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子、豐田到新東陽都在拍!短影音紅利過了,為何企業還搶進?
西門子、豐田到新東陽都在拍!短影音紅利過了,為何企業還搶進?

明明短影音的流量紅利已經不如兩、三年前爆發式成長,但你知道嗎?當流量紅利已經不在了,反而有越來越多企業搶著進軍短影音。

短影音,正從「抖音一響,父母白養」的娛樂舞台,多元化發展成企業使用的數位名片。

雖然流量紅利爆發期已過,但是今年開始,台灣加入短影音戰場的企業,卻反而比過往兩、三年都踴躍,橫跨各產業,包括台灣西門子、豐田、台灣特斯拉、食品老字號新東陽、雅方,甚至是代理醫療儀器的元佑實業等,不管做2B或2C的企業,都開始拍攝企業短影音。

有趣的是,就連全國處理最多家事訴訟案件的法律事務所喆律,也看好這波趨勢、參與投資成立短影音公司二尾魚。

「現在滑短影音,比手動搜尋更常發生,」喆律創所律師雷皓明說。

品牌把它當「數位名片」,有助搜尋權重、低成本試錯

同樣看到市場潛力的,還有靠短影音,讓二手機車行營收翻三倍的貳輪嶼創辦人林弘毅,他看準趨勢,再成立短影音行銷公司嶼嶼創意,他分享,今年由他們協助企畫或剪輯短影音的企業客戶,已經從去年的個位數成長到一百多家。

因為對企業而言,短影音不只是曝光,更是流量與業績的轉換器。

根據Statista、Firework全球市場調查,短影音已經成為內容行銷主流形式,有超過八○%用戶偏好觀看此形式的內容;七三%消費者偏好透過短影音進行產品研究,特別是Z世代與千禧世代。

汽車美容材料凱閎國際創辦人曾聖凱分享,他們年營收能翻倍成長,靠的就是他在二○二三年七月,每個月持續發一百支短影音到現在,這促成他在二四年營收成長二○○%,且預估今年營業額將成長到逾三億元。

居家清潔品牌淨淨創辦人陳睿笙也在二三年投入短影音,而他因此敵過電商產業的不景氣,甚至在去年業績逆勢成長二○%,年營收破兩億元。

但對企業而言,短影音的價值早已不只在帶動業績,而在於它正重新改寫品牌經營的邏輯。

這也是為什麼越來越多老品牌紛紛開拍短影音,背後有三個關鍵原因。

一是各大平台仍持續調整演算法,增加短影音曝光。包含Google也於近年在搜尋結果中顯示短片專區,幫助品牌增加新搜尋入口,而當企業越早開始累積標籤與互動,就越有機會拿到搜尋權重。

二,短影音是低成本的試錯工具,可以幫助企業「賽馬不猜馬」。李奧貝納前創意策略總監、嶼嶼創意創意長范君達指出,短影音如果不下廣告,僅靠平台演算法與自然流量,其實就是最好的市場前測工具,能增加企業在行銷花費上的投資報酬率。品牌可以用短影音,迅速判斷哪些產品或故事有共鳴,決定哪些內容或產品更值得投資。

三是老品牌接觸年輕世代的工具。例如雅方,靠企業二代經營個人IP、拍短影音,兩個月就吸引十三萬粉絲關注,並帶動三十歲以下受眾重新認識該品牌原來不只賣羊肉爐,還賣冰品。

新東陽經營戰略室課長林貞甫比較短影音與傳統廣告落差,她說,新東陽二三年曾花費一年籌備與拍攝一支長達五分鐘、橫式呈現的企業公益影片,可惜這支影片兩年卻只累積三十萬次觀看。甚至一直到兩個月前,才出現第一則留言。「花很多心力,但到跟大眾溝通中間還有一段距離,」林貞甫說。

今年八月,他們把集團轄下經營的國道服務區跟小農合作的企畫改拍成短影音。沒想到,上傳第三支短影音「曾脆芭樂」光靠自然流量,兩個月達到百萬次觀看,並間接促成關鍵字搜尋「新東陽國道服務區」的次數,是過去約三倍。

林貞甫說,企業在短影音世代,需要改變溝通手法,不能一直強調品牌有多棒,而是要去想受眾到底想看什麼?「整部短影音很少提到新東陽,但觀眾反而主動說:『沒有新東陽,我們也不認識這些小農』。」

B2B企業也能用!西門子靠它提升20%招募率

但,不光是面對消費者的零售業需要短影音,即便是B2B品牌,也開始意識到,過去的企業溝通已經不足以吸引人才與合作夥伴,短影音成了打破現況的新工具。

台灣西門子副總暨品牌長芮家楹分享,西門子是典型的B2B企業,經常受限於與企業客戶簽署保密條款,導致他們若要拍廣告「不好說,也不可以說太多。」

這讓很多人並不清楚,西門子其實做的不是傳產,而是全球前十大軟體公司。

為增加品牌在人才招募市場的競爭力,他們共六名高層主管經過三次閉門會議,才終於拍板決定,捨棄相對安全、小編經營社群的老方法,改用短影音,拍攝老中青三代員工間的互動,從中分享德國公司文化、員工福利,幫助觀眾透過員工更認識品牌。

尤其,他們將短影音的獨特銷售主張,從高層原來設定的工作穩定度,改為年輕員工更關注的工作彈性度,提高社群關注。

結果顯示,在短影音搭配招募活動下,西門子有效應聘履歷及成功招募率,與去年同期相比,雙雙成長約二○%。「我們覺得是對的投入,未來會持續做,」芮家楹說。

這也印證,短影音能幫助品牌以「B2C2B」的行銷策略,先搶下企業員工或對方客戶的心占率,導致企業不得不跟進。

就像做中央處理器的英特爾(Intel)願意出廣告費,是為了讓「合作業者從顧客端感到壓力,」范君達指出。

包含做清潔用品的陳睿笙也有類似經驗。他說,拍短影音之後,公司信箱出現更多「做好功課」的業務主動聯繫,這讓他不用像過去受限於公司規模、新品生產量少,導致與原料廠商在初期合作時,不需要再花很多時間斡旋溝通,才能提高品質。

「短影音幫助吸引跟你相似的人,不用再摸索試探,」陳睿笙說。

投入前先自問能否長期經營,企業規模也影響操作方式

身處汽車美容業的曾聖凱也說,現在他的短影音帳號,更像是他國際通行的「數位名片」,即便說的是不同語言,但因為技術不分國界,且現在內容翻譯相對簡單,很多外國業者看見他的短影音後上門洽詢,幫助他得到日本、韓國、澳洲廠商的合作邀約。

不過說到底,奧美董事總經理莊若芸觀察,這波企業搶拍短影音,背後其實藏著一種「錯失恐懼症(FOMO)」。

正因如此,許多企業在投入短影音前,往往忽略另一個更現實的問題:「目的為何?要短期宣傳還是長期經營?」莊若芸提醒,短影音有延續性的特質,一旦停更,網友或許會認為店家暫停營業。所以短影音不是一次性廣告,是一場需要創意持續輸出的長期戰。

對此,莊若芸建議,並非所有品牌都適合投入,但中小企業可用在與企業客戶、受雇者溝通;提供長銷型與高單價產品的大企業,則可用做知識輸出等。

短影音的紅利期雖已經消逝,但它留下的價值,不只是流量,而是品牌與受眾之間建立的新互動與信任機制。對企業而言,真正的問題恐怕不是「要不要拍」,而是如何讓短影音從一時的流量實驗,成為長期的品牌策略。

本文授權轉載自商業周刊

延伸閱讀:
被動元件類股漲聲響起!13家台廠誰真賺到AI財?
他的瘋狂購併改變一個產業!陳泰銘煮牛肉麵收人心,營收翻近3倍

關鍵字: #短影音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