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有一封名為台積電離職工程師的信件,在網路上廣泛流傳。這封信很長,我按下列印指令後,足足印了7頁A4紙,每頁都是密密麻麻的文字。願意花這麼多時間寫這麼長的信,可見作者的想法已經醞釀多時。
一群理工科的研究生,在網路某個角落爭排名、爭校名,整個過程被這位前台機電工程師看在眼裡,他開始回應:其實排名是小事,各位,橫在你們眼前的問題更複雜,各位想過生涯規劃及就業的問題嗎?你將來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你想進入什麼樣的公司呢?
他猜想,很多人會回答,我想當高級主管,進台積電、聯電賺股票。在台灣眾人豔羨的台積電工作3年後,他用一種工程師的冷靜、坦率,從工作樂趣、升遷、賺錢、生涯規劃等四大層面,徹底地解析了「台積電」情結。
在他筆下的晶圓廠,像個怪獸般吸納了台灣理工學院的所有科系,甚至有某大學化工系全班退伍後全部跑到晶圓廠報到的傳說。他感歎:當今蓬勃發展的晶圓代工業,如今困住多少在各行各業可能是傑出創意人的工程師,生物科技所需要的化學人才,可能正在晶圓廠做etching,半導體設備業所需要的電機人才,可能正在晶圓廠修機器,而通訊業所需要的人才,正在晶圓廠做product。他最後的結論是:你該發揮創業精神,帶著你的創意及夢想,尋找、甚至開創另一個天空!
從國外看台灣,會毫不猶豫地認定:台灣是工程師之國!在過去20年,台灣的高科技產業,集結了質量俱佳的工程師團隊,由工程師老闆領軍,一起寫下輝煌的產業史。
工程師的靈魂,就是創新。產業史上幾個傑出的工程師,因為忠於創新靈魂的呼召,而成就了偉大的貢獻。他們創立的公司,堅守工程師的靈魂,成為傑出的創新重鎮。
例如本田汽車的創辦人本田宗一郎。因為喜歡汽車,小時候的他,一路追逐在汽車後面,享受著排氣管噴出與眾不同的空氣。他在39歲時創立本田技術研究所,雖然擔任社長,但是卻開玩笑地說:社長並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和科長、部長、菜刀、盲腸(編按:菜刀和盲腸在日語裡發音的末尾,與社長、科長等詞語相同)沒什麼分別。總而言之,無非是一個記號而已。
不在意職稱、執著於技術的本田宗一郎,將全副心力投注在汽車引擎的研發上。本田長期贊助F1賽車,有一次,本田宗一郎碰到天才賽車手洗拿,發自真誠地承諾:我會做出世界上最完美的引擎!當場令洗拿感動落淚。
另外一個工程師之家在新力。新力創辦人之一的井深大,在早稻田大學時就以動態霓虹燈獲得巴黎萬國博覽會發明獎。後來他與盛田昭夫創業,在公司「成立意旨書」當中,期望這個公司能成為「工程師的樂園」,期待這個公司的工程師是為理想而工作,而不是為營利而工作。
也因此,新力造就了驚人的工程師傳奇。在第三任社長岩間和夫的墓碑上,貼著一片CCD(電荷耦合元件,是數位相機與數位攝影機的心臟),用來紀念他窮其一生在CCD技術開發的貢獻。之後的社長大賀典雄,因為酷愛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而將研發中的音樂CD光碟長度訂為74分42秒,以便能完整地一次聽完樂團演奏。他們的創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直到如今。
身在工程師之國的台灣,我也期待能聽到更多的工程師創新傳奇,不只在台積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