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致遠的引擎,搜出雅虎的奇蹟
楊致遠的引擎,搜出雅虎的奇蹟
1999.07.01 | 人物

五年前,楊致遠和一般研究生一樣,寫論文、口試、準備拿學位。而今天,他的一舉一動、任何一個新的想法,全世界都不得不關注。這短短五年,改變他的一生,也扭轉整個網際網路的方向。

**史丹福又出了一個高材生

**
當時代的大浪打來,參與其中的人也面臨命運轉折。關鍵的這一年,就在一九九四。
之前,楊致遠是加州史丹佛大學電機研究所博士班的學生。史丹佛是高科技業的搖籃,除了連續五年都捧回諾貝爾獎之外,許多矽谷頂尖的人才和企業,都來自史丹佛。整個學校從教授到學生,瀰漫著濃厚的創業風氣,像昇陽電腦(Sun Microsystems)、思科(Cisco)和網景(Netscape)等知名企業,都是「史丹佛人」的傑作。
矽谷神話是許多年輕人的夢,而家就住在離史丹佛20分鐘車程的楊致遠,更不可能放過這個機會。一九九○年,這個戴眼鏡、習慣穿T恤和牛仔褲、約一七六公分高的新鮮人,如願進入史丹佛,並且主修熱門的電機課程。
美國《upSTART》雜誌記者巴茲(Chris Butz),形容他首次看到楊致遠的印象:「有點怪、謙虛、還有真他媽的酷斃了(pretty damn cool)。」
史丹佛特有的西部開放學風,讓個性活潑樂觀的楊致遠如魚得水,除了課業,他還活躍於各個社團活動,努力揮灑年輕人的活力。四年後,他披上畢業服,和多數畢業生一樣,在加州註冊商標的夏日艷陽下,穿梭史丹佛著名的紀念教堂前留影。只不過,他披的是碩士畢業服。是的,他只花四年就完成大學和碩士學業。
儘管謙稱自己不是用功的學生,但這位來自台灣的移民,卻擁有很好的天份。二歲時,楊致遠的父親過世,教授英文和戲劇的母親,帶著他和弟弟舉家遷往加州。第一天上課,他唯一知道的單字是:shoe(鞋子)。
楊致遠顯然下過苦功,從他日後在課業的表現,以及在眾人面前談笑風生、成為許多場合的意見領袖看來,他已完全融入他所成長的美國社會,並且開始構築自己的美國夢。

**校內的死黨,結成創業的最佳拍檔

**
到史丹佛大學,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在這裡,他接觸到剛推出的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b),並且遇見一生至今最重要的夥伴費羅(David Filo)。費羅曾是楊致遠的助教,也是他後來博士班的同學,是那種只要一坐上電腦桌,就意氣風發、覺得世界就在自己掌心控制下的電腦狂。
楊致遠活潑、點子多,費羅內向溫和、心思細密,個性上的互補,讓他們在做研究或工作上,都是一對絕妙搭檔。就像50年前同樣出身史丹佛電機系的惠烈(Bill Hewlett)和派克(David Packard)一樣,兩人一動一靜、一急一緩,聯手創立惠普科技,打下60年江山,至今仍是矽谷知名公司。
機會註定是楊致遠的。
這幾年,矽谷的機會非常多,大部分的史丹佛學生,不管有沒有畢業,都直接創業或工作去了,除非有心做學術研究,否則很少再唸博士。楊致遠實在是個例外。碩士畢業時,他曾找過幾份工作,但覺得自己不夠成熟,所以決定留在史丹佛讀博士,讓自己更成熟一些。他的哥兒們費羅也是同樣想法。之後兩人一起修課、寫作業、甚至在一九九三年抽空去了趟日本,看相撲比賽、喝日本啤酒、逛京都名勝。這一段共同經歷的生活體驗,更加深他們的友情。

**喜歡相撲、喜歡競爭、喜歡贏

**
到現在,楊致遠仍對日本念念不忘,他認為相撲是最酷的運動,最喜歡的相撲選手是來自夏威夷、榮獲最高頭銜——橫綱的「曙」。在楊致遠個人的網站上,就放了一張曙的出賽照片,還有幾篇他研究相撲心得的文章。
相撲是日本國技,結合技巧與力道,是一對一的對抗,勝負往往就在幾秒內。比賽場地很小,比賽時貼身肉搏,除了噸位、還要比氣勢、技巧和臨場反應,要贏就必須搶佔先機,最好一擊就解決對手,一旦失手,機會就變成對方的,只能在來不及悔恨的瞬間落敗出局。
喜歡相撲的楊致遠,本身也充滿贏的鬥志。「我喜歡競爭,更喜歡贏。」經常需要在極短時間決定如何出招的楊致遠,如此剖析自己。
從日本回美國不久,電腦迷費羅發現剛推出的網路瀏覽器「摩賽克(Mosaic),開始在上面流連忘返,並把楊致遠拖下水。兩人分別建立自己有興趣的網站名單,後來並結合起來,放在網站上讓其他人參考,這就是雅虎的雛型。在當時,各個網站就像散落各地的電話號碼,而楊致遠和費羅所做的,就是把他們蒐集起來,再整理分類,變成像電話簿一樣的網站索引,用專業術語來說,叫做「搜尋引擎」(search engine)。
很快就有使用者反應意見回來,其中有不少建議,讓楊致遠和費羅大感振奮,繼續充實分類項目和網站名單。而課業呢,只能暫擱一旁,還好指導教授也出國了。

關鍵的一九九四,機會來敲門

關鍵的一九九四年來臨。
這一年底,兩人已是全力投入,連吃飯和睡覺時間都沒有。這兩個焚膏繼晷、眼睛像熊貓、整天在為網站名單做分類的年輕人,約略有意識到,他們所做的事情,背後有一個很大的事業,但在矇矓的睡眼中,還看不清楚是什麼。
隨著網路使用人口暴增、網站數量更是迅速竄升,不管商業型、教育型、政府型還是機構型網站,都需要被分類檢索。
不管上網者是西藏的喇嘛、北歐的環保人士、或者紐約股市的交易員,想查詢某一類型網站就要透過搜尋引擎,否則無異大海撈針;但是只要連上雅虎,就像打104查號台一樣,它會主動找出你想要的網站。
暢銷書《網路創世紀》(Architects of the Web)作者瑞德(Robert H. Reid)觀察,從九三到九六年的1000多個日子,是全球資訊網奠定根基並超速成長的關鍵,絕大部分今日知名的網站,都在這一段時間成立。楊致遠正躬逢其盛。
機會來敲門了。
到九五年,雅虎的名氣已相當大,每月有幾十萬人利用雅虎查詢網站,這也吸引一堆創投公司前來接觸,表明投資意願。楊致遠和費羅,在他們以拖車充當的臨時辦公室裡,和多家創投業者碰面商談,後來選擇矽谷著名的Sequoia 創投,這家創投曾投資過蘋果電腦和思科等知名公司。
同年三月,Sequoia匯入第一筆100萬美金,正式投資雅虎成立公司,這使得雅虎有資金找新員工,分擔兩人的工作量,也讓雅虎成長更快。
五個月後,雅虎增資4000萬美元,知名媒體路透社和有「日本比爾蓋茲」之稱的日本軟體銀行老闆孫正義,趕緊抓住機會成為雅虎股東。

**不是董事長,不是總經理,「雅虎酋長」做什麼事?

**
雖是創業者,楊致遠清楚知道,自己和費羅都不是經營企業的料,所以他們虛位以待,請來另一位在矽谷名號響亮、簡稱T.K.的高手庫格(Tim Koogle),來擔任執行長,兩個人則給自己取了最酷的名稱:雅虎酋長(chief yahoo!)。「我們知道一輩子就這麼一次,可以幫自己取個職稱,「雅虎酋長」代表我們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除了當第一號人物以外,」楊致遠指出。
雖然掛名酋長,兩人還是樂在工作、像部落裡的其他族人一樣賣命。《upSTART》雜誌記者巴茲,描述他在九五年底來到雅虎辦公室的景像:「早上八點半,費羅倒在地板上睡,我立刻注意到,他並沒有像我室友睡地板時那樣流口水……。楊致遠以他那招牌的熱情而疲憊的笑容歡迎我,他看起來不像沒刮鬍子,但是雅虎的一個內線向我証實,沒錯,他身上的衣服已經穿三天了……」
雅虎打出名氣後,其他知名的網站,像網景和美國線上(America Online),也來找雅虎合作,甚至提出購併雅虎的想法,但是都被楊致遠和費羅拒絕。雅虎就像他們的小孩,這個事業本身太有趣,他們並不在乎錢。

**領導全球第二大網站,身價超過美金40億

**
也由於堅持,使得雅虎能繼續發展自己的特色和品牌,而不僅是某個大網站底下的一個功能。到今天,以上網流量來看,雅虎已是第二大網站,每天光臨雅虎的人數高達百萬。
一九九六年三月七日,雅虎上市,掛牌價格13美元,收盤時則為33美金,足足漲了一倍半。
到今年,雅虎股價已漲幾十倍,市值達到300多億美金。各持有15%股份的楊致遠和費羅,目前身價都在40億美金以上(相當1300億台幣)。
兩個酋長繼續分工,一內一外,楊致遠負責構思商業策略,費羅則規畫雅虎的技術發展藍圖。
才三十歲的楊致遠,已被認定是網際網路的先知(visionary)之一,各地產業研討會和科技展都邀請他出席演講,大家都想聽聽這個三十歲的年輕人,對於網路未來發展的看法。
各大媒體也經常報導他,不管是談網路、談雅虎、談自己或談生活等,《Upside》雜誌更把他選入全球高科技一百大菁英。中國大陸甚至將他視為資訊業的四大華人奇蹟,繼王安、王嘉廉和施振榮之後,再次出類拔萃的中國人。「因為有他們的身影,才使頗為自得的中國人不至於無臉可擱。」一篇刊登在大陸搜狐網站的文章指出。

**創業四年,員工流動率還是零

**
談到雅虎,楊致遠認為,新公司最重要的不在管理或組織,「而是文化,」他說︰「當你在這裡,就是一種生活方式,而不是工作,它本身就是一趟冒險的旅程。」他以自身經驗指出。
如果,楊致遠繼續唸完博士課程,並且投入原本專長的電腦輔助設計軟體領域,以自動化設計軟體來設計晶片上的電路,那他的出路有以下幾種可能:一、 留在學校做研究或教書。二、進入軟體公司。三、進入IC設計公司。但是楊致遠擦掉前人的腳印,選擇一條完全沒人走過的新路,並以工作狂的態度付諸行動。「我們沒什麼好損失的,我有一群好的工作夥伴,至今沒有一個人離開雅虎,」才三十歲的楊致遠灑脫地表示。
一切發生得這麼突然,但歷史已不可能回頭,何況是本身就參與創造這一段歷史的人。目前,楊致遠被滿滿的行程綁住,通常一個月要飛兩三趟商務旅行,到紐約、西雅圖、洛杉磯和東京各地商談策略和業務。打包行李時,他總會多帶一天衣服,以防不備。在旅途空檔,他一定想辦法找到電話線連上網路,回去查看信箱裡的電子郵件。而在旅行過程中覺得最需要改善的,是海關的隊伍太長了。
目前,楊致遠和未婚妻秋子住在一起。而他最糗的事,是在日本時沒弄清楚男女鞠躬方式的不同,而以雙手交叉胸前的女性方式鞠躬。
清醒的時間,都在處理和網路或雅虎有關的事,對這個網路先知來說,如果有一個空閒的下午,會想做什麼?「找一家公園附近的咖啡廳看報紙。」相當平凡的想法,緣於他的平凡家庭背景。
「他和費羅都來自平凡家庭,所以清楚平凡人的需要,這是雅虎成功的原因。」與楊致遠共事四年的雅虎執行長庫格分析。
這位數位青年的驚奇之旅,才剛寫完第一章。接下去,他還想冒更大的險,享受更多樂趣。盯緊他,不要錯過有趣的故事。
Yahoo……!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2025台灣設計展在彰化!直擊「圓未來之行」必看十大亮點:3+1大展區,跨入時空轉換通道,共創未來新可能!
2025台灣設計展在彰化!直擊「圓未來之行」必看十大亮點:3+1大展區,跨入時空轉換通道,共創未來新可能!

亮點一:回溯城市源頭起點,航海語彙彷若時光倒流

「圓未來之行」共分為室內三大展區與一戶外展區,以「與城市一同成長」做為策展主軸,梳理出:「源─緣─圓─合」x時光「過去─現在─未來」串接時代軸線,將彰化的「交通、建設與生活」呈現於展區中。「源」記憶之源展區入口處,是彰化航運貿易的起點,設計語彙透過水波、帆船、引領觀展者漫步前進,從最微觀的早期建材文物看到城市發展的歷史,如:清領時期至日治時期的多樣建築元素與素材,包含:戎克船、壓艙石、福州杉、枕木、酒甕,回望彰化的源頭,憶起移居而來的風光繁榮。

亮點二:光雕沙盤演譯交通建設願景,點亮未來發展藍圖

「緣」的轉譯之間,以「連結」為核心主題。居民與城市透過交通路網緊密相繫,象徵彰化從人與地的互動中,編織出發展的脈動。〈脈動彰化〉展項以光雕技術投影於立體沙盤模型上,生動演繹「一軸一環雙樞紐四引擎」的整體建設願景。
隨著各交通樞紐依序點亮,縣域交通網絡的節奏逐步展開,城市與鄉鎮間的連結脈絡清晰浮現,展現彰化邁向均衡發展、共榮未來的宏觀藍圖。

1014_2.jpg
〈脈動彰化〉以光雕技術生動演繹「一軸一環雙樞紐四引擎」的整體建設願景。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三:模型x互動表述社群共融,實踐宜居生活的想像

以等比縮小建築模型結合互動展示,呈現伸港基地新時代青年住宅與社會住宅的「租售共融」模式,觀展者可透過互動深入瞭解青宅社宅共居的設計意圖與社會影響,感受彰化如何回應居住正義與社會福祉的生活需求,看見宜居城市的生活模樣。

1014_3.jpg
〈宜居共築所〉展示伸港基地「青宅+社宅共居」的創新政策。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四:鹿江綠建築校園AR互動,亮相生態x教育x文化的交織成果

教育是宜居生活的一大環節。「鹿江綠建築校園」透過立體模型結合互動呈現:未來綠學園─教育x永續x建築示範,將綠建築結合AR增強影像互動,觀展者用手機對準模型,即可看到校園的環境永續設計特點,讓綠建築不僅是獲獎的優秀成果,更是一個精心設計的教育實踐。

1014_4.jpg
本次作為【圓未來之行】展區的鹿江國際中小學,即是榮獲公共工程金質獎的綠建築場域,民眾可透過掃描模型上的標示點探索其中的永續設計。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五:你看不見的城市隱形治理設計,一地多用校園複合蓄洪池

展區中,將「全國首創校園複合蓄洪場─地下停車場兼蓄洪池」,透過立體模型結合電控薄膜,呈現蓄洪場域與生活場域的結合。看資源如何整合應用,超越既定印象,創造一地多用,融合教育、社區、防洪機能的複合設計新模範,表達城市韌性設計的新可能。

1014_5.jpg
〈全齡照護網〉展示一站式長照大樓,民眾走至定位即可揭露對應設施的照護服務。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六:回應健康共融的生活型態,窺見一站式長照大樓、共融公園等

健康共融的生活型態,城市是如何回應的呢?展區中也將呈現城市「全齡共享」的生活設計典範,讓不同的年齡層,都能被承接、照護與支持,展出:因應共融需求而設計的一站式長照大樓,內含不老健身房、托嬰與育兒親子館、長照創新等多項措施,只要踩在地上互動點位,便會亮起相應服務的大樓樓層,完整了解一站式長照大樓的服務項目。此外,也設計了「反應力x不老健身房」、「全民運動」等互動感應投影遊戲,以及未來「共融式遊戲場」投票選擇,表達未來城市規劃意向,提供參與城市共融的連結與共造,傳遞永續、人本兼容並蓄的溫柔回應。

亮點七:探索時間如何轉譯新生?走進老屋再造活化空間

展區概念中,回應300年的城市建設新舊共生,「時光新生所」打造出「老屋點燈造型故事屋」,精選五組代表案例,從老屋前身到改造過程,以及此刻的成果,看見老屋與社區、青年與夢想、創業與創新,透過建築再造表達當代生活的新生命與城市活力。

1014_6.jpg
〈時光新生所〉以翻牌形式呈現老屋整修前後的使用對比。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八:情境式體驗未來車廂,城市藍圖引導對未來的渴望期盼

當過去、現在被梳理完整後。未來會是什麼呢?「未來城市展區」則以縫合、綻放、圓滿、快捷幸福未來為題,透過「情境式劇場」,讓觀展者置身未來車廂中。搭乘未來號看著窗外,播放著目前規劃的未來藍圖,當旅程來到終點,未來就是始於現在的行動。邀請你共同參與種種希望與可能性。

1014_7.jpg
【圓未來之行】展區內的未來車廂,在車廂兩側呈現城市未來規劃遠景,帶給每位觀展者沉浸式體驗快捷幸福未來。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九:建築AI互動選擇,未來共創基地展區實驗計畫

彰化縣長王惠美表示,「未來城市的藍圖,必須由民眾共同描繪,唯有大家的想法與創意,才能讓城市更貼近生活、貼近人心。」因此,「未來城市共創基地」設計共創互動環節,以大尺度的城市規劃角度出發,邀請觀展者共同打造屬於彰化的未來城。
以彰交特定區為城市共創背景,觀展者能透過平板互動,依需求、喜好選定主題類型與建築,如:該區域希望如何發展?公園綠地(共融公園、生態濕地)、產業經濟(百貨商場、研發大樓)、休閒育樂(美術館、圖書館等),民眾意見將影響城市發展指數,並由 AI 生成建築於畫面上,最終於大顯示螢幕上看到共創未來城市的樣貌。
透過互動體驗,民眾得以反思發展過程中經濟建設與生活環境的平衡取捨,展項最終會將互動成果整理成報告做為縣府施政參考,此區域的未來,將是共創而生的實驗基地。

1014_8.jpg
〈未來城市共創基地〉可透過平板互動生成多種建築,邀請民眾一同建設未來的理想城市。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十:戶外串聯生態作品區,看行動如何實踐永續?

最終,來到更宏觀的探討彰化未來城市的環境,傳遞三大核心:未來想像、智慧永續循環、綠色療癒,將其展現於生態設計作品中的〈魚的肚子是我們的生活〉、〈往事河光.未來亭〉、〈漂泊之所〉,分別呈現自然環境保護,由在地師生共創孕生作品、以太陽能系統呈現未來資源的自給自足,及將彰化歷史重要的戎克船體轉化休憩裝置。回扣彰化的起點主軸:生態環境與幸福宜居生活,完成一趟精彩的「圓未來之行」體驗。

1014_9.jpg
【圓未來之行】戶外展區中的展品:〈魚的肚子是我們的生活〉,呼籲大眾綠色環保、永續循環的重要性。
圖/ 彰化縣政府

採訪・撰文/楊喻婷
【彰化縣政府廣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