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通光電的創新哲學   蔡進耀~失敗的邏輯才有真道理
益通光電的創新哲學 蔡進耀~失敗的邏輯才有真道理
2007.12.01 | 科技

賞鳥讓我學會做生意的方式,」太陽能源大廠益通光能總經理蔡進耀回憶剛從德國留學回國,進入中鋼工作的那幾年,雖過著如養老般的生活,卻讓他往後的人生開啟了更不同的故事情節。

蔡進耀最喜歡舉的例子就是台南四草尋鳥記,當時有人告訴他台南四草溼地有一大群水鳥,可是第一次前往時,他卻遍尋不著,經人指點後,才透過彎曲的小路找到水鳥群聚的所在地。這個經驗讓蔡進耀體悟到,任何產業要發揚光大,第一個要先問客戶在哪?如果沒有找到真正的鳥(客戶),就算市場再有「錢」景,也賺不進口袋。

觸類旁通帶來創新

當初因公費留學考試而到德國留學五年,回國時原本想進學校任教,後來卻進了中鋼,「其實現在想起來,還好當時沒當老師,」蔡進耀笑著說,當年應徵教職的失敗,如今看來卻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蔡進耀就是這麼一個習於「逆向思考」的人。

蔡進耀可說是益通光能的靈魂人物,就像他所處的產業一樣,每回見到他就彷彿看見南台灣熱情的太陽,永遠有著可愛的笑容,以及源源不絕的熱情。留學德國斯圖嘉特(Stuttgart)大學時,蔡進耀在電機系的博士論文就是以太陽能電池為主題,他的指導教授是獲得德國貝克勒獎得主的布勒斯(Bloss)。德國貝克勒獎向來有太陽能業界的諾貝爾獎之稱,作為布勒斯的得意門生,也讓蔡進耀在太陽能源方面的技術不斷精進。
二○○一年益通草創時期,沒人料想到會有今日的股王級身價,每當有人問起何時可以買他們家股票時,蔡進耀總是謙虛地說:「因為我們做了對的事,所以感動了很多人來幫助我們。」太陽能源成為炙手可熱的產業也是近三、五年的事,從當初創立的七個人,到僅留下三個人繼續堅持打拚,現在PV(Photovoltaic,太陽能發電)這個名詞,簡直就像上個世紀的PC(Personal Computer,個人電腦)那樣熱門。

問他怎樣定義「創新」這兩個字,他說:「創新的源頭就是熱情。」因為有熱情,才可能堅持,有堅持,才可能有續航力完成不可能的使命。向來習慣逆向思考的蔡進耀,提出了盡信書不如多思考的觀念,他認為要創新就一定要訓練自己邏輯思考的實力。而培養這樣的實力就需要多讀書,而且還要反覆辯證書裡的字字句句,才不會被書本牽著鼻子走,頗有德國哲學家的辨證精神。

有趣的是,蔡進耀認為要多看失敗人的例子,而不要讀成功人的故事。「我喜歡聽失敗人的演講,失敗的邏輯才有真。」就像很多人都問他為什麼這麼有遠見投入太陽能產業,他總是說,其實很多時候都只是機會財,重點不是遠見,如果能在舊產品中提出新服務,或者舊技術中找到新市場,都是一種創新。

創新不是新技術、新產品才能被稱為創新,有些創新不是你想出來的,而是社會的需求。重點在於如何察覺這些創新?「多看書、多看電影。」蔡進耀的回答很妙,要活化思想就要多看閒書、多編故事,像織網一樣,自然可以觸類旁通。

就像蔡進耀帶領的益通,從當初只做單晶矽太陽能電池,如今更跨界與光寶、漢民等合作成立宇通光能,投入最新的薄膜太陽能電池,不只因為矽晶原物料的缺貨,益通從水平整合的發展,早已邁向垂直整合的布局,包括與日商M.Setek簽訂長期矽晶材料的供應,並購併美國矽晶圓廠Adema,以穩定上游供貨來源。

一九九六年回國後,面對當時台灣對太陽能產業一無所知,到如今益通光能從南台灣發光照亮到世界各地,蔡進耀認為這當中沒有其他因素,有的就是堅持。

**Q **既然談到創新,又說要多看書,你覺得有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書?(現場提問─主持人王志仁)

**A **在這裡我不推薦書,各種書都可能是刺激創新的來源。倒是我想提德蕾莎修女(Mother Teresa of Calcutta)與唐三藏這兩位人物。

我覺得在那個時代,他們的行為令人感動,因為他們有熱情:一個為促進和平與實現愛心,不惜把自己變成窮人;一個為成就佛道,宣揚佛教不惜遠征西域。這都只是因為他們有熱情。而創新的源頭就是來自於熱情。

熱情是一種信仰,對於你所堅持事情的信仰,如果你沒有發願,續航力就會不足,也就容易陷入人性的弱點,遇到挫折就退縮放棄。你的信心多深,願力就有多大。信心是來自於實力做後盾,如何培養實力,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學會反向思考。

聽說你在益通上櫃那天發泡麵給員工,可以說明一下這個動作的意義是什麼?(讀者提問─金幣)

這就是我反向思考的方式。如果那天我跟所有人一樣都去開香檳慶祝,我想不會有人記得那天。對我而言,那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當初益通興櫃的時候,我是回家吃泡麵的,後來我們有能力上市了,我希望大家記得創業維艱,用吃泡麵來鼓勵大家。

**Q **太陽能的毛利率兩年前,大約在二七%左右,可是近年來毛利率持續下降至一四%,這反應出什麼樣的訊息?是市場的需求不如預期嗎?(現場提問─David林)

我覺得這還是因為缺料的緣故,因為原物料就占掉成本的八五%,因此就算是技術再好也看不出來,加上因為缺料,所以造成產品品質良莠不齊。因此益通除了過去的水平整合之外,也積極地往垂直整合進行,我認為明年益通的毛利率可以回升到二○%。

另一個問題就是將太陽能光電的轉換效率提升,因此我們延攬新南威爾斯大學的郭俊華為新任技術長,並且有共同的合作計畫,預期三年之內,可將轉換效率將從一七%提升至二○%以上。

**Q **從價值發現到價值變現的過程,要站對位置,也要占到位置,但台灣內需市場不足,同時又有上游原物料問題,若希望與國際合作要如何站對位置,並占到位置?(現場提問─渣打銀行產業研究員)

我覺得雖然台灣內需市場小,但是政府的支持與相關政策、補助措施很重要。例如在建築物上的隔熱,用特殊規格的玻璃價格高昂,但是若採用建築整合型態陽光電系統(BIPV),不僅有隔熱效果,還可以產生能源。如果政府大力支持,台灣在這方面的技術將成為專利,即可行銷全球,這就與內需市場大小沒有關係了。

再舉個例子,日本某個鄉村當初在發展的時候,找不到任何特色,當時有人就說這個鄉村一片黑暗,可是卻有人想到一片黑暗最適合看星星,因此就發展出觀星的最佳渡假地點。

連「一片黑暗」都可以創造商機,所以台灣其實不需因沒有內需市場而畫地自限,因為這樣才可以刺激、才可以創造獨特的地位。

**Q **你剛說要多看失敗人的例子,想請問你覺得在你人生經驗裡最大的失敗是什麼?過程當中學到什麼?可否談談你的生命經驗?(現場提問─創意行銷工作人員)

其實這個問題我到現在還不知道該怎樣回答。不是我從未認為自己失敗,我思考的點是,很多事情當時可能是失敗,可是現在回頭來看卻不見得是失敗。例如當初剛回國,學校不用我是失敗,去中鋼養老也是失敗,可是現在看來卻反而是一種福氣,否則我今天不會到益通。

所以我覺得重點可能不在失敗,而要把它當成一種體會,不要執著於當下的失敗。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在台灣,投資的第一步往往不是研究市場,而是跑流程。投資人首先要開立證券戶,過程中還得額外申辦一個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如果同時往來多家券商或涉獵不同金融商品,手上的交割戶就會越開越多,久而久之,資金與投資收益被分散在不同帳戶,不只增加管理難度,一旦忙碌忘了轉帳、交割戶餘額不足,還可能面臨違約交割的風險。

這套交割制度雖然保障了交易安全,卻也讓不少投資人覺得進場門檻比想像中更繁複,投資體驗因此大打折扣。永豐金證券總經理蘇威嘉表示:「永豐金證券很早就觀察到這個市場痛點,在『分戶帳』服務上路後,我們看到一個能夠改善流程痛點、讓投資管理更有效率的機會。」

為此,永豐金證券推出「資金管理帳戶」,以「投資錢包」的概念重新整合投資人的金流,讓投資人透過單一帳戶即可掌握各項投資的資金流入與收益,不必在多個交割戶之間切換,讓投資管理變得更直覺、更便利,也讓投資績效更容易被看見。

創新1》開證券戶不必再加開銀行戶

蘇威嘉進一步說明,資金管理帳戶為傳統證券交易流程帶來三個創新,其中最核心的一點,就是讓投資人能夠直接使用自己原有的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

目前永豐金證券已串接25家銀行,投資人可以從中選擇慣用帳戶進行綁定,而且整個綁定流程都能透過手機App完成。對於新手投資人而言,開立證券戶後就能直接開始投資,不需要再跑一次銀行申辦交割戶;至於已在永豐金證券交易的客戶,也能改用自己最熟悉、最常使用,甚至具有特殊意義的銀行帳戶進行交割,讓投資相關的金流能在同一帳戶中運作,大幅提升管理效率。

創新2》自動授權扣款、降低違約交割風險

在資金管理帳戶的基礎上,永豐金進一步從使用者體驗出發,以eDDA電子直接扣款授權機制為核心,提供自動授權扣款與入金申請兩大功能,打造證券交易流程的第二項重要創新,不僅省去投資人在不同App間切換的麻煩,也能避免因為忘記轉帳或餘額不足所導致的違約交割風險。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表示,只要完成自動授權扣款設定,日後投資人在進行台股現貨交易時,系統會自動確認資金管理帳戶的餘額、是否足以支付「台股T+2日交割款」,若餘額不足,系統會自動從事先約定的銀行帳戶將差額轉入資金管理帳戶(投資人須確保約定銀行帳戶內有足夠資金),以確保交割順利完成。

永豐金證券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
圖/ 數位時代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形,交割前一天的帳戶餘額明明足夠,但隔天一早若剛好遇上信用卡、水電費等費用自動扣款,恐會造成交割款不足」高政雍認為,對投資人來說,若因帳戶上的小疏忽而傷及自身信用紀錄,實在非常可惜,因此,永豐金證券希望藉著資金管理帳戶,協助投資人從根本來避免這類痛點。

至於「入金申請」,凡完成自動授權代扣設定,爾後投資人只要打開永豐金證券大戶投 App的資金管理帳戶專區,就能直接點擊「入金申請按鈕」,把資金從綁定的銀行帳戶匯入資金管理帳戶,免額外再透過網銀App進行轉帳程序,且單筆匯入與匯出的上限皆為 5,000 萬元,不僅轉帳更方便,目前更不收取匯款手續費,長久累積下來,可以為投資人省下一筆不小的支出。

(備註:資金管理帳戶推廣期間,申請出金及授權扣款入金之銀行間通匯費用由永豐金證券負擔,惟永豐金證券日後保有優惠方案調整之權利。)

創新3》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資金管理更Easy

資金管理帳戶所帶來的第三項重要創新,是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無論投資人是買賣台股、美股、港股,採取定期定額或定股方式布局美股與台股,甚至進行台股的融資融券、申購競拍、有價證券借貸等交易,都能以資金管理帳戶完成交割;唯海外股票目前僅支援新台幣交付,未來則將視市場需求持續擴充。

過去,台股和複委託交易往往得綁定不同銀行帳戶,導致投資人必須在不同帳戶間反覆調度資金,不僅繁瑣,也容易在忙碌時漏轉、轉錯,增加管理難度。如今,只要透過一個帳戶即可支付所有交易往來,真正從源頭簡化了跨市場投資的資金管理流程。

化身投資錢包,重塑投資人的金流管理方式

蘇威嘉強調,永豐金推出資金管理帳戶服務,不僅是為了優化證券交易流程、提升投資人的操作體驗,更希望重新定義投資人在數位時代的投資管理方式,讓這個帳戶真正化身為「投資錢包」,一來協助民眾將投資資金從日常收支中獨立出來,二來完整記錄投資金流的變化軌跡,使投資績效、資產變動一目了然,還能逐步養成更有紀律、更有效率的投資習慣。

舉例來說,使用資金管理帳戶的投資人,可以再進一步於永豐金證券的豐存股平台,使用股利再投入功能。爾後當股利發放至資金管理帳戶時,只要沒有出金申請,即可將配發股利留在資金管理帳戶中,讓系統協助執行定期定額策略的同時,還能將配發的股利自動再投入市場,確保每一筆投資績效都有望創造複利,成為累積資產增值的一部分,避免發生股利回到日常使用的銀行帳戶後「不小心花掉」的狀況。

(備註:股利再投入功能及適用範圍,依豐存股平台公告為主)

目前,資金管理帳戶上線雖然只有一個月時間,但使用率已突破 20%,顯示投資人對更直覺、整合式的資金管理方式有明顯需求。蘇威嘉表示,未來,永豐金證券將持續優化相關功能並擴大應用場景,讓投資人能以單一帳戶完成資金集中、靈活調度與多市場交易,全面提升理財效率與使用體驗。

為鼓勵更多用戶體驗資金管理帳戶,永豐金證券也設計了「過關打怪」式的互動行銷活動,只要在活動期間完成指定任務,就有機會獲得限量900 元的股票禮品卡,還能參加iPhone17 Pro Max等好禮抽獎。若想提升投資效率、改變過去繁瑣的資金管理模式,現在正是申請資金管理帳戶的好時機。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