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經濟部長龔明鑫上任後於9月16日首次與媒體進行交流會並表示,將持續推動再生能源,強調台灣歷經多次地震、颱風離岸風電都未受災,代表離岸風電是經得起考驗的。前經濟部長郭智輝喊卡、認為成本高昂的浮動式離岸風電,龔明鑫今天表態積極支持,同時針對太陽光電板改採「以舊換新」的務實路線。
「我知道有很大的挑戰性,但還是希望台灣綠能發電比率提高。」龔明鑫指出,今年台灣綠電發電占比可望達15%;至於到明年底20%的目標,表示希望可以達成,並強調台灣的離岸風電完成選商的3-1、3-2期將「加速完工」。
浮動式離岸風電政策大逆轉,龔明鑫為深海風場重開綠燈
在今年2月,前經濟部長郭智輝以浮動式風電成本過高,每度電恐達7元以上的價格,且「國人對成本比較高的綠電,沒有非常支持」為由,對能源署原本擬定推動的浮動式風機示範計畫喊卡,一度讓台灣離岸風電深海風場的佈局,陷入停滯。
時隔數月,龔明鑫今天明確直言「對浮動風機態度是積極的。」目前台灣淺海風場已接近飽和,固定式的3-3期選商又因業者意見分歧、遲未凝聚共識,表示經濟部會持續與各界溝通。
台灣離岸風場一直以來以固定式風機為主,截至今年6月底已經完成7座離岸風場,累計設置400座風機,併網容量圖突破3GW(百萬瓩),隨著淺水海域案場開發逐漸完畢,未來若要提高再生能源裝置量,擴大離岸風電規模,是需要往深水海域發展,技術也朝浮動式風機前進。
台灣能源佈局的「步調調整」,不只是因為新舊內閣的政策交接,更是在國際RE100標準與淨零排放的壓力下,必須進行的策略轉向,目前除了已經具成效的太陽能,龔明鑫也允諾會針對氫能、地熱需要較長時間開發的領域持續投入。
2026綠電佔比20%挑戰大,太陽光電「以舊換新」挖綠電潛力
挑戰當前,經濟部的解方不再是四處尋找新土地,而是對太陽能光電能源策略「步調稍做調整」。優先推動「穩健案源、沒有爭議性」的光電,先發展具備快速開發潛力的項目,像是屋頂型太陽光電與各類附屬設施的建置,以光電板汰舊換新,以提升轉換效率與發電量。
龔明鑫指出,這些過去太陽光電版舊模組「轉換率沒那麼好」,若能汰換為新型模組,發電量有望「倍增為舊型光電模組的2倍」。
核三廠重啟評估年底出爐,預估具備較佳條件進入下階段
針對媒體追問的核能議題,龔明鑫表示,政府對於先進核能SMR(小型模組化反應爐)並不排斥,核安會也將啟動相關研究調查,至於核融合,龔明鑫說,「我不是核能專家,也希望有比較好的突破」;並直言「該技術10年前就在期待,可以繼續期待。」。
台電董事長曾文生今天也指出,預計9月底、10月初將3座核電廠現況盤點結果向外界說明。他指出,「核三廠現在是比較有條件去進到下一步的自我安全檢查」,將依核安會公告的核安法修正細則,進行老化管理及耐震強度等相關檢查工作。
台電規劃將直接與原廠合作,進行老化管理、耐震強度等相關檢查工作,希望能做出完整的評估報告向社會說明。曾文生表示,至於核二廠,因爐心內尚有用過燃料棒,必須先完成乾式貯存的相關工作,將燃料棒退出後,才能進行下一步的安全檢查評估。
在長期電源開發方面,龔明鑫表示,過去曾提出10年約5000億的電網韌性計劃,會加速縮短在6年內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