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AI技術可說是最讓人稱羨的專業能力,科技公司捧著數十萬甚至上百萬美元的高薪延攬擁有AI技能的人才。但即使坐擁高薪,可能很多AI人才都還沒時間享受這筆財富。 如今最頂尖的AI研究人員與高階主管,一週的工時甚至長達100小時。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AI競賽如同「戰爭」,AI高管和研究人員,每週工時高達80~100個小時。「我們可說是企圖用2年時間加速20年科技進步。」Anthropic研究科學家喬舒亞·巴特森(Josh Batson)表示。
不過也有人樂此不疲,巴特森就指出,「這是目前世界上最有趣的科學問題。」他放棄了玩社群媒體的時間,完全醉心於AI研究,在Slack上和同事討論大型語言模型的架構和理論實驗是他最振奮的時刻。
AI賽道太「卷」,研究人員有錢也沒時間花
對各家科技公司而言,現在是AI技術發展的關鍵時刻,同時還要開發能夠將技術變現的應用。這樣的重責大任讓許多研究人員終日埋首在工作之中,甚至坦承「有錢也沒時間花。」
今年2月,Google共同創辦人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在給參與Gemini模型開發的員工信件當中,聲稱他認為每週工作60小時才是工作效率的「最佳甜蜜點」。
同時他強調有一些員工沒有發揮應有的效率,對AI領域貢獻不夠,「很多人工作時間不到60小時,還有一部份只勉強做到最低標準,最後一類人不僅效率低下,還會打擊其他人的士氣。」
而今年由Meta發起的人才爭奪戰,更讓讓各家公司爭搶研究人員的情況進入白熱化。今年上半年,Meta執行長馬克.祖克伯(Mark Zuckerberg)為籌組新AI團隊,不惜開出最高上億美元年薪,並親自接待挖角最頂尖的AI人才,這使得AI研究人員的身價水漲船高。
AI人才拿著最頂尖的薪資,成為科技界價值最高昂的其中一項投資,自然導致企業希望盡可能從AI研究團隊身上,取得更多的工作成果。
尤其AI技術的採用速度遠超以往,ChatGPT在短短3年內便達到8億活躍用戶,而網際網路花費超過10年時間才有同等的成績。
AI新創高工時更嚴重,不能工作80小時就走人
但科技巨頭資源豐富,現金充裕,對AI研究團隊的要求或許還算和緩,極端的加班相對少見,但在每一分資源都必須精打細算的新創來說,可能就不是如此。
近幾個月,矽谷新創就掀起了一股996風潮。996源自中國,意指每天從早上9點工作至晚上9點,每週工作6天。
這種風潮在AI新創之間尤為盛行。好比說,AI新創Rilla就在招募資訊中直白表示,除非他們能夠每週工作70小時,否則不要申請這份工作。
AI新創Cognition在接收被Google「掏空」──挖走創辦人、核心研發團隊與技術授權──的Windsurf後,就向這200多名員工提供兩個選擇:簽署自願離職方案,拿9個月薪資及股權走人,或者留下來每週工作6天/80小時。
雖然加班與高工時往往與壓榨、剝削相提並論,但許多人也承認,這是他們自己的選擇。AI領域瞬息萬變,「你有很多很棒的點子,而且知道時間緊迫。」Google DeepMind傑出研究人員馬達維.舒瓦克(Madhavi Sewak)表示,「你不想白白浪費任何點子,所以只要有時間就會工作。」
延伸閱讀:達明機器人測試產線曝光!人形機器人為何「不做腿」?營運長親揭背後考量
996工作制逆襲矽谷!AI新創每周工時上看80小時:矽谷怎麼了?為何員工有了AI命更苦?
責任編輯:李先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