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未來競爭的矽谷式學習
與未來競爭的矽谷式學習
1999.09.01 | 科技

在矽谷這樣一個工作節奏超快的地方,學習是生存之道。
無時無刻,矽谷人都處於高度的競爭壓力。每一年,矽谷新成立的公司超過3000家,但不到兩成能存活到第二年。為節省時間以搶先機,許多公司幫員工送洗衣物、在內部開設育兒中心、甚至請牙醫定期到公司幫員工看牙,就是希望員工心無旁騖,把每一分生產力都投注在工作上。
唯獨學習這一件事,矽谷企業願意大膽投資時間。因為透過學習累積新知識,才能不斷創新,為公司取得參與未來競賽的門票。不管在公司內部或外頭,可能是一封電子郵件或一場研討會,學習的動力,驅使著每一位矽谷人持續向上提高學習標竿。
「開車也是很好的學習時間,」在矽谷主幹線101號公路上,昇陽電腦副總裁顏維倫邊開車邊聽錄音帶,內容是網景(Netscape)前執行長巴克斯岱(Jim Barksdale)談電子商務的未來。如同大多數矽谷主管,顏維倫整天被從早到晚的會議和產品進度檢討所佔滿,而每天上下班的路上,就成了他的充電時間。

**矽谷的學習模式

**
昇陽電腦有一個類似學習委員會的組織,每週邀請公司內部或合作夥伴的高層主管來座談,分析產業前景和關鍵技術發展,會後再整理成錄音帶,並放上網路。世界各地2萬6000位昇陽員工,隨時可以在公司的內部網路上點選這些題目,在自己的座位前聽演講內容。如果沒有時間上網,還可向總公司郵購錄音帶回來聽。
「對我們來說很方便,可以同步掌握總部和產業的動態,」坐在台北市民生東路的辦公室裡,台灣昇陽電腦行銷企畫經理李美瑩指著螢幕上的一連串講題說。她斜後方同事的桌上,就有好幾捲公司的錄音帶。
學習,不僅可以跨越國界,更可以多向互動。以資料庫軟體聞名的甲骨文(Oracle),經常針對員工或客戶,邀請相關專家舉行線上研討會(i-seminar),將研討會直接搬到網路上進行。
另外,甲骨文也建立知識分享系統(Knowledge Sharing System),和昇陽及史丹佛大學合作,三邊形成一個學習網路。甲骨文一方面將新的研究成果提供出來,一方面派人到這兩邊去學他們的新成果。「大家互相分享,讓彼此都成長更快,」坐在矽谷紅木區的圓柱形總部大樓,甲骨文產品管理副總裁賈各(Ken Jacobs)強調。
身為全球第二大軟體公司,甲骨文深切體認,唯有加強投資在員工身上,它才有挑戰軟體霸主微軟的本錢。甲骨文允許員工每週有一天為學習日,參加和工作有關的教育訓練。公司每六週就會安排一項內部課程,內容涵蓋商業、行銷和技術等,加強員工的各項專業知識。
除了內部訓練,回學校做短期進修也相當普遍。位於矽谷的史丹佛、以及東岸的哈佛等名校,都提供高階經理人3天到一週的密集課程,相當受到矽谷主管的歡迎。
賈各和另一家矽谷公司Vitria科技的執行長張若玫,最近就先後到哈佛商學院進修。「老天,我終於要自己做功課了,」張若玫頑皮地笑著說。Vitria是企業流程整合軟體的領導者之一,創辦人張若玫本身是電腦科學博士,曾在貝爾實驗室服務,但是創業前她連財務報表是什麼都還不清楚。

**豎起耳朵,情報逃不了

**
類似這樣擁有技術、但對商業運作不熟的例子,在矽谷很普遍。隨著企業規模擴大,領導人也要提升視野和經營能力,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透過學習。
開發人際網路也是一種學習管道。在矽谷,經常有各式各樣的聚會、演講或研討會,通常只邀請會員參加,許多資訊便在這些活動中流通。像是英特爾(Intel)董事長葛洛夫(Andy Grove)或思科(Cisco)執行長錢伯斯(John Chambers)等明星人物的演講,大多數人都會想盡辦法取得入場券,聽聽他們有什麼新的看法。
連通全球網路做漫遊服務的Gric執行長陳宏指出,能進到這些團體,就可以得到一些新的想法和資訊,了解最新變化。陳宏辦公室的桌上,就擺了幾份活動邀請函。
昇陽的網路長(Chief Network Officer)鮑爾(Geoffrey Baehr)也有同感。「在這些場合,你發現一堆人在談技術,用的卻是你不知道的新名詞時,最好把耳朵貼近,否則就錯失了重要情報,」鮑爾強調。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台日半導體新局 全解讀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