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面對全球才能供應鏈
勇敢面對全球才能供應鏈
2007.10.01 |

五十八年次的京群超媒體技術長謝豐州,看上去有著一副穩健的體格與年輕的臉龐。今年才剛從大陸回台灣工作的他,是台灣第一大入口網站、全球最大的桌上型作業系統軟體廠商,爭相延攬的研發部門高階經理人,最後他選擇線上博奕遊戲軟體公司落腳。問他為何沒有選擇到大企業去任職,他很輕鬆地笑著說:「研發人員往往比較在乎寫出來的程式,所贏得的成就感,多過於薪資的酬庸。」

從中原大學工業工程研究所畢業之後,謝豐州陸續做過傳統產業資訊部門的資訊工程師、大型醫院的電算中心主任。後來隨著網際網路的蓬勃發展,他進入了飛行網,自此與網路技術結下了不解之緣。

累積兩岸三地研發經驗
四年前,他被公司派駐北京創立數位電子雜誌的平台,當時他手下帶了四十九位研發工程師,個個都是北大、清大的高材生。
「研發工程師其實是心裡很複雜的人,尤其面對大陸年輕人的好強,你的技術如果沒有比他們強,絕對管不動。」謝豐州因此從來不敢在技術上懈怠,「技術的精進永遠沒有止境,你只能不停地追、不停地學。」就這樣,謝豐州累積了兩岸三地研發經驗的實力。

謝豐州看過很多工程師在技術上遇到瓶頸就怠惰,甚至停滯不前。「因為別人把規格開好了,你只要照本宣科把程式碼寫出來就可以,可是這跟硬體製造代工有什麼不一樣?」然而研發講求的是創意,要的是腦袋與智慧,「自己開發技術才可以更進一步。」

他比喻研發工程師就像是魔術師,要無中生有。謝豐州認為,如果永遠安於軟體代工,未來一定會失去競爭力,他認為工程師們應該要自問:「你覺得自己想要在全球才能供應鏈裡居於什麼地位?」

他提醒技術研發的工程師,軟體技術不是非誰不可,只要會寫code的人都可以。但未來的社會是屬於強者的社會,能力夠就能在競爭中存活,能力不夠就永遠只有被打入全球的勞力池(labor pool)當中。

「研發人員的另一個毛病就是築牆自居,躲在象牙塔裡。可是任何技術的進展都要能在現實裡落實,否則就是理論,就是空談。」因此謝豐州不只鑽研技術,即便在職場一路走來都是研發部門的主管,每一回行銷部門、業務部門開會,他必定到場聆聽,「我要了解市場需要什麼,我寫出來的程式可以做什麼,」他強調研發工作就是要符合市場的「期待」。

從他的回答,看到了一個技術狂熱者對於研發的執著。雖然技術最後還是有可能為他帶來財富,但是最終那是一種成就感與財富累積而成的優越價值。

謝豐州
現職:京群超媒體技術長
學歷:中原大學工業工程研究所
經歷:榮總電算中心主任、飛行網技術長、新數通盛世科技Xplues數字媒體發行平台技術長

After
技術的精進永遠沒有止境,
你只能不停地追、不停地學。

**Expert
**

徐維良(協能擢才顧問合夥人暨執行總監)

多累積相關領域的專利,
把自己的能力提升成專家。

科技產業(IT)與其他產業不大一樣,主要差別是IT產業是一個開放的產業,與汽車、石化等封閉型的產業相比,產業變化的速度快,沒有絕對的贏家或是輸家,過去是獨領風騷的公司,未來有可能被購併而消失。因此在IT產業工作的人一開始就有要心理準備面對職場變化快速與多面性,在掌握趨勢變化的同時,也讓自己具備專業才能,才是確保競爭力。

員工分紅費用化衝擊最大的一群,應該是工程製造背景的科技公司,如台積電等半導體公司。制度施行後一定會在薪資上有所調整,變成股票換成現金的另一種獎勵。

在對自己能力的培養方面,如果擔任工程師的工作,那麼加強自己的專業是最核心的重點,例如有計畫地考取證照。工程師因為接觸的技術比較專精,被公認為一項專才,所以把自己的能力提升成專家,甚至多累積相關領域的專利,是一個很好的方向。

員工在選擇公司時,要注意的重點是,依據自己專長挑選適合企業,如電子、電機專長,可選擇重研發的華碩、鴻海;專長是品牌行銷的,可選擇宏碁、明基;工業管理及流程管理方面,台積電是不錯選擇。
如果希望在穩定中求成長,可以先進入大公司,因為大公司會有較完善的制度及軟、硬體的福利,在裡面可以學習到較完整的技術及面向。同時因為是大公司,有更多機會可以跟上下游廠商合作,也是建立自己人脈的重要資源,甚至也可以在公司內部獲得不同職務輪調的訓練,對個人的職能培養會更全面。(採訪.撰文=胡華勝  攝影=莊明穎)

科技人專精化3法則
1. 勇於學習並充實本職學能
2. 保持積極,不計較職務頭銜
3. 挑選核心文化與自己相符的公司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聯手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共同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象徵臺灣資本市場邁向新局面。此平臺鎖定重點產業、法規鬆綁及強化推動策略等重點項目,面對此布局,擁有產業導師、獨立董事及投資者等多元角色的簡立峰,分享他的觀點與建議。

簡立峰開門見山直言,現在是臺灣資本市場加速前進的「好時機」。從量化角度來看,臺灣上市櫃公司總市值規模達94.9兆元,國家別排名全球第8名;特別是資通訊與半導體產業,目前已有四家企業(台積電、鴻海、台達電、聯發科)進入世界市值500大。受惠科技群山加持的優勢,讓打造「亞洲NASDAQ」的願景有厚實的底氣。

此外,簡立峰相當肯定本次針對創新版的制度優化,提供更鬆綁、具有創意的做法,大幅提高了國際團隊來臺上市的便利性。不過,除了擴大投資規模與流通性,簡立峰也提出三個策略觀點,鼓勵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多家善用制度優勢,設定更宏大的發展目標。

觀點一:深化內部資本市場創新動能,鼓勵「小金雞」早期上市

這幾年臺灣的新創趨勢,簡立峰指出一個現象:現今成功的上市櫃案例,多半是大型集團的「小金雞」(子公司或孫公司),但集團通常傾向在小金雞獲利穩定並能確保控股後,才會在市場上釋出少數股份(25%)允許其上市。此情況容易造成臺灣的資本市場動能不足,甚至讓國際以為臺灣缺乏新創的誤解。

對此,簡立峰認為創新板的價值,即是鼓勵小金雞能提早登板的腳步,一來展現創新能量、翻轉產業典範;二來邁向資本市場不只是需要募資,更重要是上市後的經營策略,知道自身優勢所在,將營運方向隨時調整更貼近資本市場的需求。

因應簡立峰的觀察,本次創新板的新制,即是讓本國公司的股票集保期間從二年縮短為一年,並免除三年的承銷商保薦。此舉有助於降低集團小金雞提早進入市場的法規門檻,讓企業能更快速、更早實現「面對市場」的目標。

觀點二:強化產業聚落思維,主動招募國際上與臺灣互補的新創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的重要訴求之一,便是要成為亞洲NASDAQ。簡立峰直言,「如果是以此為願景,那它就不應該只是『臺灣人的亞洲』,而是成為『世界的亞洲』,也就是主動吸引更多國家的創新企業來臺上市,那麼招商策略必須從被動等待,轉為主動積極洽談。」

至於招商的目標該如何鎖定?簡立峰認為臺灣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價值,在於其聚落現象,因此建議可瞄準能與臺灣產業有高度互補的區域國家或技術領域。讓臺灣的供應鏈業者與他們成為戰略夥伴關係,共同分享這些國外企業來臺上市後所創造的利潤。

如果是區域國家,簡立峰拿「以色列」為例,該國新創擁有強大的創意和軟硬整合能力,但缺乏生產製造基地,若考慮來臺灣上市或募資,將有利於他們與臺灣的製造商建立關係,增加其信賴度,並容易找到供應商。至於前瞻技術方面,簡立峰認為矽光子、3D封裝/先進封裝、AI資料中心冷卻等,與臺灣半導體產業有緊密合作關係,可借助資本市場吸引這些企業來臺投資、上市,不僅是實體的產業聚落,更有助於形成虛擬的資本市場聚落。

簡立峰的論述,也呼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鎖定的重點產業,涵蓋半導體、人工智慧、智慧製造、數位雲端、機器人、次世代通訊等前瞻新經濟領域。另外國際企業來臺上市的門檻,證交所也優化了既有制度,針對主要營運地或股東結構均未涉及陸港澳地區之外國企業,調整臺籍董事席次過半規範,僅須設置臺籍獨立董事至少二席。

觀點三:吸引國際分析師、產業媒體,成為亞洲NASDAQ絕佳觀測站

最後,簡立峰認為一個能持續有活水挹注的國際籌資平臺,成功上市是手段,但真正關鍵的目的,是能持續獲得投資並取得市場關注的聲譽。要獲得聲量,具體的執行策略是提高國際能見度,吸引國際級分析師的關注。

簡立峰以當時Appier在日本上市為例,他提到上市對Appier的最大益處並非來自本益比,而是被國際金融機構的分析師看到,並獲得他們的分析與報導。「這些報導對於B2B企業來說,是最紮實的行銷加分,能極大化取得業界客戶的信賴。」

簡立峰認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下一步,可主動規劃一些登板的亮點案例,形成「標竿」進而產生群聚效應。對此,證交所回應未來將以多元行銷策略,配套措施包括加強外國公司資訊揭露,提高法人說明會的召開頻率,藉此提升企業國際知名度,為國際分析師提供更充足的資訊來源,助力更多指標的企業打響全球名氣。

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詹方冠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啟動典禮上提到,臺灣經濟發展已從勞動密集、資本密集階段,進入到創新驅動的全新里程。最後簡立峰肯定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立後,期待它的角色能槓桿資本市場的力量,讓『臺灣人的產業』轉變為『臺灣人主導的產業』,仰賴國際企業壯大臺灣的人才庫,同時也為臺灣創造新的經濟發展動能。」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