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客展現草根行動力UP、UP、UP!
部落客展現草根行動力UP、UP、UP!
2007.04.01 |

網路的重度使用者,多少一定聽過Digg這個國外的網站,以網友推薦的力量決定網站內所有網友收藏的書籤其重要程度與排序。該網站可以在短短二十四小時內,獲得四千多人推薦單篇文章,這是一種Web2.0的最直接運用,不僅包括了由下而上(button-up)匯聚自主式網友參與的力量,更在收藏網路新聞或部落格文章成為自己喜愛的書籤與推薦該書籤的同時,完成了社群交流(social-network)的目的,讓網友彼此之間快速找到同好,集結集體意識,並進一步引爆可能的行動力量。

**感謝的力量 讓部落客心手相連

**
為什麼今天特別提到部落客「行動的力量」?這與近日發生在台灣的兩則部落格新聞有關。
一則是與筆者發起的部落格圈串聯活動有關,該新聞見刊於三月十一日的《中國時報》頭版頭條,新聞標題是「車禍昏迷 險成植物人 部落格祈福小雯醒了」,當天該報另以A3全版焦點新聞「部落格串聯祈福 滿滿的愛 小雯:好感動 謝謝大家」報導這個由查理王於部落格圈發起的網路串聯集氣活動。
該活動原本只是希望借由部落格張貼折紙鶴教學,讓公司同事能夠以一念之力為因為車禍,已經昏迷多天、恐成植物人的工讀生小雯加油打氣,再透過小貼紙串聯的方式,讓傳統紙鶴數位化地將每一個人正向的力量與善心意念傳遞出去,也透過每一位在外站張貼小貼紙的部落格讀者,每閱讀一篇文章,就匯聚多一分的力量。畢竟,在更早先政治與演藝圈知名人士,發生意外,往往能夠在短短時間內獲得相當多社會大眾的祝福,我們也想透過每一個部落客小小的力量,凝聚更多一點的祝福。沒想到,在小雯奇蹟式地醒過來後,這個在網路圈串聯的力量,受到了不少新聞媒體的關注與報導,這些都是始料未及的。
當電視台記者問起,「你認為小雯醒過來,是部落格圈的力量?」我直覺地回答,「醫療團隊在第一線的努力與協助,加上小雯努力想要醒過來的念頭,才是最直接的幫助。部落格串聯與集氣,是另一種正向善念凝聚力的展現。」
也有部份記者好奇,在當下為何想要發起這樣的網路串聯活動?
我以多年前賴聲川翻譯的一本書《僧侶與哲學家》裡提到八世紀的佛教老師善地德瓦(Shantideva)曾說過的一句話:「世界上一切的喜悅 來自希望他人快樂。世界上一切的痛苦 來自希望自己享受。需要很繁瑣的解釋嗎?幼稚的眾生只管自己,佛則為他人福祉而操勞;看看這兩者差別有多大!」來為活動的初衷作一個註解。
該則新聞在周日當天的電視媒體與網路新聞快速發酵,包括有TVBS、中天電視、東森新聞、公共電視、台視、華視、大愛台…等電視新聞於午間新聞及晚間新聞,持續作後續報導。當天,中時電子報、Yahoo!奇摩新聞、中時部落格、yam天空影音新聞均以焦點新聞處理,在Yahoo!新聞該則報導於二十四小時內,就有超過一萬三千位網友評薦該則新聞。
此活動,在一天之內於全國漫延開來,讓更多民眾了解到Web2.0網友動能的快速集結與動員力。當然,這個新聞的背後的引爆點,還是來自於傳統媒體(姑且稱之為media1.0)的推波助瀾、密集報導,才能凝聚這麼大的爆發力。

**公民媒體起身參與 讓媒體更多元化

**
第二則透過部落格及網路,快速凝聚集體意識,表達意見的行動方案是「搶救樂生」。部落格圈發起「一百元買下『保留樂生』的小小夢想」集資登廣告的網路與實體串聯活動,自三月十五日晚上十一點起跑,在一天內旋即匯聚了近四百位網友的參與、募得二十萬元,並在蘋果日報刊登全十批廣告(半版),宣示網友的意見。
在Web2.0時代,每個人腳下都踩著一個可以立即發言的肥皂箱,您可以在任何時間、地點向世界發聲。當然,當您在表達意見的同時,也必須學會彼此尊重,否則網路圈也只會淪為政論口水戰之外的另一池污水。
我想,只要每個活動出自於善念與正向的力量,它都不會是否因為是否受到主流媒體的報導,或是在多久時間內凝聚多少力量的多寡,而有損它的動機與努力,馬拉松長跑者在意的不該僅僅是最後那一刻衝越終點線的快感,最大的學習與努力,是在那長路漫漫的孤寂中,如何找到對的方向、堅持走一條對的路。
Web2.0部落格圈與主流媒體之間的互動之路,還很長,還有待雙方有志之士多加努力,Web1.0與Web2.0其實不需要對立,「合則兩立、分則兩敗」的邏輯,不言可喻。
四月十四日,一個由部落格圈自發性舉辦的網路聚會TW Blogger BoF(台灣網誌青年運動會)即將展開第三屆的活動,今年以「2007 Blogger UP!部落客.上!」為題邀請各領域部落客共襄盛舉,想探尋或親自參與部落格圈的生命力與行動力嗎?這或許是個好機會。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面對國際地緣政治的「去風險化」浪潮之下,長期觀察臺灣產業發展趨勢的數位轉型學院院長詹文男建議,臺灣不能再依賴單一的製造能力來換取戰略保障,而是將國家戰略從「製造中心」升級為「技術與系統整合」的樞紐。

在此背景下,金管會、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共同成立的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詹文男觀察該平臺的價值,絕不僅是為資本市場引進活水,更能放大產業附加價值,成為驅動臺灣產業整合的關鍵引擎,打造下一波更多護國群山。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可望創造的三個附加價值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核心宗旨,希望在臺灣本土打造「亞洲的NASDAQ」市場板塊,詹文男認為除了「籌資」的任務之外,其實平臺更可以扮演產業轉型的重要角色,進一步擴大其附加價值,其中可以體現於以下三個面向。

首先是先前美國商務部長提出「美臺晶片產能五五分」的主張,詹文男認為臺灣不能只靠單一「矽盾」作為我國戰略的屏障,也就是調整「重製造、輕解決方案」的現狀,讓製造轉向技術及解決方案的綜合發展,成為我國的新籌碼。隨著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建立,加上精進創新板上市及交易制度,開放當沖交易,提升創新板規模及流動性,都能讓更多具備利基技術的企業有機會進入資本市場。

第二個是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成為「軟硬整合」與「以大帶小」的創新引擎。詹文男指出,臺灣有數家市場領頭的電子硬體製造商代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進一步驅動這類科技業者與新創企業合作,例如以大帶小模式,當新創技術獲得大廠的認可,進而藉助大廠的商業人脈,打進全球大型客戶的供應鏈合作網絡,讓新創開發的技術方案與服務,有更多機會在全球落地。

詹文男認為第三個附加價值,有助於加速中小企業的AI轉型及數位化落地。他觀察臺灣多數中小企業仍處「數位化」階段,加上目前政府積極推動「百工百業用AI」,當越多加入創新板的企業推出類似AI as a Service的解決方案,能讓資源相對不足的中小企業,以較低門檻、不需高成本導入AI解決方案,又為新創企業帶來實際營收。「此模式促使新創和中小企業的Win-Win局面,同時驅動產業朝向AI轉型的助力,」詹文男補充道。

勿為上市而上市!登板企業應具備「全球思維」與「治理韌性」

不過對於渴望進入資本市場的創新經營團隊,詹文男院長也提醒,切忌把「募資作為單一手段,上市視作唯一目標」。詹文男提供企業創辦者幾個思考方向,第一是確立全球市場目標,臺灣可當成實地試驗(Field Try)和建立最佳實踐(Best Practice)的試煉場,但也建議新創在發展初期以全世界市場為目標,募資的規劃也可以從全球市場的角度出發,確保產品應用在國際市場獲得青睞。

第二是提升透明度與公司治理能力。上市後,投資人會高度關心公司治理及獲利能力,若要提升流動性,新創必須加強企業的透明度。因此詹文男院長強調,千萬不要「為上市而上市」,而是要有一個完整的規劃並依據目標按部就班,資本市場會給予相對的回饋。另外他也建議平臺針對上市前的企業,能提供「治理的輔導」,而非僅是「程序上的協助」,協助新創導入更健全管理制度。

建構亞洲NASDAQ的驅動引擎,給平臺的三大策略建議

因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後,迎來創新板交易制度改革、放寬外國企業上市櫃規範、帶動轉板彈性、鼓勵大眾參與等多項舉措。在此基礎之上,詹文男分享三大策略建議,期許平臺日後運作持續成長茁壯。

首先是強化非傳統資訊揭露,提升市場流動性。詹文男觀察創新板企業多處早期發展階段,傳統財報資訊較不足,導致降低投資人進場意願。為了強化流動性,他建議主管機關要求企業揭露更多反映成長性的實質指標,例如使用者數據、研發進度、商轉里程碑或專利成果。透過降低資訊不對稱,以活絡交易量。

第二個建議是建立研究報告體系,深化產業洞察。由於創新板企業的研究報告仍稀少,導致價格難以反映基本面,降低機構投資人的參與意願。詹文男認為平臺可透過獎勵機制、研究補助或資料庫資源的方式,邀請投信、券商或研究機構成立專責團隊,藉由定期提供具產業洞見的研究報告給投資人參考。

第三個方向是促進制度國際化,吸引跨國創新企業來臺上市。詹文男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不僅是鼓勵臺灣企業在地上市,也希望吸引國際創新企業走進來。除了持續制度鬆綁開放,也要讓制度與流程國際化。」他舉例,推動跨境申報文件與流程的全面英語化、提供具預測的審查流程、以及稅務制度透明化,讓臺灣在全球資本競爭持續脫穎而出。

對於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最終期許,詹文男認為其價值可從「募資導向」轉向「品牌導向」。一方面讓全球瞭解臺灣除了半導體之外,還有領先的解決方案,進而建立起全球市場對我國產業的信任;另一方面,強化「說故事」能力,讓登板的企業協助全球打造AI及ESG「雙軸轉型」,進而建立起嶄新的國家形象。透過上述的努力,相信臺灣將能持續造山,確保下一波的護國群山如春筍般持續成長茁壯!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