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科技巨頭計畫在未來五年投入 1 兆美元建設人工智慧(AI)數據中心,GPU 折舊與使用年限問題開始引起廣泛關注。
「一塊 GPU 能用多久」的問題不僅影響企業折舊計算,也牽動投資人與股市情緒,成為 AI 行業的核心議題。GPU 使用時間越長,企業利潤越穩定;若折舊過快,利潤可能瞬間縮水。
然而,業界指出,GPU 使用年限尚無統一標準,意見分歧明顯。
其中,Google(GOOGL-US) 、甲骨文 (ORCL-US) 與 微軟 (MSFT-US) 認為 AI 伺服器的 GPU 可使用長達六年;但著名做空者貝瑞(Michael Burry)認為實際壽命可能只有兩到三年,折舊計算過於樂觀可能導致企業利潤被高估。
在傳統 IT 產業,伺服器與存儲設備的折舊週期通常為 5–7 年,可作為參考。但專家表示,AI GPU 市場歷史短、需求激增,使折舊預測充滿不確定性。
樂觀派懷疑派分歧大
部分科技巨頭與客戶對 GPU 壽命持樂觀態度。Google、甲骨文、微軟等公司認為 AI GPU 使用年限可達 6 年。
CoreWeave(CRWV-US) 也採用六年折舊週期,認為舊 GPU 在部分任務上仍具價值。
CoreWeave 執行長 Michael Intrator 就表示,其 2020 年的 A100 已經全部出租,2022 年的 H100 也能以原價 95% 出售,顯示部分 GPU 保值能力仍強。
不過,市場反應並不完全樂觀。CoreWeave 股價在財報後下跌 16%,今年高點以來累計跌幅達 57%;甲骨文股價也下滑 34%。
貝瑞則指出,科技巨頭高估 GPU 使用年限,真實壽命可能僅 2–3 年,導致企業利潤「虛高」。
技術更新加速,GPU 迅速貶值
此外,基於硬體磨損、技術更新過快,以及雖可執行任務,但成本效益降低等問題,也有分析指出,AI GPU 的價值可能在六年內快速下降。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就曾暗示,隨著新一代 Blackwell GPU 推出,前一代 Hopper 市場價值將大幅縮水。
他表示:「當 Blackwell 大量出貨時,Hopper 幾乎無法出售,即便還能運行部分任務,但不多。」
隨著輝達產品更新從兩年一代加速至一年一代,超微半導體 (AMD-US) 也同步更新。
亞馬遜今年將部分伺服器資產使用年限從六年下調至五年,理由是 AI 技術更新速度加快。
另一方面,也有部分雲端服務商選擇延長新伺服器的折舊年限,以反映不同經營策略。
微軟策略:分散採購,避免押注單代 GPU
針對 GPU 使用與折舊問題,微軟執行長納德拉表示,公司正拉開 GPU 採購節奏,避免在單一代產品投入過多。
他指出,輝達新舊 GPU 競爭激烈,公司不希望被某一代 GPU 的 4–5 年折舊週期束縛。
納德拉分析,行業發展速度過快是核心因素。即便硬體壽命不變,代際更新後的 GPU 價值衰減速度大幅提升,舊款 GPU 雖可使用,但算力下降、成本上升,經濟上不划算。
此外,二手 GPU 市場需求變化劇烈:部分行業使用舊卡仍足夠,但部分任務必須依賴最新架構,造成價格波動明顯。
簡言之,GPU 並非因物理損壞而失效,而是從實際運營角度看已不划算,「能用,但不值錢」。
本文授權轉載自鉅亨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