對於純素、無乳糖或環保選項的興趣日益濃厚,使得燕麥奶、杏仁奶、豆奶等植物蛋白產品從小眾走向主流,挑戰了傳統乳製品的市場地位。除了迎合健康意識型消費者,Oatly也受益於當時炙手可熱的成長型股票市場和對ESG(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投資的追捧。
華爾街分析師普遍對Oatly持樂觀態度,認為它作為快速成長領域的有力競爭者之一,具有巨大的成長潛力,特別是IPO募集的資金將用於擴大自有製造產能,以提升營收和利潤率。這種「先發優勢」和「市場紅利」讓Oatly在上市初期獲得了極高的估值。
延伸閱讀:[Oatly於納斯達克上市!開盤漲18%,全球爆紅的燕麥奶在夯什麼?][2]
上市後爭議不斷,股市表現急轉直下
然而,Oatly上市後的好景不長,股價在隨後不到4年的時間裡呈現斷崖式下跌,這當中當然有宏觀經濟因素的影響,例如2021年下半年至2022年成長型股票市場的崩潰、ESG投資熱潮的降溫以及通膨壓力,但是Oatly的核心問題是「執行不力」。
2021年7月,做空機構Spruce Point Capital發布一份報告,指控Oatly存在「漂綠」(greenwashing)和誇大營收的問題,導致Oatly股價單日下跌7%。Spruce Point聲稱,Oatly在永續性方面的說法誤導投資者和消費者,例如:
- 其2021年6月的簡報中,並未納入自己近期在美國和亞洲擴張的環境影響,反而是使用2013年的數據,所以Oatly的生產對環境的影響真實性有待商榷。
- Oatly在2019年的報告中顯示,其紐澤西工廠每生產一公升產品的水消耗量比瑞典和荷蘭工廠高出55%,且在污水處理方面不符合環保法規。
- Oatly被指控與涉及砍伐森林的供應商(如可可供應商Olam International)有業務往來,與其環保形象產生矛盾。
除了漂綠指控,Spruce Point也質疑Oatly的財務數據,稱其誇大中國市場的成功,猶他州工廠建設成本超出預算100%,並在6年內更換了3家會計師事務所。這份報告引發了一系列投資人訴訟,指控Oatly的股票被「人為抬高」,最終Oatly於2023年10月與投資者達成925萬美元的和解協議,並於2024年2月獲得初步批准。
此外,英國廣告標準局(ASA)在2022年1月也裁定Oatly的廣告活動存在「誤導性綠色聲明」並予以禁止。例如,廣告宣稱「氣候專家表示,從飲食中減少乳製品和肉類,是我們最能減少環境影響的方式」,但ASA認為這只是單一專家的意見,而非普遍的科學共識。
在營運層面,Oatly雖然利用IPO資金擴建了生產設施,但執行過程卻一團糟,導致未能達成生產目標,進而引發對客戶供應不穩定。這使得競爭對手如Hood(生產Planet Oat)和Danone的Silk有機可乘;星巴克甚至為了確保燕麥奶供應,增加了競爭對手SunOpta的產品。營收未達標加上生產投入過高,導致Oatly在2021年和2022年虧損超出預期,現金流受到嚴重影響。
Oatly的關鍵兩年:挑選市場、推出新品、落實永續
面對多重困境,Oatly決定作出改革。
2023年初,Oatly籌集了4.25億美元的新資金,金管條件頗為嚴苛,包括年利率超過9%的可轉換債務。公司也全面調整製造策略,從「全速推進」的產能擴建轉向「輕資產」模式,關閉了在亞洲的生產中心,並將美國兩家新工廠透過共同包裝協議出售。
Oatly執行長Jean-Christophe Flatin表示,2023年是「關鍵的一年」,公司進行了大規模的組織調整,以穩定業務並實現長期成功。Oatly在2023年營收成長8.5%,達到7.834億美元,儘管年度虧損因停建三處生產設施而增加6.2%至4.17億美元。
2024年,Oatly的首要任務則是「實現獲利」。
當時Oatly關注重點市場,而不是全力出擊: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表現強勁,營收成長16%,美洲地區成長12%,而亞洲地區則因專注於餐飲服務渠道並停產部分低利潤產品而下降14%。
Oatly在2024年第三季度報告中顯示出積極信號,營收達到2.08億美元,同比增長10.9%,毛利潤從2023年同期的3,260萬美元躍升至6,200萬美元。第三季度燕麥奶銷量達到1.413億公升,同比成長13%。
Oatly也在產品創新上持續發力,在中東和非洲地區推出了4款新的咖啡師版燕麥奶產品,並在德國、奧地利、瑞士和荷蘭推出了新系列的燕麥優格。更值得關注的是,Oatly於2025年5月成為全球首家被認證為「氣候解決方案公司」的食品飲料企業,承諾到2050年將氣候排放量從2020年基準減少89%,並實現淨零排放目標。這一舉動旨在重塑其永續形象,並呼籲大型乳製品公司採取更積極的氣候行動。
Oatly的起伏也反映了植物奶與植物蛋白市場的挑戰
拋開營運問題,Oatly的起伏伴隨植物蛋白市場的起飛與平竟,那現在Oatly回穩了,市場對於植物奶、燕麥奶還有需求嗎?
根據[《Modern Intelligence》的報告][3]指出,植物蛋白市場在2025年估值181.6億美元,預計2030年將增至234.8億美元,然而市場的快速成長也引來了眾多競爭者,加上對永續議題的冷卻和質疑,現在對植物蛋白領域的企業更強調獲利能力。
例如英國植物奶新創公司Mighty Drinks,在推出豌豆奶並拓展燕麥奶等產品線後,卻因成本上漲和募資困難而進入破產管理,「植物蛋白類別在過去幾年發生了巨大變化。儘管我們盡了最大努力去適應、精簡並確保新的投資,但仍無法籌集到所需的資金來邁出下一步。」Mighty Drinks的共同創辦人Tom Watkins說,顯示出成長不再是第一要務,企業盈利能力成為投資者關注的核心。
另外,既然是食品類,能否複製傳統乳製品的口感、質地和營養成分還是不可避免的挑戰,而且還要保持成本效益。然而,價格劣勢仍是植物蛋白產品的一大挑戰。在英國,植物奶的平均價格仍比傳統牛奶高出69%;在美國,植物奶的價格甚至高出兩倍,部分原因在於其不像傳統乳製品那樣享有政府補貼。
此外,「超級加工食品」(UPF)的負面標籤也對植物蛋白替代品造成了不公平的攻擊。為了讓其口感符合消費者的傳統習慣,許多植物奶會添加乳化劑、油脂、甜味劑或穩定劑等成分,這類加工野也引起人們對「健康」這個說法的疑問。
無論如何,Oatly至少從市場策略和新產品等方式站穩了腳步,植物蛋白的市場也持續成長中,技術是否普及、價格是否下降、消費者是否持續對健康和永續有強烈需求,是植物蛋白食品能否從短期潮流轉變為引領食品產業的長期轉型關鍵。
本文授權轉載自《創業小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