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50億到2.7億,Oatly做錯了什麼?植物奶明星企業的殞落與重生
從150億到2.7億,Oatly做錯了什麼?植物奶明星企業的殞落與重生

2021年,瑞典植物奶品牌Oatly在華爾街風光上市,一度被視為植物蛋白食品浪潮中的明星企業,然而不到4年時間,這家公司的市值從巔峰時期的超過150億美元,驟降至僅剩2.7億美元,跌幅高達驚人的98%。

值得注意的是,在Oatly市值縮水期間,其實植物奶及植物蛋白市場仍持續擴張。根據《Modern Intelligence》的報告指出,植物蛋白市場在2025年估值181.6億美元,預計2030年將增至234.8億美元,因為全球接受「素食」的比例從26%提升到42%,代表素食逐漸成為主流。

可以說,Oatly的危機並不來自於市場,而是Oatly在營運執行、供應鏈管理上的錯誤,以及核心「永續」品牌敘事上的重大失誤——特別是「漂綠」指控造成的沉重打擊。

從熱潮、爭議到低谷,現在的Oatly如何了?

Oatly:植物奶浪潮中的先驅與上市紅利

Oatly是一家以燕麥奶聞名的植物蛋白乳品替代品製造商,產品線除了燕麥奶,還包括燕麥為基底的植物蛋白冰淇淋、優格和奶精等,銷售遍及亞洲、美國和歐洲等多個市場。Oatly在2021年5月於美國公開上市IPO時估值約為100億美元,隨後幾週交易將其推高至超過150億美元。

當時,Oatly的上市正值全球對植物蛋白食品需求快速增加的時期。消費者對於純素、無乳糖或環保選項的興趣日益濃厚,使得燕麥奶、杏仁奶、豆奶等植物蛋白產品從小眾走向主流,挑戰了傳統乳製品的市場地位。除了迎合健康意識型消費者,Oatly也受益於當時炙手可熱的成長型股票市場和對ESG(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投資的追捧。

華爾街分析師普遍對Oatly持樂觀態度,認為它作為快速成長領域的有力競爭者之一,具有巨大的成長潛力,特別是IPO募集的資金將用於擴大自有製造產能,以提升營收和利潤率。這種「先發優勢」和「市場紅利」讓Oatly在上市初期獲得了極高的估值。

延伸閱讀:[Oatly於納斯達克上市!開盤漲18%,全球爆紅的燕麥奶在夯什麼?][2]

上市後爭議不斷,股市表現急轉直下

然而,Oatly上市後的好景不長,股價在隨後不到4年的時間裡呈現斷崖式下跌,這當中當然有宏觀經濟因素的影響,例如2021年下半年至2022年成長型股票市場的崩潰、ESG投資熱潮的降溫以及通膨壓力,但是Oatly的核心問題是「執行不力」。

2021年7月,做空機構Spruce Point Capital發布一份報告,指控Oatly存在「漂綠」(greenwashing)和誇大營收的問題,導致Oatly股價單日下跌7%。Spruce Point聲稱,Oatly在永續性方面的說法誤導投資者和消費者,例如:

  • 其2021年6月的簡報中,並未納入自己近期在美國和亞洲擴張的環境影響,反而是使用2013年的數據,所以Oatly的生產對環境的影響真實性有待商榷。
  • Oatly在2019年的報告中顯示,其紐澤西工廠每生產一公升產品的水消耗量比瑞典和荷蘭工廠高出55%,且在污水處理方面不符合環保法規。
  • Oatly被指控與涉及砍伐森林的供應商(如可可供應商Olam International)有業務往來,與其環保形象產生矛盾。

除了漂綠指控,Spruce Point也質疑Oatly的財務數據,稱其誇大中國市場的成功,猶他州工廠建設成本超出預算100%,並在6年內更換了3家會計師事務所。這份報告引發了一系列投資人訴訟,指控Oatly的股票被「人為抬高」,最終Oatly於2023年10月與投資者達成925萬美元的和解協議,並於2024年2月獲得初步批准。

此外,英國廣告標準局(ASA)在2022年1月也裁定Oatly的廣告活動存在「誤導性綠色聲明」並予以禁止。例如,廣告宣稱「氣候專家表示,從飲食中減少乳製品和肉類,是我們最能減少環境影響的方式」,但ASA認為這只是單一專家的意見,而非普遍的科學共識。

在營運層面,Oatly雖然利用IPO資金擴建了生產設施,但執行過程卻一團糟,導致未能達成生產目標,進而引發對客戶供應不穩定。這使得競爭對手如Hood(生產Planet Oat)和Danone的Silk有機可乘;星巴克甚至為了確保燕麥奶供應,增加了競爭對手SunOpta的產品。營收未達標加上生產投入過高,導致Oatly在2021年和2022年虧損超出預期,現金流受到嚴重影響。

Oatly的關鍵兩年:挑選市場、推出新品、落實永續

面對多重困境,Oatly決定作出改革。

2023年初,Oatly籌集了4.25億美元的新資金,金管條件頗為嚴苛,包括年利率超過9%的可轉換債務。公司也全面調整製造策略,從「全速推進」的產能擴建轉向「輕資產」模式,關閉了在亞洲的生產中心,並將美國兩家新工廠透過共同包裝協議出售。

Oatly執行長Jean-Christophe Flatin表示,2023年是「關鍵的一年」,公司進行了大規模的組織調整,以穩定業務並實現長期成功。Oatly在2023年營收成長8.5%,達到7.834億美元,儘管年度虧損因停建三處生產設施而增加6.2%至4.17億美元。

2024年,Oatly的首要任務則是「實現獲利」。

當時Oatly關注重點市場,而不是全力出擊: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表現強勁,營收成長16%,美洲地區成長12%,而亞洲地區則因專注於餐飲服務渠道並停產部分低利潤產品而下降14%。

Oatly在2024年第三季度報告中顯示出積極信號,營收達到2.08億美元,同比增長10.9%,毛利潤從2023年同期的3,260萬美元躍升至6,200萬美元。第三季度燕麥奶銷量達到1.413億公升,同比成長13%。

Oatly也在產品創新上持續發力,在中東和非洲地區推出了4款新的咖啡師版燕麥奶產品,並在德國、奧地利、瑞士和荷蘭推出了新系列的燕麥優格。更值得關注的是,Oatly於2025年5月成為全球首家被認證為「氣候解決方案公司」的食品飲料企業,承諾到2050年將氣候排放量從2020年基準減少89%,並實現淨零排放目標。這一舉動旨在重塑其永續形象,並呼籲大型乳製品公司採取更積極的氣候行動。

OATLY
Oatly推出咖啡師版燕麥奶產品。

Oatly的起伏也反映了植物奶與植物蛋白市場的挑戰

拋開營運問題,Oatly的起伏伴隨植物蛋白市場的起飛與平竟,那現在Oatly回穩了,市場對於植物奶、燕麥奶還有需求嗎?

根據[《Modern Intelligence》的報告][3]指出,植物蛋白市場在2025年估值181.6億美元,預計2030年將增至234.8億美元,然而市場的快速成長也引來了眾多競爭者,加上對永續議題的冷卻和質疑,現在對植物蛋白領域的企業更強調獲利能力。

例如英國植物奶新創公司Mighty Drinks,在推出豌豆奶並拓展燕麥奶等產品線後,卻因成本上漲和募資困難而進入破產管理,「植物蛋白類別在過去幾年發生了巨大變化。儘管我們盡了最大努力去適應、精簡並確保新的投資,但仍無法籌集到所需的資金來邁出下一步。」Mighty Drinks的共同創辦人Tom Watkins說,顯示出成長不再是第一要務,企業盈利能力成為投資者關注的核心。

另外,既然是食品類,能否複製傳統乳製品的口感、質地和營養成分還是不可避免的挑戰,而且還要保持成本效益。然而,價格劣勢仍是植物蛋白產品的一大挑戰。在英國,植物奶的平均價格仍比傳統牛奶高出69%;在美國,植物奶的價格甚至高出兩倍,部分原因在於其不像傳統乳製品那樣享有政府補貼。

此外,「超級加工食品」(UPF)的負面標籤也對植物蛋白替代品造成了不公平的攻擊。為了讓其口感符合消費者的傳統習慣,許多植物奶會添加乳化劑、油脂、甜味劑或穩定劑等成分,這類加工野也引起人們對「健康」這個說法的疑問。

無論如何,Oatly至少從市場策略和新產品等方式站穩了腳步,植物蛋白的市場也持續成長中,技術是否普及、價格是否下降、消費者是否持續對健康和永續有強烈需求,是植物蛋白食品能否從短期潮流轉變為引領食品產業的長期轉型關鍵。

本文授權轉載自《創業小聚》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橘子集團 Vyin AI × 女媧創造攜手推出「居家陪伴機器人」,開啟機器人大腦 RIaaS 商業應用新局!
橘子集團 Vyin AI × 女媧創造攜手推出「居家陪伴機器人」,開啟機器人大腦 RIaaS 商業應用新局!

隨著全球勞動力老化與新血招募困難,從製造、零售到醫療與長照,各行各業皆面臨同樣的缺工挑戰,面對人力不足,機器人逐漸走出工廠,進入醫院、門市與家庭。但當生成式 AI 讓機器人不再只是「會動」,而是開始「能懂」時,新的問題隨之而來——我們是否能信任它?

尤其在台灣,隨著2025年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長照體系首當其衝,人力不足、服務品質不均、家屬壓力沉重,AI 與機器人被期待成為新解方,但即便生成式 AI 浪潮席捲全球,各國際大廠持續精進自家大型語言模型,市場仍缺乏能直接面向C端消費者、大規模商用且精準可控的 AI。

「很多機器人廠商強調的是功能能做什麼,但如果長者不願意互動,再多的功能都沒有意義。」橘子集團策略長暨 Vyin AI 負責人陳冠宇指出,「接觸點不成立,後面所有服務都用不上。而那個接觸點,就是可信任的聊天與陪伴。」

這樣的觀察,也成為 Vyin AI 切入發展「機器人大腦即服務(Robot Intelligence as a Service, RIaaS)」的契機。

在9月底舉辦的台北國際照護博覽會中,Vyin AI 宣布攜手台灣機器人新創女媧創造,搶先展示共同打造的居家陪伴型 AI 機器人「Gilee 桔利 」。結合 Vyin AI 核心技術 Vyin Brain 智慧中樞與女媧創造的機器人互動設計,展現 AI 機器人從「任務驅動(task-based)」邁向「語意與情境驅動(context-based)」的可能性。

橘子集團
橘子集團旗下生成式 AI 新創 Vyin AI 攜手女媧創造,於 2025 台北國際照顧博覽會展示「可控 AI × 機器人」應用,透過居家陪伴機器人 Gilee 桔利,展現可控 AI 理解語意、感知情緒並標記風險,揭示機器人大腦即服務(Robot Intelligence as a Service, RIaaS)的未來方向。橘子集團策略長暨 Vyin AI 負責人陳冠宇(左)與女媧創造營運長張智傑(右),分享機器人特點。
圖/ 橘子集團

從長照產業切入 以「可控 AI 大腦」打造能被信任的陪伴

女媧創造耕耘陪伴型機器人多年,擅長機器外觀設計及互動體驗,但在長照領域的推廣仍多停留在試行階段。營運長張智傑表示:「要守護長者的健康、撫慰孤獨長輩的孤獨感,光靠形體與互動還不夠,更需要一個可靠的大腦。」

過去的照護型機器人大多停留在衛教知識宣導或生理監測階段,缺乏與使用者互動的能力。面對照護需求快速攀升與人力斷層,雙方都意識到,若 AI 要真正走進家庭與長照現場,「信任」將是唯一關鍵。而對 Vyin AI 而言,這正是可控 AI 發揮價值的最佳場域。

陳冠宇指出,自大型語言模型(LLM)問世以來,雖展現出驚人的語意生成、邏輯推理與知識應用能力,但其核心仍屬於機率預測模型,本質上是透過複雜的機率計算模擬人類語言分布,即使經過人為的情境工程(context engineering)的修正,仍難完全避免「AI 幻覺」的發生。「在一般應用場景中,幻覺頂多造成資訊錯誤,但在醫療與照護產業,錯誤的回答可能直接影響生命安全。」

相較之下,Vyin AI 研發的智慧中樞 Vyin Brain 採用獨創的仿生大腦架構,由「語言、知識、理解、動作」四大中樞分工協作,層層把關 AI 的思考與回應流程。另外可將醫療、零售、教育等專業領域的資料轉化為透明的知識圖譜,建立清晰的知識邊界,確保所有回應均具可追溯性、可驗證性與可解釋性,最大程度的消除 AI 幻覺風險,讓生成式 AI 在需要高度精準與信任的場景中得以安全落地。

橘子集團
台北國際照護博覽會中,桔利的初登場,引起大眾的好奇與關注,詢問與體驗絡繹不絕。
圖/ 橘子集團

讓機器人更像人:客製化設定與長期記憶,讓長輩感受理解

首度亮相的桔利,以活潑童語與長輩對話:「爺爺,今天有什麼開心的事嗎?」「奶奶,妳該吃高血壓的藥囉!」展區人潮絡繹不絕,將 Vyin AI 的展攤擠得水洩不通,中化銀髮總經理李宗勇及團隊親自體驗後,更是對桔利讚不絕口,直言這位 AI 金孫外型討喜,是長輩絕佳的陪伴者。

事實上,被設定為「10歲金孫」的桔利,不僅能理解長者的語意與意圖,陪他們閒聊、安排行程、提醒用藥,還能透過長期記憶與個人化設定,根據長者的個性、家庭與健康狀況調整互動內容,主動引導長者分享興趣、回憶過往,甚至向他們請益,讓長者在互動中感受到被理解、被需要,進而產生「情感價值」。

相較多數廠商強調的是「生理監測」功能,桔利更重視的是「情感陪伴」。負責桔利產品功能設計與規劃的產品經理 蔣欣諭 補充,在傳統華人文化中,子女常羞於直接表達愛與關懷,因此設計出「專屬家人的 AI 仿聲語音信」功能。

子女只需透過專屬 App 輸入文字訊息,桔利便能以 AI 仿聲技術,轉換成兒女或孫子的聲音唸給長輩聽。這項功能在現場引發驚喜與共鳴,它觸動的不只是科技的體驗,而是家人之間「說不出口的愛」。

在日常生活中,桔利也具備智慧照護的即時偵測能力。會在對話中持續判斷語氣與內容的變化,進行風險標記。若偵測到異常,會透過女媧的通報系統推播給家屬,並依照情況分級提醒,且所有對話內容都會被自動收錄於後台,以簡潔明瞭的儀表板呈現,讓家屬與照護人員能快速掌握長者近期的身心理狀況。

「我們設計桔利的目的,不是取代家人,而是成為家屬與長者之間的橋樑。」她說。

從長照出發,邁向多元 RIaaS 生態

桔利在照護博覽會的初登場,不僅引發長輩熱烈回應,也為 Vyin AI 與女媧創造的合作奠定良好開局。對團隊而言,這不只是一次成功的展出,更是「情感連結」價值的具體驗證,同時也證明雙方在軟硬整合上的實力。

「我們從長照出發,是因為這是最難的場域,能最大化檢驗技術的可控性與穩定度,凸顯我們技術的價值。」Vyin AI 負責人陳冠宇表示。

除了以可控 AI 大腦杜絕幻覺外,要讓機器人能像人一樣反應,關鍵不只是速度,更在於整合。要達到像人一樣的回應速度與精準度,必須同時整合語音辨識(ASR)、語意理解、知識調用與語音合成(TTS)四層技術。「這不只是速度問題,更是理解與反應的平衡,這種全鏈路整合能力,就是我們最重要的護城河。」

陳冠宇透露,目前雙方正持續開發的全鏈路版本,預計於明年第一季推出,屆時回應時間將縮短至三秒內,讓人機互動更自然流暢。於此同時,團隊正推進「機器人大腦即服務(RIaaS)」模式,將同樣的可控 AI 能力延伸至零售、教育與照顧產業等領域。

RIaaS:Robot Intelligence as a Service 機器人大腦即服務.jpg
橘子集團旗下 Vyin AI從長照出發,希望以最難的場域開始,最大化檢驗技術的可控性與穩定度,邁向多元 RIaaS 生態。
圖/ 橘子集團

以零售為例,Vyin AI 自研的 D-RAG(DistilGraph RAG) 技術,可自動整合商品規格、客服紀錄或保健品資訊等非結構化資料,轉化為可即時調用的知識圖譜,讓機器人能在銷售、客服或導覽場景中快速回應顧客問題,提供準確建議,甚至根據互動內容動態導購、推薦商品,並在適當時機「轉真人」接手,協助品牌提升轉換效率。

同樣的架構,也能延伸至教育、照顧產業與智慧導覽等多種場景,讓機器人化身銷售助理、賣場導覽員、教學助教,根據使用者需求與語境,自動生成可信任的回應與互動體驗。「只要運用 Vyin AI 解決幻覺問題,『機器人即服務』的時代就會正式來臨。」陳冠宇說

他進一步指出,全球市場已對 RIaaS 商業模式產生迫切需求,Vyin AI 憑藉可控 AI 大腦的技術優勢,正積極布局海外市場。「我們希望透過 RIaaS,把這套可控 AI 大腦服務化,讓各行各業都能快速導入可信任的 AI 機器人,不只是替代人力,而是打造溫度的互動,讓未來的人機合作更加順暢、緊密。」

立即了解更多 Vyin AI 解決方案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