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新商機——迎接全民拍賣時代
二手新商機——迎接全民拍賣時代
2007.04.15 | 科技

掙扎了許久,我終於還是打了這通電話,請二手書店來家裡收書。當初裝潢房子時,只要能利用的空間都做了書架,可是一眨眼,書已經塞滿所有的架子,而且還蔓延到書桌、邊桌、茶几、甚至一堆堆疊放在地板上,像長春藤一樣放肆地滋生。曾經對於賣書這件事,不只情感過不去,還有一種莫名的罪惡感。但是隨著年歲漸長,明白有些書就像不合穿的衣服,徒留無益,反嫌礙眼占空間。

二手書店收書的服務令人很滿意,專業、迅速、不囉唆,估出來的價格也比我原先料想的要好,三兩下客廳一堆長物就消失不見,口袋還多出幾張鈔票,心情頓時大好。我想到我的衣櫃,一打開衣服就排山倒海掉出來。去年我拎了兩大袋衣服丟進社區公園的舊衣回收筒,裡面有好幾件根本沒穿過,如果能像書一樣可以轉手賣出去的話,行情應該不差。台灣沒有在院子賣自家舊物的文化,網拍倒是不錯的出路。但是大部份的人平常工作就已經忙得昏天暗地了,哪來閒工夫拍照、寫文案、post到網路上。如果有幸賣出去,還得確認匯款有沒有進來,然後要叫快遞,不然就得到郵局交寄。

《二手貨與新商人》一書呼應了我的想法。以美國為例,曾經在eBay上買賣過東西的人,絕大多數都是買家,賣家只占五%。但是這個市場卻愈來愈大,二○○四年eBay已成為美國第十一大零售商,僅次於沃爾瑪(Wal-Mart)、Home Depot和Kmart。台灣蒸蒸日上的電子商務情況也是相同,二○○六年市場規模已達新台幣一千四百五十二億元,其中網拍占比超過三五%,約五百一十四億元,幾乎是太平洋SOGO百貨一年營業額的兩倍,也遠遠超過台灣最大的百貨集團新光三越。

網拍潛力無窮,現在還只是開始。《二手貨與新商人》指出,美國人堆放在家中儲藏室裡不要的東西,保守估計總值至少有二千二百億美元,若拿到網路上去拍賣,打個兩折就比二○○四年eBay的營業額還要多上一百億元。需求是一定有的,正如同我塞爆的衣櫃;也不用擔心沒有買家,一個人的垃圾很可能是另一個人的黃金。前一陣子朋友來家裡玩,言談之間,提及要去買果汁機,我靈機一動地在久未打開的壁櫥裡像變魔術一樣,挖出三年前尾牙抽獎摸到的一台果汁機,賓主盡歡。可別忘了,「酒咁倘賣無」可是人類最古老的行業之一。

網路時代,正是二手貨買賣的大好時機。一是流通機制完備,商流、金流、物流俱足,便利、快速又安全;二是網路無遠弗屆,上網就能參與,參與的規模愈大,就愈能呈現需求與供給的真實樣貌,物品理想的價格也就出來了。這就是eBay創辦人歐米迪亞(Pierre M. Omidyar)的理念:網拍是最完美的商店。

《二手貨與新商人》指出,在網路上買賣二手貨,未來將會像上網一樣,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而距離這個不遠的未來,只差臨門兩腳:一是心態的改變,二是網拍服務商的加入。

網拍平台促進人們出清不需要的物品,從中獲取收入,可以同時改善精神和物質生活,從「賣」的這個角度而言,大部份的人是不會有心理障礙的,麻煩的反而是「賣」這件事的煩瑣細節。但是只要有需求,就有供給,正如股票買賣有經紀人一樣,所謂二手貨托售商這樣的服務形態正在美國崛起,連郵政業者也來搶搭這股風潮,推出快捷的遞送服務,力圖在網路時代開闢新商機。至於「使用」二手貨這件事,《二手貨與新商人》指出,名牌二手貨流通占網拍市場一定的業績占比,從而促進名牌業者加速推出更新的設計和商品,對整體市場具有正面的帶動作用。此外,因應仿冒的問題,也興起了所謂第三方品質認證的服務型態。

根據《二手貨與新商人》指出,網路二手貨拍賣市場帶動起各式各樣的服務商,正是網拍時代來臨的前兆,「放手經濟」即將來臨,我們所有的物品都只是暫時性的資產。未來,任何人只要知道如何善用自己手中物品的價值與效用生命週期,就能以較少的成本,過著更富足的生活。
嗯,聽起來很好,雖然有些不可思議。首先,只要有人可以來我家處理那些已經不需要的衣物,我就什麼都相信了。 

 

二手貨與新商人 

作者:丹尼爾.尼桑歐夫    譯者:林錦慧
出版社:商智文化    出版日期:2007年1月 

交易透明的線上二手消費品市場(如eBay)日益普及,使得消費行為開始出現典範轉移。現在有愈來愈多的消費者會在購買商品後,先使用一段時間,然後再賣掉,以便購買次世代產品。在這種短暫持有的趨勢下,消費者會不斷替換手中的物品,所以社會開始從「積聚」的心態,轉變成偏向「拍賣文化」的消費邏輯。這種轉變不僅會對商業環境造成重大影響,對社會主流文化與價值觀同樣影響深遠。「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說準了現代人的消費胃口。提供商品鑑定、開闢二手通路、商品修復及包裝、私人銷售助理、託售中心,都可以在二手通路市場引發全球連鎖升級消費大潮下,用小商機創大事業。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破浪者」到「心理韌性」的生存:新北市政府青年局以AI為題,帶領青年鍛鍊面對未知的勇氣
從「破浪者」到「心理韌性」的生存:新北市政府青年局以AI為題,帶領青年鍛鍊面對未知的勇氣

生成式 AI 掀起的浪潮,正在重塑全球職場規則。當自動化與智慧工具成為日常,企業對人才的期待也正快速轉變,不只要會用AI更要能與AI協作。新北市政府青年局看見了這股正在變化的趨勢,將「AI」視為青年職涯培力的核心議題,從課程設計到論壇活動全面升級。近期,更辦理「AI破浪者論壇」,邀集產業專家帶領青年從 AI 工具應用到心理韌性心法,全面探索 AI 時代的職涯解方,希望能陪伴青年不僅追上技術,更在快速變動的時代中培養學習力與行動力,學會駕馭浪潮而非被浪潮推著走。

從教育補位到心態進化,新北市政府青年局的AI世代行動課

「我們要做的就是補上教育與職場之間的缺口,」新北市政府青年局局長邱兆梅指出。她表示,新北市政府青年局雖僅成立3年,但始終以「接軌社會、接軌職場、接軌市場」為核心任務,不只是從開設課程賦能青年,更要讓青年加快速度以多樣化的姿態進入場景實戰,而「新北有課 UKO」正是這個「接軌職場」的實踐平台。

邱兆梅局長說,它是專為 18 至 40 歲青年而打造設計,串連了培力課程、職涯諮詢與實習體驗的完整職涯成長路徑,希望成為新北青年的「實戰培力基地」。因此,從AI 工具應用、數據分析到自媒體行銷,課程設計結合專案實作與專業證照,如NVIDIA DLI AI深度學習課程等,讓學習成果能直接成為履歷亮點。邱兆梅局長認為,青年需要的不只有學習知識,而是「能立即上場的實戰力」。「學校教的是知識,但我們希望青年學會行動、會嘗試,跌倒之後也能有再站起來的韌性。」這樣的精神,也成為今年「AI破浪者論壇」設計的出發點。

相較過去曾以「藝術變現」為主題,今年的新北市政府青年論壇轉向時下最熱的 AI話題,是順應趨勢,更是教育思維的延伸。「AI讓未來變得更快、更不確定。」邱兆梅局長深刻描繪了時代的變革,「在我父母親的年代,職涯像是在爬樓梯,大家都有明確的路徑。但現在年輕人面對的世界不要說樓梯,連堅固的地板都不見了。」

她坦言,現在的職涯模式更像是「衝浪」充滿高度未知性,也因此,AI 帶來的不僅是技術挑戰,更是心理挑戰。許多青年面對變化感到焦慮,擔心被取代或落後。於是,今年論壇特別以「上半場談技術、下半場談心理」的設計,將生成式 AI 的應用學習與心理韌性課題並列。

DSC01039.jpg
邱兆梅局長強調「我們要教的不只是技能,更是面對未知的能力。」
圖/ 新北市政府青年局

從技術到人性:AI時代青年行動力的三種樣貌

在論壇現場,來自不同領域的三位講者從各別角度,展現出對AI時代下青年可能的行動路徑的不同洞察與分析。

在AI實務應用的層面上,AI 創作者林上哲與 FansNetwork AI 分身平台創辦人李婷婷兩位講者皆指出,「協作」與「標準化」是進入AI時代的關鍵。李婷婷認為,與AI互動的能力就像訓練一位國中生,指令越明確、語境越精準,AI的回應品質就越高。她強調,唯有長時間餵養資料、反覆調整,AI才能成為真正理解使用者的工作夥伴。而林上哲則從企業角度指出,AI自動化若無法落地,多半是因為組織缺乏標準流程。唯有先完成SOP與工作鏈結的明確定義,AI串接與任務優化才有基礎可循。

DSC01106.jpg
AI 創作者林上哲在論壇中分享:AI 要真正落地,關鍵不在技術,而在組織能否建立明確的標準流程與工作鏈結。
圖/ 新北市政府青年局

至於在企業導入 AI 的實務層面上,DataDecision.ai 人工智慧科學家尹相志指出,大型語言模型(LLM)的最大挑戰在於「不可控」。AI 無法產生完全一致的答案,對企業而言意味著風險與難以驗證的結果,因此實際上線的多為 AI 所生成、可被測試的程式,而非 LLM 本體。他進一步提醒,AI 並非萬能代理(Agent),真正的關鍵在於理解每個工具的能力邊界,並以「工作流」的概念設計系統,讓人類的品質管理與決策判斷成為 AI 發揮效能的保障。

在面對 AI 時代的個人修煉上,三位講者不約而同指出,真正的競爭力仍來自「人性深度」。尹相志提醒青年,要勇於挑戰超越自身能力的目標,因為這是機器無法模仿的勇氣與創造力;林上哲則強調閱讀與專注的重要,他認為在速食資訊的時代,願意深入思考、專注於單一主題的人,才具備「匠人精神」。李婷婷則以自身經驗呼應此觀點,指出與 AI 協作需要長期投入與耐心反覆調整。當你真正開始讓AI回覆訊息、處理日常事務時,才會發現需要調整與優化的地方,才能學習如何把腦中的 SOP 清楚轉達給它。唯有經過不斷試錯與磨練,AI 才能真正為你代勞並成為人類創意的延伸。

三位講者的分享,體現了青年局設計這場論壇的初衷:AI不只是技術趨勢,更是場人與心智的革命。從自學者、創業者到產業實踐者,這群「破浪者」讓人看見AI時代下多元的成長路徑:學習力、行動力與韌性。

DSC01384.jpg
FansNetwork AI 分身平台創辦人李婷婷指出:AI 就像一位需要引導的學習者。唯有持續餵養資料、反覆對話,AI 才能真正理解你的思考。
圖/ 新北市政府青年局

在AI解放之後,重新定義「人」的價值

邱兆梅局長分享,AI 的普及正迫使人重新思考「人」的價值。她認為,科技的進步本質上是一種解放,AI 取代的不是人,而是那 90% 重複、機械、缺乏意義的工作,讓人有機會回到核心問題:「什麼才是人類的獨特性與貢獻?」

「當這些被AI取代的事都被解放後,我們就該探索人能為這個世界帶來什麼?」她說,而那才是人類真正的價值。邱兆梅局長鼓勵所有「AI破浪者」們,要誠實地面對跌倒與挫折,並專注在那 10% 無法被取代的價值上,因為那才是青年在這個時代中最關鍵的競爭力。「現在值得敬佩的,不是一路順利的人,而是一直跌倒還能再站起來的人。」她強調,「新北有課 UKO」不僅幫助青年學會寫履歷,更陪伴他們走進產業現場,從技能到心態提供完整支持。最終,能真正駕馭浪潮的,不是掌握多少技術的人,而是那顆願意持續學習、面對挑戰、勇敢破浪的心。

[由就業安定基金補助廣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