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美中G2硬切世界!台商被迫選邊站,半導體「一邊一國」成定局?
【觀點】美中G2硬切世界!台商被迫選邊站,半導體「一邊一國」成定局?

最近聽了一段Appier獨立董事簡立峰博士的Podcast,談到全球前100強AI模型,幾乎全是美、中2國企業,而且美國AI人才有45%是中國人。中國人才很多,但受到美國禁令影響而無法出海,例如中國阿里雲目前只有中國市場在用,出不了海就很難有阿里AI的應用。

簡立峰也認為,中國AI內捲(指內部競爭激烈)嚴重,第4名以後要出海、爭取歐美的信任,可能需要台灣的幫忙。因此, 台灣企業的機會是:白天講英文,晚上講中文

簡立峰博士的看法一直都具有洞見與啟發性,這段訪談也讓我重新思考,在美中賽局中,台商要如何選擇市場、爭取商機的問題。

事實上,不只台商關心這個話題,近2年與日韓媒體及業界交流時,大家也有類似疑問。他們最關心的題目是,台灣半導體企業如何在中國市場競爭?台灣如何看待中國產業的競爭力?

台灣大部分半導體企業其實很清楚美中對抗下,台商難以在中國與其本地企業競爭,因此包括日月光、力成、京元電及南茂等,已陸續賣掉中國生產線。封測是進入障礙較低的行業,成了第一波退出的台商。

至於台灣的晶圓製造業及IC設計業,雖然沒有明顯降低在中國的產能及人才布局,但大多數都擴充到中國以外的市場 ,例如在東南亞、新加坡、印度、歐美或日本等地增加人馬及據點。

此外,不少台商反映,這幾年從中國撤出時,其實吃了不少苦頭。若選擇離開,就會被要求計算過去曾獲得多少稅務與投資補貼,把這些錢通通吐回去,結清後才能「淨身出戶」。

台商加入「內捲」行列,搶揮中國資本市場的千倍全壘打

至於選擇留在中國市場的企業,也要下定決心,未來以深耕中國市場為主,很難再腳踏兩條船,既要中國又要歐美市場。

一位專注投入在中國創投業的朋友說,他以前在台灣做創投,投資的公司從美國、台灣到中國企業皆有。但如今選擇投資中國就得專注中國市場,同僚們都清楚,其意味著與歐美的關係必須斷掉。

他說,目前關心的大事幾乎都圍繞微信裡的各種群組,雖與台灣朋友還有聯絡,但大家投入到不同的產業動態與人脈關係,已是很不一樣的世界了。

此外,中國對科技新創的關注與投資,可說是舉全國之力,金額相當龐大,雖然非常捲、競爭激烈,不過投資成功的回報倍數也很驚人,像AI公司寒武紀近來股價大漲,是過去台灣資本市場難以想像的千倍全壘打。這是美中這種資本市場才會有的回報,他們沒有後悔選擇中國。

大部分企業做出選擇後,就必須切割美中兩地,鮮少聽到有兩邊做生意的情況。但凡事都有例外,我發現有部分領先的台灣半導體供應鏈可以兩邊做。

原因也不難理解,由於台積電在先進製程具有優勢,因此帶領台灣本地供應鏈投入前後段設備、材料、化學等領域,這部分台灣的領先優勢明顯,中國也想積極爭取,因此讓部分企業在兩岸都有生意。

台積帶頭打群架,劍指英特爾、三星供應鏈

在今年9月初的台灣半導體展中,有設備商就跟我說,台灣設備、材料及化學供應鏈,目前努力跟著台積電練功。假以時日,不只隨著台積電出海到歐美日市場,甚至還有機會攻進英特爾、三星及Rapidus的供應鏈,這是台積電帶著台灣產業打下的一道天險。

由於是先進製程,中國企業也很想要,但有些公司為了避免惹麻煩乾脆不做;也有企業對美國禁令做了詳細研究,確定沒問題才做。

如今,中國培養了一批在地供應鏈,例如中國股市很紅的半導體設備商北方華創,今年也來台灣半導體展擺攤,不過只做形象廣告,一部機台都沒擺出來。北方華創開發各種設備機台,目前只在中國市場銷售,若想出海會立即面臨國際大廠的專利侵權訴訟。另外,有台灣企業反映,買了北方華創設備後發現並不好用、品質有差,顯示中國設備商仍有段距離。

我曾大致調查1990年我在交通大學同屆畢業的同學,如今大部分都是選擇美系產業鏈,只有少數人專注於中國市場。美中G2把世界硬切成兩半,而我的同學圈自然形成「美中兩國、一邊一國」的態勢。 

當然,不管世界怎麼變,40年的同學情誼不會變,無論美中這一仗如何打,台灣產業只要持續往前進,保持領先優勢,也不用太擔憂競爭力會下滑。

然而,人生進入下半場必須美國或中國二選一,竟成了這一輩台灣人無法迴避的選擇,許多同學都走出了不一樣的人生景致,這倒是過去從未想過的事。

延伸閱讀:入股英特爾是傑出的一手?解密黃仁勳的AI棋局:高調組「GPU+CPU」聯盟,是要圍剿博通?
台積電最神秘老臣,羅唯仁是誰?他統領上萬研發大軍,曝台積電最關鍵的「兩根支柱」

責任編輯:蘇柔瑋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