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一片漆黑的房間,腳下的地板迸發出賽博龐克風格的絢麗光芒,變幻莫測的燈光效果瞬間將你拉入一個充滿科幻感的場景。
空氣中響起帶有挑戰意味的電子語音,一場結合腦力、體力與團隊合作的極限挑戰就此展開。這裡是「閃動格子」(CyberCube),一個靠著「踩格子遊戲」在短短一年內席捲全台,從北到南迅速開出12家門市,並創下新台幣破億元營收的沉浸式娛樂新創。
「閃動格子」不僅成為年輕人熱門的打卡點,更吸引了台積電等諸多上市櫃公司的目光,成為企業指定的團體活動(team building)。然而,很少人知道,這個產品背後,並非來自財力雄厚的娛樂巨頭,而是一個曾負債超過千萬元的獨立遊戲開發團隊「光穹遊戲」。
當一群最懂「玩」的遊戲設計師,將數位世界的經驗移植到實體場域時,他們首先要面對的,是生存之戰。
從負債千萬到絕地求生,一個「1%轉換率」的豪賭
「我們的目標是像湯姆熊一樣,成為讓玩家願意持續回訪的經典設施,而非速食化的蛋塔工廠。」執行長陳任軒表示。閃動格子無法被輕易複製的商業成功與高達8成的毛利,其祕密並非來自單一亮點,而是源於一套軟硬整合的自研技術平台。
這個平台的大腦,是團隊自研的遊戲引擎。它最大的價值,在於能實現精細的「動態難度平衡」,創造獨一無二的玩家體驗。「我知道玩家玩15分鐘的時候會開始喘,所以我設了『安全島』讓他有喘息空間。」陳任軒分享,當偵測到玩家在同一關死超過5次,遊戲就會自動給予0.5秒的無敵時間,「你好像熟練了,但其實是我偷偷的幫了你。」
這種對玩家心理的細膩考量,貫穿整個45分鐘的體驗流程。從一進門的尊榮感、遊戲教學的趣味設計,到在多巴胺與腎上腺素達到高峰時結束,一切都經過精密計算,旨在創造一個「哇,這個遊戲真好玩」的完美記憶點。同時,後台的儀表板,則能蒐集玩家的遊戲偏好數據、人流,作為未來關卡設計與更新的依據。
正是自有研發的技術平台,賦予了團隊對產品從內到外的完全掌控權,更給了他們挑戰傳統娛樂業商業模式的底氣,將技術優勢徹底變現。
「我一開始就覺得這個東西不能只做B2C,一定要做B2B。」營運長陳崑元如此分析。於是,當多數業者還在爭搶假日散客時,閃動格子將目光鎖定在對服務品質要求極高的企業客戶。他們透過為台積電等大型企業提供場地包團、企業特約、客製化外展等多樣化的靈活服務,成功解決了平日的閒置產能,如今這項業務貢獻了超過三分之一的總營收。
閃動格子:自研軟硬體為護城河,打造「偷偷幫你」的遊戲體驗
時間回到疫情瀰漫的2021年,對於光穹遊戲的共同創辦人執行長陳任軒與營運長陳崑元來說,那是一段看不到盡頭的黑暗隧道。這家曾以《螢幕判官》、《棄海》等作品在國內外獲獎無數的遊戲公司,因貸款開發遊戲,一度背負上千萬元的債務,團隊從20多人縮編到僅剩核心成員。
「我們甚至討論過要不要乾脆解散,一個人分擔300萬債務回家,好像努力打工10幾年還是還得掉。」營運長陳崑元苦笑著回憶。
轉捩點,始於陳任軒在社群媒體上看到的一段LED地磚遊戲影片。在此之前,他已觀察加拿大和中國的同類產品近一年,「我發現只要是跳格子的流量都很爆,上千萬、上億觀看都有。」他迅速進行市場分析,「我算了一下,如果這個東西在台灣做,只要有1%的轉換率,我都賺爆了。」
這個想法點燃了團隊的火苗,陳任軒立刻傳訊息給陳崑元。「但我當時的第一反應是沒錢我就不跟你玩這件事情。」陳崑元說,「沒想到隔天他一通電話,就找到我們的大學學長,丟了第一筆錢。」
有了啟動資金,擁有資訊工程背景的團隊開始親力親為。「我們自己下去鋪地磚、鋪燈磚、裝監視器,全部都自己來。」他們硬是將市面上一顆成本破萬元的感應燈磚,透過前後6個版本的迭代、自行開模設計,將成本壓到4,000元。
這個誕生於絕望中的計畫,是光穹遊戲運用過去10年累積的開發實力,向實體娛樂市場發起的一場「降維打擊」。而市場的反應,證明了這場豪賭的成功:團隊在倉庫拍攝的第一支影片就獲得300萬流量,在遊戲展的初次亮相也讓預約平台當機。
憑藉著驚人的市場熱度,閃動格子後續仍迅速爆滿,至今玩家平均需要提前12至15天才能預約到。
未來藍圖:從巷口7-11走向世界舞台
在台灣市場站穩腳步後,閃動格子迅速啟動了擴張計畫。
在本土市場的深化上,團隊正進行一場橫向整合。為尋求新的成長點,團隊斥資近3,000萬元於南港打造一個結合餐飲、酒吧的實驗基地,「我們想的是,玩家玩樂前後還需要什麼?」陳崑元說,團隊的目標是探索一條龍的娛樂體驗,將顧客終身價值極大化。
與此同時,團隊也已與統一集團合作,將64格大小的「閃動格子mini」機台進駐7-Eleven超商,搶攻「巷口湯姆熊」的碎片化娛樂市場,讓玩家不用特地跑到百貨公司,就能在家附近輕鬆挑戰。
在台灣獲得初步成功後,海外市場已成為團隊下一個主戰場,閃動格子正以2種不同模式進軍國際:在日本,團隊選擇設立直營子公司,親自操刀市場營運;在美國,則已經與當地業者洽談獨家代理權。
能支撐如此快速擴張的底氣,不僅來自於成功的商業模式,更源於其無法被輕易複製的遊戲設計核心技術。陳崑元透露,許多中國的業者捧著現金希望購買他們的遊戲關卡,但他們始終沒有出售。因為這套集結了光穹遊戲10年功力的遊戲內容,與背後支撐的技術平台,正是閃動格子最深的護城河。
從台灣的倉庫出發,這支曾經瀕臨解散的遊戲團隊,正帶著他們對「好玩」的深刻理解,一步步走向世界的舞台。
創業快問快答
Q:最常被客戶或投資人問起的事情?您會如何回應?
客戶通常會好奇:「《閃動格子》到底跟其他娛樂場館有什麼不一樣?為什麼值得一來、還會想要再來?」 投資人則常問:「這個模式能不能快速複製、有效規模化?國際市場的機會在哪裡?」
對客戶,我會強調我們的差異化:
1. 我們不只是「踩格子遊戲」,而是一個結合運動、科技和社交的沉浸式娛樂場域。每一場挑戰都能讓人全身投入,既有運動強度,又能帶來刺激、成就感和社交連結。
2. 我們有制度化的季度內容更新、IP合作和排行榜機制,讓體驗永遠保持新鮮,不會成為一次性的娛樂。
對投資人,我會說明我們的成長藍圖:
1. 市場擴張:深耕台灣、啟動日本,接著是東南亞,並優先採取「模組化系統授權」模式,以較輕資本快速拓點。
2. 營運規模化:建立標準化SOP與數位管理平台,讓每一家門市都能複製高品質服務;同時打造儲備幹部與跨區支援團隊,確保組織能跟上展店速度。
3. 技術與內容壁壘:自主研發LED感應地磚與遊戲引擎,持續推出新關卡與IP聯名活動,形成技術和內容的雙重護城河。
Q:要達到下一步目標,團隊目前缺乏的資源是?
我們已經準備好從「台灣品牌」邁向「亞洲品牌」,但需要更多「跨國人才+內容夥伴+策略資本」三股力量,才能讓閃動格子真正走向國際。
Q:創業,教會了你哪些事?簡單分享創業至今以來的心得感想?
1. 保持進化思維。市場永遠在變,顧客需求、技術趨勢、競爭環境都在流動。創業讓我學會必須時刻保持「動態調整」的能力:從最早做數位遊戲,到今天經營實體沉浸式娛樂場館,我們不斷轉型,就是因為能勇敢跳出舒適圈,重新定義自己的核心價值。
2. 團隊比個人更重要。一開始我以為創業靠的是創意或執行力,後來才發現,真正能讓事業走遠的,是一群有共同信念的人。從關卡設計師、工程師,到前線門市夥伴,大家彼此信任、互相補位,才能讓品牌在擴張過程中維持品質。
3. 用韌性面對挫折 創業不會是一條平順的路。我們也遇過消費者安全事件、競爭者抄襲,甚至資源匱乏的低潮。但我學會了「問題不是要不要發生,而是發生後你怎麼處理」。一次次的挑戰,反而淬鍊出更強的系統、更穩定的流程,也讓我們贏得合作夥伴和顧客的信任。
Q:創業至今,做得最好的三件事為何?
1. 敢於轉型,找到新的成長曲線。 我們從數位遊戲出發,後來敏銳抓到市場對「真實互動」的渴望,果斷跨足實體沉浸式娛樂,創立《閃動格子》。這不是產品線延伸,而是一次根本性的商業模式轉換,也因此打開了更大的市場。
2. 建立可複製的營運模式。 快速展店最大的挑戰是「品質一致性」。我們把服務流程、場館設計、員工訓練系統化,並導入數據化管理平台。這讓我們能同時在台北、高雄、台中等多地複製高水準體驗,為後續國際化奠定基礎。
3. 創造持續更新的內容引擎。 體驗式娛樂怕的就是「玩一次就膩」。我們建立了季度內容更新機制,結合自研模組化技術與IP聯名,讓玩家每次回來都有新鮮感。這不僅提高了回訪率,也鞏固了品牌的生命力。
團隊資訊
公司名稱:閃動格子CyberCube
成立時間:2024
官方網站
本文授權轉載自創業小聚,作者為賴冠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