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明機器人測試產線曝光!人形機器人為何「不做腿」?營運長親揭背後考量
達明機器人測試產線曝光!人形機器人為何「不做腿」?營運長親揭背後考量

達明打造台灣機器人品牌「十年磨一劍」,人工智慧(AI)視覺協作機器人已廣泛應用於半導體和電子業,人形機器人備受市場期待。中央社團隊近日前往達明桃園龜山總部專訪,鮮少對外曝光的機器人測試產線難得開放,得以一窺全貌。

剛進入達明辦公樓層7樓的測試產線,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井然有序的協作型機器人,正進行各項測試作業,有些抓舉重物扭力旋轉,有些則是以各角度擺動。

協作機器人測試 透過大數據成為智慧製造依據

測試過程中,只有幾位達明員工在一旁工作台觀察作業流程,測試廠區幾乎沒有發出太大聲響,只聽見協作型機器人扭力旋轉發出細微的聲音。同行採訪的攝影和影音同事形容,「好像幫助入眠的白噪音」。

引領採訪團隊一覽測試產線全貌的達明公關解釋,協作機器人測試是24小時不間斷運作,以確認在客戶產線實際操作的耐久能力;在測試現場,達明自製的監控平台,可即時掌握產品測試的良率結果,相關測試數據提供資料庫進行大數據分析,作為智慧製造和產線管理的依據。

達明營運長黃識忠說道,2014年達明還是廣達集團旗下廣明光電機器人部門時,就預先布局整合視覺感測技術的協作型機器人,迄今已廣泛應用於半導體和電子業的製造產線,累積深厚實務操作經驗,這也是達明打造機器人品牌、進一步開拓人形機器人相當重要的基石。

廣達董事長林百里在達明上市前業績發表會中,以台語「金孫登大人」,形容達明「十年磨一劍」從無到有開拓機器人方案的心路歷程。他說,廣達1999年上市,廣明在2002年上櫃,等了那麼久才會有達明機器人在今年9月底上市,「可見機器人多難生、不好生」。

林百里指出,達明同時具備AI視覺、機器學習、協作機器人等技術,可協助客戶提升附加價值。他說,達明機器人不再只是替客戶代工,而是台灣第1家協作型機器人自有品牌,「不只是價格便宜、更能幫客戶解決問題」。

專訪當日,達明進一步帶領中央社團隊直擊罕見對外曝光的人形機器人實驗室。在現場工程師協助下,結合AI視覺辨識功能的人形機器人,展現各類肢體運動和人機互動應答過程。

黃識忠說,達明「一步一腳印」布局人形機器人,先掌握產業和客戶實際需要。他直言,人形機器人要獲得業界青睞,「降低成本和提高CP值」是首要之務,更重要的是,人形機器人要能實際解決客戶問題,有了殺手級應用(killer application),人形機器人才能真正在產業界生根落地。

無下肢人形機器人 降低製造業生產線安全風險

黃識忠透露,達明人形機器人先著重上半身功能設計,研發大腦及雙臂雙手的軟硬體整合方案,鎖定製造業生產線需求,先搭上台灣半導體和電子產業既有生態系優勢,推動人形機器人在半導體和電子廠製造工廠使用。

這也是為什麼,達明目前的人形機器人樣品,並未同步設計下肢與足部的原因。達明解釋,第一代人形機器人設計,先因應工廠製造產線實際需求,機器人若以足部支撐作業,可能會有突然倒下等預料之外的安全風險;人形機器人先設計大腦和雙手等上半身功能,才能先協助業界提升生產力。

展望人形機器人布局,黃識忠表示,透過已在協作型機器人建立的自有品牌,達明未來規劃提供完整的人形機器人解決方案,繼續用品牌打造出海口,掌握各產業殺手級應用以創造附加價值,讓達明的人形機器人在全球發揮品牌效應。

延伸閱讀:觀點|人形機器人能躍升殺手級應用,還是下一個元宇宙?
黃仁勳、魏哲家都看好,機器人大軍來了!台廠2大優勢抓緊商機:傳動元件、機器視覺⋯還有哪些機會?

本文授權轉載自中央社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