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對手,不是中時電子報
我們的對手,不是中時電子報
1999.08.01 | 人物

用一句簡單的話來說,我們要做網際網路中的報紙,而不做報紙的網際網路版。我們定位為網際網路的媒體,有什麼樣的需求,我們就要去做,做不到或不能改的,我們也願意策略聯盟或合資。這是在聯合報系50年來沒有發生過的事情。聯合報系過去都是要不是我做,要不我不做;如果不是100%的擁有,我就不玩了。但是未來這個策略是非改變不可,因為網際網路這個事業大到你吃不掉,甚至你可能連最大股東都不是。要達到這個境界,是長期目標,短期來說,是不容易做到的事。
所以我們第一步要做的事情,是請記者在最早的時間,把稿子發回來,傳統的記者都是「採訪、吃飯、晃到報社、打稿」。我希望記者如果一個採訪在上午,就先發稿回來,e-mail回來就好了。鼓勵記者隨時發稿,也不過是去年年底發生的事情。聯合晚報做得最徹底,他們一個禮拜才回辦公室開一次會,我們也鼓勵記者不要回來,因為我沒有時間讓你回來打稿。
晚報下午一點準時開印,所以比較有這個概念。但日報改變牽涉的人數非常的多,他們不習慣,如何順遂的轉型,以聯合報系的經驗和文化來看,不能操之過急,要一步步來作。

**起步晚,但很樂觀

**
網際網路對報社造成的改變、對現有作業流程的變動,比要學的新技術多得多,也難得多。
未來的變動,是整個流程的改造,可能需要的決心比較強,要求也比較嚴,報社會提供所有同仁必要的教育訓練。你可以說聯合報對同仁厚道,但不能說我們沒有決心。聯合報辦得每個事業都很有決心,虧了也咬緊牙根撐下去。
中時電子報的出現,的確給我們一些刺激。但這刺激沒有很大,因為在高階管理者的感受上,中時電子報的出現,不管是廣告效果、發行量、營收、盈餘、言論立場的影響力來講,說老實話,都沒有太多影響。
我比較年輕,所以我會比較急。我們的確比它晚,但我很樂觀,我們先不要比別的,兩個報系的資源和內容,報比報每個專業裡,沒有輸過。我不覺得是追不過去的,也不覺得是很難很難追過。甚至於我們一開始就和我們同仁說,我們未來的對手,不是中時電子報,但中時電子報是我們第一個目標,如果連和我們同質性最高的中時電子報都不能贏,那就不要說別的了。
國外的大財團才是我們要擔心的目標。語文障礙,對全球品牌的公司來說,不難跨越。像微軟、梅鐸,這些國際型的大portal,更具威脅性。他用錢挖人、買別的報紙。我不會說我們不堪一擊,但是如果這樣的競爭來臨,那會很痛苦。Internet是不容易分出國界的事。所以長遠的未來,更大的競爭對手是他們。

**不拋棄原有的價值

**
傳統媒體轉型確實很痛苦,但我想通一個很簡單的邏輯:你不做,但別人做,他也會傷害你,所以,你要自己去做!像我們的世界日報今年一月開始有自己的網站。做之前就有人提出,這可能會影響發行量。但實際上報份不僅沒掉,我們還在加報。網站推出到目前為止,每個地方都成長。
如果有影響,也寧願是我們自己影響自己,到了一定的時刻,也許傳統媒體的比例和網際網路的比例會倒轉。就像統一食品開7-11,剛開始統一大,7-11小;結果今天反而是7-11一言九鼎,成為統一的精神堡壘。這並沒有拋棄原有的價值與責任,只是轉型。
我們的網站一開始就定了兩個目標,一個是個人化,第二是如何讓使用者用最快的方式取得資訊。例如我們可能會採用一種技術,讓使用者跳過一層一層的畫面,直接進入它想要的頁面。這個方式有缺點,因為它會跳過某些頁面的廣告,對廣告主的訴求不利。但我根本不相信banner廣告會是主流,我不相信以後要拿著你的pageview、用eyeball作廣告。以後一定是target marketing的時代,廣告是沒有用的。在美國,人家花很多錢刊廣告,但是如果你讓讀者覺得download很慢,他可以花39.99美金買一個軟體就把廣告通殺了。所以我不在乎哪個download page的廣告,我要讓消費者感受到,我很積極的想讓你覺得方便。

**網站的內容,網友喜歡看

**
在內容方面,除了報系原有的資源之外,我們也配置幾個原生記者,加強網友喜歡看的東西,做適合網友看的專題報導。其次是加強互動性。比如說增加聊天室。這會是一個風險,因為聯合報內容都是層層把關過的,絕不會有惡意傷人的稿子。但是在Internet上就沒法管了。
但回頭想想,Internet不天生就如此嗎?成不成功我不知道,但我認為這是網際網路上的習慣,一定要試一陣子看看。
我們希望運用報系的資源去打這場仗。可是又要擺脫聯合報過於沈穩的形象。但是要讓讀者了解,網站的品質等同於聯合報。聯合報是一個負責任的報紙,網站也是這樣原則的網站。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在台灣,投資的第一步往往不是研究市場,而是跑流程。投資人首先要開立證券戶,過程中還得額外申辦一個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如果同時往來多家券商或涉獵不同金融商品,手上的交割戶就會越開越多,久而久之,資金與投資收益被分散在不同帳戶,不只增加管理難度,一旦忙碌忘了轉帳、交割戶餘額不足,還可能面臨違約交割的風險。

這套交割制度雖然保障了交易安全,卻也讓不少投資人覺得進場門檻比想像中更繁複,投資體驗因此大打折扣。永豐金證券總經理蘇威嘉表示:「永豐金證券很早就觀察到這個市場痛點,在『分戶帳』服務上路後,我們看到一個能夠改善流程痛點、讓投資管理更有效率的機會。」

為此,永豐金證券推出「資金管理帳戶」,以「投資錢包」的概念重新整合投資人的金流,讓投資人透過單一帳戶即可掌握各項投資的資金流入與收益,不必在多個交割戶之間切換,讓投資管理變得更直覺、更便利,也讓投資績效更容易被看見。

創新1》開證券戶不必再加開銀行戶

蘇威嘉進一步說明,資金管理帳戶為傳統證券交易流程帶來三個創新,其中最核心的一點,就是讓投資人能夠直接使用自己原有的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

目前永豐金證券已串接25家銀行,投資人可以從中選擇慣用帳戶進行綁定,而且整個綁定流程都能透過手機App完成。對於新手投資人而言,開立證券戶後就能直接開始投資,不需要再跑一次銀行申辦交割戶;至於已在永豐金證券交易的客戶,也能改用自己最熟悉、最常使用,甚至具有特殊意義的銀行帳戶進行交割,讓投資相關的金流能在同一帳戶中運作,大幅提升管理效率。

創新2》自動授權扣款、降低違約交割風險

在資金管理帳戶的基礎上,永豐金進一步從使用者體驗出發,以eDDA電子直接扣款授權機制為核心,提供自動授權扣款與入金申請兩大功能,打造證券交易流程的第二項重要創新,不僅省去投資人在不同App間切換的麻煩,也能避免因為忘記轉帳或餘額不足所導致的違約交割風險。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表示,只要完成自動授權扣款設定,日後投資人在進行台股現貨交易時,系統會自動確認資金管理帳戶的餘額、是否足以支付「台股T+2日交割款」,若餘額不足,系統會自動從事先約定的銀行帳戶將差額轉入資金管理帳戶(投資人須確保約定銀行帳戶內有足夠資金),以確保交割順利完成。

永豐金證券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
圖/ 數位時代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形,交割前一天的帳戶餘額明明足夠,但隔天一早若剛好遇上信用卡、水電費等費用自動扣款,恐會造成交割款不足」高政雍認為,對投資人來說,若因帳戶上的小疏忽而傷及自身信用紀錄,實在非常可惜,因此,永豐金證券希望藉著資金管理帳戶,協助投資人從根本來避免這類痛點。

至於「入金申請」,凡完成自動授權代扣設定,爾後投資人只要打開永豐金證券大戶投 App的資金管理帳戶專區,就能直接點擊「入金申請按鈕」,把資金從綁定的銀行帳戶匯入資金管理帳戶,免額外再透過網銀App進行轉帳程序,且單筆匯入與匯出的上限皆為 5,000 萬元,不僅轉帳更方便,目前更不收取匯款手續費,長久累積下來,可以為投資人省下一筆不小的支出。

(備註:資金管理帳戶推廣期間,申請出金及授權扣款入金之銀行間通匯費用由永豐金證券負擔,惟永豐金證券日後保有優惠方案調整之權利。)

創新3》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資金管理更Easy

資金管理帳戶所帶來的第三項重要創新,是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無論投資人是買賣台股、美股、港股,採取定期定額或定股方式布局美股與台股,甚至進行台股的融資融券、申購競拍、有價證券借貸等交易,都能以資金管理帳戶完成交割;唯海外股票目前僅支援新台幣交付,未來則將視市場需求持續擴充。

過去,台股和複委託交易往往得綁定不同銀行帳戶,導致投資人必須在不同帳戶間反覆調度資金,不僅繁瑣,也容易在忙碌時漏轉、轉錯,增加管理難度。如今,只要透過一個帳戶即可支付所有交易往來,真正從源頭簡化了跨市場投資的資金管理流程。

化身投資錢包,重塑投資人的金流管理方式

蘇威嘉強調,永豐金推出資金管理帳戶服務,不僅是為了優化證券交易流程、提升投資人的操作體驗,更希望重新定義投資人在數位時代的投資管理方式,讓這個帳戶真正化身為「投資錢包」,一來協助民眾將投資資金從日常收支中獨立出來,二來完整記錄投資金流的變化軌跡,使投資績效、資產變動一目了然,還能逐步養成更有紀律、更有效率的投資習慣。

舉例來說,使用資金管理帳戶的投資人,可以再進一步於永豐金證券的豐存股平台,使用股利再投入功能。爾後當股利發放至資金管理帳戶時,只要沒有出金申請,即可將配發股利留在資金管理帳戶中,讓系統協助執行定期定額策略的同時,還能將配發的股利自動再投入市場,確保每一筆投資績效都有望創造複利,成為累積資產增值的一部分,避免發生股利回到日常使用的銀行帳戶後「不小心花掉」的狀況。

(備註:股利再投入功能及適用範圍,依豐存股平台公告為主)

目前,資金管理帳戶上線雖然只有一個月時間,但使用率已突破 20%,顯示投資人對更直覺、整合式的資金管理方式有明顯需求。蘇威嘉表示,未來,永豐金證券將持續優化相關功能並擴大應用場景,讓投資人能以單一帳戶完成資金集中、靈活調度與多市場交易,全面提升理財效率與使用體驗。

為鼓勵更多用戶體驗資金管理帳戶,永豐金證券也設計了「過關打怪」式的互動行銷活動,只要在活動期間完成指定任務,就有機會獲得限量900 元的股票禮品卡,還能參加iPhone17 Pro Max等好禮抽獎。若想提升投資效率、改變過去繁瑣的資金管理模式,現在正是申請資金管理帳戶的好時機。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