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活在一個精采的時代。
因為到處都是Internet!
三年之前,發明網際網路TCP/IP溝通標準,被稱為Internet之父的瑟夫博士(Dr. Vinton Cerf),曾以生動的語言,描述不遠的未來生活:當臥房「知道」你醒來,浴缸會自動放滿熱水,廚房在你出門慢跑之際料理早餐,餐廳的網路體重儀偵測到你過重,「通知」冰箱鎖住不讓你開門,這時你只好戴起無線視窗眼鏡,撥動「指尖滑鼠」(finger mouse)閱讀電子晨報……,家中大小CPU彼此藉著Internet標準,快樂地無線溝通,「真希望我能再回到八歲兒時,」當年53歲的瑟夫說。
瑟夫不必太憾恨,因為圖像中的關鍵科技-微處理器和無線技術,發展飛快。
今年年底浩大登場的行動通訊手機,結合Internet與金融理財等上網服務,將隨時出手買賣、隨地抓取情報的過癮生活,帶到你我面前;下一刻,是大哥大、電腦和家中大小資訊家電(例如有CPU智慧、又能上網的冰箱)通通用Internet來溝通的「藍芽技術」(Bluetooth),把瑟夫的預言變成真實。
當資訊溝通沒有時間、地點與身分(誰說冰箱就一定比電腦笨)的距離,生活有了大喜樂,工作與成功的模式,也與過去大大不同。
你身處什麼產業與行業?你作什麼工作?你投資什麼對象?它們在數位時代中,有沒有成長力?
先看看哪些東西,會從我們的生活中「由無到有,由有而到大量」。
要隨身無線,你得有「資訊擷取裝置」-大哥大、PDA個人數位助理、eBook隨身電子書;家電要聰明,你得為它們裝上智慧(CPU)、感應能力(Sensor IC)、指揮中樞(Microcontroller)以及聽懂你命令的數位訊號處理器(DSP);要設備體貼好用,需要設計師為你撰寫各種崁入式軟體(embedded software);要把Internet連的到處都是,無線晶片與高頻通訊技術,必成顯學。
還有一群新商人,有的拓寬Internet馬路,有的在馬路上開報社、百貨公司、卡拉OK、唱片行、婚姻介紹所……;有的隨時清掃你門前的那段馬路,負責將商店「載」到你面前,並按時向你收錢;企圖心更大的如MCI Worldcom和AT&T,要經營所有天上和地下的馬路。
前者是科技,後者是服務,它們聯手,從零開始,把成長曲線推出一道彩虹。
數位革命來了,你在其中嗎?台灣電腦大廠當然不落人後,在PC成長停滯之際,紛紛投入資訊家電各式領域;傳統產業抓住翻身機會,有的經營起手機通訊,有的投身「馬路拓寬工程」;更多的機會是創業,因為這道彩虹上沒有王永慶和蔡萬霖擋住你,Internet之父瑟夫博士就由學者身分轉業,出任MCI Worldcom副總裁,架構無緣連結藍圖,想親手把彩虹編織成真。
不論科技或服務,都是智價產業,因為有了Internet,他們創作或經營,都不需付高昂的地租;因為有了無線連結,他們做的是24/7(每週七天,每天24小時無休)的生意,單憑智價創意,他們將擁有人類史上最大的變現能力。美國連線(Wired)雜誌總主筆Kevin Kelly就提醒:「當你成為百萬美元富翁時別得意,因為看看身邊,都是百萬富翁!」美國商業周刊的統計,驗證著這樣的趨勢:過去十年,美國電腦與半導體工作者生產力對全國經濟產值的貢獻,每年成長25%,而其他製造業,只有2.4%。
瑟夫博士的轉業,不就是一個鮮活的例子嗎,他在他的發明上,成就了居禮夫人等歷史發明家難以獲得的財富,而他的發明,也救贖了日後的所有智價工作者。
當無線手機連上了網際網路,溝通的不只是聲音和資訊,正是這樣,數位時代才真正精采。
面對國際地緣政治的「去風險化」浪潮之下,長期觀察臺灣產業發展趨勢的數位轉型學院院長詹文男建議,臺灣不能再依賴單一的製造能力來換取戰略保障,而是將國家戰略從「製造中心」升級為「技術與系統整合」的樞紐。
在此背景下,金管會、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共同成立的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詹文男觀察該平臺的價值,絕不僅是為資本市場引進活水,更能放大產業附加價值,成為驅動臺灣產業整合的關鍵引擎,打造下一波更多護國群山。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可望創造的三個附加價值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核心宗旨,希望在臺灣本土打造「亞洲的NASDAQ」市場板塊,詹文男認為除了「籌資」的任務之外,其實平臺更可以扮演產業轉型的重要角色,進一步擴大其附加價值,其中可以體現於以下三個面向。
首先是先前美國商務部長提出「美臺晶片產能五五分」的主張,詹文男認為臺灣不能只靠單一「矽盾」作為我國戰略的屏障,也就是調整「重製造、輕解決方案」的現狀,讓製造轉向技術及解決方案的綜合發展,成為我國的新籌碼。隨著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建立,加上精進創新板上市及交易制度,開放當沖交易,提升創新板規模及流動性,都能讓更多具備利基技術的企業有機會進入資本市場。
第二個是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成為「軟硬整合」與「以大帶小」的創新引擎。詹文男指出,臺灣有數家市場領頭的電子硬體製造商代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進一步驅動這類科技業者與新創企業合作,例如以大帶小模式,當新創技術獲得大廠的認可,進而藉助大廠的商業人脈,打進全球大型客戶的供應鏈合作網絡,讓新創開發的技術方案與服務,有更多機會在全球落地。
詹文男認為第三個附加價值,有助於加速中小企業的AI轉型及數位化落地。他觀察臺灣多數中小企業仍處「數位化」階段,加上目前政府積極推動「百工百業用AI」,當越多加入創新板的企業推出類似AI as a Service的解決方案,能讓資源相對不足的中小企業,以較低門檻、不需高成本導入AI解決方案,又為新創企業帶來實際營收。「此模式促使新創和中小企業的Win-Win局面,同時驅動產業朝向AI轉型的助力,」詹文男補充道。
勿為上市而上市!登板企業應具備「全球思維」與「治理韌性」
不過對於渴望進入資本市場的創新經營團隊,詹文男院長也提醒,切忌把「募資作為單一手段,上市視作唯一目標」。詹文男提供企業創辦者幾個思考方向,第一是確立全球市場目標,臺灣可當成實地試驗(Field Try)和建立最佳實踐(Best Practice)的試煉場,但也建議新創在發展初期以全世界市場為目標,募資的規劃也可以從全球市場的角度出發,確保產品應用在國際市場獲得青睞。
第二是提升透明度與公司治理能力。上市後,投資人會高度關心公司治理及獲利能力,若要提升流動性,新創必須加強企業的透明度。因此詹文男院長強調,千萬不要「為上市而上市」,而是要有一個完整的規劃並依據目標按部就班,資本市場會給予相對的回饋。另外他也建議平臺針對上市前的企業,能提供「治理的輔導」,而非僅是「程序上的協助」,協助新創導入更健全管理制度。
建構亞洲NASDAQ的驅動引擎,給平臺的三大策略建議
因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後,迎來創新板交易制度改革、放寬外國企業上市櫃規範、帶動轉板彈性、鼓勵大眾參與等多項舉措。在此基礎之上,詹文男分享三大策略建議,期許平臺日後運作持續成長茁壯。
首先是強化非傳統資訊揭露,提升市場流動性。詹文男觀察創新板企業多處早期發展階段,傳統財報資訊較不足,導致降低投資人進場意願。為了強化流動性,他建議主管機關要求企業揭露更多反映成長性的實質指標,例如使用者數據、研發進度、商轉里程碑或專利成果。透過降低資訊不對稱,以活絡交易量。
第二個建議是建立研究報告體系,深化產業洞察。由於創新板企業的研究報告仍稀少,導致價格難以反映基本面,降低機構投資人的參與意願。詹文男認為平臺可透過獎勵機制、研究補助或資料庫資源的方式,邀請投信、券商或研究機構成立專責團隊,藉由定期提供具產業洞見的研究報告給投資人參考。
第三個方向是促進制度國際化,吸引跨國創新企業來臺上市。詹文男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不僅是鼓勵臺灣企業在地上市,也希望吸引國際創新企業走進來。除了持續制度鬆綁開放,也要讓制度與流程國際化。」他舉例,推動跨境申報文件與流程的全面英語化、提供具預測的審查流程、以及稅務制度透明化,讓臺灣在全球資本競爭持續脫穎而出。
對於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最終期許,詹文男認為其價值可從「募資導向」轉向「品牌導向」。一方面讓全球瞭解臺灣除了半導體之外,還有領先的解決方案,進而建立起全球市場對我國產業的信任;另一方面,強化「說故事」能力,讓登板的企業協助全球打造AI及ESG「雙軸轉型」,進而建立起嶄新的國家形象。透過上述的努力,相信臺灣將能持續造山,確保下一波的護國群山如春筍般持續成長茁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