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半導體思維大翻轉!為何把「複式備援、彈性」看得比成本與效率更重要?
美國半導體思維大翻轉!為何把「複式備援、彈性」看得比成本與效率更重要?

「供應鏈的未來就是美國半導體業的未來。」

美國重建半導體產業最重要的任務是什麼?是扶起英特爾?是台美五五分?消息紛雜,時時變異。但在 2025 年 Semicon West 半導體年會會場,對說出上面那句話的 SEMI 半導體協會策略長 Bettina Weiss,以及 Semicon West 2025 論壇台上的業界來賓來說,修補、重建完整的在地半導體供應鏈絕對是要務中的要務。

由拜登政府的晶片法案等舉措,一直到現任川普執政團隊的連串行動,美國持續緊盯晶片產業,務求壯大這個對國防安全 經濟繁榮、科技霸權具直接樞紐作用的行業。

太平洋兩岸固然都在熱議半導體業、供應鏈的韌性,但兩邊心中所想的是同一回事?在會場多天浸潤,感覺眼前台美間對各自目標、對各自此後供應鏈建構的想法並無不同。

台積電.jpg
圖/ 台積電

目前台積電在先進半導體製造市場絕對制霸,台灣當然希望將現有供應網絡複製到海外,並乘勢迅速帶起台灣本土供應商更大、更深的市場地位。但對美國,要復興半導體業,要務則是在受夠了疫情斷供、地緣政治對峙引發的強烈不安全感等教訓後,務求把脆弱的本土供應商體系重整壯大,保障安全、自主。

美國有牢握全球地位的半導體設計工具、製造設備廠商,但它的半導體製造供應鏈體系中卻充滿破洞與空白。還記得台積電到鳳凰城北郊設廠後,連製程中要用到的硫酸都要從台灣跨洋運送。美國能找到的貨源,不僅達不到台積電製程要求的水準,連價格都是台灣的五倍。也因此,當台積電在離會場只有 27 英里遠的平坦野地中聳立的巨型廠房成形,包括 DHL 等後勤、運輸業者,近年都因運巨型設備、運晶圓等等業者多般需求下,親身體驗來自半導體業的業務大好。

台美供應鏈競爭,成本效益思維正式退位

Semicon West 會場內的美國半導體業者已充分體認,打造理想供應鏈是要花上七到十年努力的長期大業,絕非一、兩年可成。為了充分達標,半導體業的思維也大幅改變。過往製造業競爭向來是成本與效率掛帥,成本更低、效率更好、速度更快等就是好的供應商網絡模樣。此後的供應鏈,一如 Cisco 的供應鏈主管在論壇上明示,強調的是複式備援(redundency)、彈性,而非成本與效率。為了達成雙保險、三保險配置,同時又要兼具敏捷回應變化的機動性,多花錢、花時間是必需付出的代價。

在美國的現實環境裡,重組建構半導體產業鍊是件高難度與複雜的新工作。美國大型業者習慣的併購等資本運作在此毫不適用,聯盟協作才是正道。不管是聚焦先端節點製程的超級大廠,還是專注成熟製程的 Global Foundry 等業者,還是SEMI協會約 3700 家會員中佔絕對多數的中小型原材料、設備業者,要能迅速彼此連線組合出具有韌度的供應網絡談何容易。

GlobalFoundries格羅方德
圖/ Shutterstock

早已宣示不碰 7 奈米以下製程的格羅方德(Global Foundry) 是美國屈指可數的直接供應國防部半導體供應商。它的供應鏈主管就坦承,單是要找到可以結盟、建立長期互信、進而可達群聚效益與起碼規模的候選供應商就是大挑戰 更別說最終還要要能開發出兩到三家這樣實力的供應盟友。

為了找新供應商,格羅方德開始用 AI 解決。除了找 AI 幫忙標定新盟友候選人,格羅方德還要進一步建立 AI 加持的供應鏈模型,藉此經管供應鏈,同時也要加入具備監測供應鏈運作實況的模組。同樣是美國現有半導體供應鏈業者的 EMD 電子更提到,他們現在已導入近年業績大爆發的 Palantir 資訊系統,智慧監測、管理業務營運環境。

最終驗收這些努力是否有效,必需落實在廠商因強韌供應鏈而發展出來的敏捷度,一旦有事,快速因應。因此,Global Foundry 還要在 AI 模型加入另一新組件,可以抓出包括地緣政治可能觸發危機的早期信號,方便及早回應。

願景美好,但現實磨人。SEMI 幕僚長就提醒,該協會不久前才完成的美國業界調查發現,九成半導體會員業者目前欠乏 AI 的運用能力。

美國近年對重建晶片產業鏈的討論,幾乎全部聚焦台海會有事的直接軍事威脅,進而以此持續強烈要求台灣讓位美國。供應斷鍊供從不是半導體業自主的主動行為,也絕不可能僅源自軍事衝突。在這全球天然環境與政經互動劇烈不穩定的年代,晶片產業往往首當其衝承受極限挑戰。

台積電的韌性,造就全球晶圓龍頭地位

對台灣,對台積電,所謂韌性是絕不陌生的概念。25 年前的 921 大地震,全台重創,台積電產線當然也全盤停擺。危機一發,公司上下立即全員動員,場區內固然竭盡腦汁、設法快速復原,派駐國外的員工,也立即到處急購需要的物料、零件,運送回台,連張忠謀也銜命緊急求見行政院長,請求台電以首要優先恢復對台積電供電。一週後,台積電九成產能恢復運作,讓全球半導體業驚訝地見識到台灣產業與台積電的韌性。

25 年後的今天,當美國意欲以舉國之力在 2030 年前後回復半導體產業鏈的優勢地位,整個半導體業的競爭不再是單一廠商彼此較量,成敗都看各自全體系的實力與敏捷。面對如此複雜多變的環境,台灣半導體產業需要維繫過去展現的高水平韌性。甚或更強韌。就算是跨越國界、遠渡重洋,依然如此。

延伸閱讀:美中G2硬切世界!台商被迫選邊站,半導體「一邊一國」成定局?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