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機控制器龍頭新代科技(7750)掛牌上市,首日股價飆上919元,直衝準千金股。新代被投資人視為「機器人概念股」代表之一,上市前競拍凍結資金逾百億元,公開申購筆數逼近18萬筆,中籤率僅0.7%。
然而,董事長蔡尤鏗在掛牌典禮上對於機器人議題的回應,與資本市場的熱度形成部分反差。他坦言,智慧機器人仍處於起步階段,短期內難以帶來明顯貢獻,「五年如果可以看到一些剛需的使用者,就已經很不錯;要看到明顯的營收貢獻,十年跑不掉。」
新代是做什麼的?
新代科技主力為工具機控制器與伺服驅動器。2024年公司營收達108.07億元,年增37.3%,毛利率44%,在兩岸工具機市場市佔率突破三成。
除了機器人領域,新代正在發展完整的智慧工廠解決方案。配合旗下子公司聯達智能與正鉑雷射,形成「單機智慧、單元智慧、智慧工廠」三層布局,核心目標是從控制器公司,走向智慧製造解決方案供應商。
新代切入機器人領域的主要途徑,是與義美、盟立共組「鞍新盟機器人製造公司」。該公司由義美主導,資本額7.5億元,新代持股約15%。 新代在鞍新盟的角色,主要是提供控制器與電控模組,扮演智慧機器人中「小腦」的角色。
他解釋,所謂「小腦」是機器人的控制核心,若再加上AI大腦,就能讓機器人從僅能遵循規則,進化到能夠感知環境、自主進行判斷。蔡尤鏗表示:「它可以移動、有更多自由度,過去少量多樣、需要人工的工作,機器人有機會做到。」
換句話說,智慧機器人將有機會進入更多元的製造場景。從協作搬運、包裝分揀,到需要靈活操作的細緻工序,都可能透過AI驅動的機器人來取代人工。
機器人戰場中,台灣的機會在哪?
雖然被外界熱烈追捧「機器人概念股」,蔡尤鏗卻強調,新代的核心不是成為整機廠,而是持續專注於控制器、伺服驅動器與智慧關節等模組。「提供最核心的小腦與電控產品,這才是我們的定位」,他表示。
另外,蔡尤鏗也提醒,智慧機器人的發展不是一蹴可幾,市場仍須時間發酵。「技術不是全新的,但應用絕對是全新的領域。工業製造領域要建立完整的商業模式,需要時間、通路與團隊,技術只是最簡單的一步。」
也因此,智慧機器人的商業化是一場長跑,不是短跑,「至少需要十年才會真正反映在營收上。」
談到未來市場,蔡尤鏗特別強調「非紅供應鏈」的影響力。他認為,全球製造正在往在地化方向發展,台商不可能只依靠中國市場,智慧機器人正好是非紅供應鍊趨勢下的切入點之一。
隨著人力成本上升、地緣政治風險加大,各地製造業都希望找到降低人工依賴的方式。蔡尤鏗指出,能移動、自由度更高的智慧機器人,不僅能應用在台灣工廠內部,更能滿足台商的國際製造需求,協助他們降低在當地生產的人力成本。
智慧機器人要真正進入工廠,必須經歷技術整合、商業模式驗證、通路與人才建構等層層挑戰。對新代而言,掛牌只是起點,未來十年如何把「控制器龍頭」的基礎,轉化為智慧機器人核心供應商,在非紅供應鏈中找到定位,以及站穩「智慧製造整合商」的角色,將是關鍵挑戰。
2025機器人概念股|產業近況整理、概念股盤點
近期台灣機器人產業熱度持續升溫。資本市場方面,廣達孫公司、全球第二大協作型機器人廠商達明機器人(4585),被稱為「最純機器人概念股」,於9月由興櫃轉上市,市場關注度極高。
產業發展方面,所羅門宣布整合NVIDIA的機器人平台,開發出使用自然語言驅動的模擬系統。能率集團投資美國機器人新創Agility Robotics,此公司已獲得輝達投資;能率旗下的佳能(2374)則是於9月15日股價創下歷史新高。盟立(2464)今年在SEMICON Taiwan首度展示「盟立一號」人形機器人,預計明年上半年出貨,相關子公司盟英也進入收成期。
2025機器人概念股
分類 | 公司名稱(股票代碼) |
---|---|
感測模組 | 菱光(8249) 所羅門(2359) 三聯(5493) 佳能(2374) |
控制模組 | 凌華(6166) 新代(7750) 新漢(8234) |
驅動模組 | 東元(1504) 盟立(2464) 上銀(2049) |
系統整合 | 凌群(2453) 羅昇(8374) |
整機 | 樺漢(6414) 廣運(6125) 台達電(2308) 達明(4585) 中光電(5371) 和椿(6215) |
延伸閱讀:機器人關鍵供應鏈!台達電投資人形機器人新創,背後看中什麼?
讓機器人平民化!達明如何靠「做手臂」獲輝達青睞、躍升業界第二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