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最重要的民生議題莫過於油價調漲。油價之所以會是非常重大的民生議題,乃因為油價連動許多物價指數,而且對許多產業造成影響或衝擊。以車市為例,據報導,交通部統計,去年高速公路通行車輛數出現近十年來首度下降,汽車成長幅度也只比前年多兩萬輛,達歷年最低。更甚者,全國新車領牌數,去年亦較九十五年負成長9.6%,少了約4萬輛。與此同時,使用大眾運輸人數連續三年成長幅度與人數均創新高,顯示高油價有助大眾運輸發展與節能減碳。(註一)
此外,根據新聞報導採訪民眾對油價巨幅調漲政策的看法,許多民眾表示油價一直漲,讓家計開銷每個月多出至少一兩千元以上,因此考慮減少開車機會,多坐大眾運輸工具,或考慮騎機車通勤,如果油價再漲,甚至考慮騎單車。
由此可看出高油價對於消費者購買或使用汽車的意願有著明顯的負面影響。但是在高油價時代,真的會對全體車市產生重大影響嗎?根據東方線上2008年版E-ICP東方消費者行銷資料庫顯示,在13-64歲的全體消費者,對國產汽車的主要購買考慮因素(3項)有省油者的比例高達49.2%,但是對進口汽車的主要購買考慮因素(3項)有省油者的比例則為38.7%。顯示就省油的考慮面向,一般消費者對國產汽車的要求比較嚴苛,對進口汽車的要求則比較低。
若將「國產車車主重視省油因素者」與「進口車車主重視省油因素者」兩者做比較,(註二)從圖一可發現在13-64歲的全體消費者,「國產車車主重視省油因素者」比例有22.4%,「進口車車主重視省油因素者」比例有11.4%。在這比例中,不管是國產車車主或者是進口車車主,都呈顯出以下兩種現象:
1. 未婚重視省油的比例較低、已婚重視省油的比例較高
2. 收入越高者重視省油的比例越高
對於會有這種現象,我們認為與「家庭責任」有很大的關連性。當實際購車的車主還未成家立業,對於經濟的壓力不會那麼大,相關生活開銷也比較不會錙銖必較,但是一旦結婚成家甚至生子,經濟與生活壓力就會劇增,因此對於生活上能省的層面比較重視。這也反映在收入上,一般而言收入越高的車主多是年紀較長者、已婚居多,但是他們反而重視省油因素,但是收入較低的車主可能是未婚者、甚至與父母親同住,反而不會想要積極省錢,因此對於購車目標是否能明顯省錢的重視程度不如有錢的已婚者(可能是其父母親)。
從以上探討可以發現,在汽車市場,消費者並非對所有種類的汽車市場都有同樣嚴苛的省油標準,對國產汽車的省油標準會高過對進口汽車的省油標準。因此當油價逐漸攀升,對國產汽車的衝擊可能會比進口汽車大。購買進口汽車者原本就有其除了省油之外的其他需求或考量,因此對於油價衝擊的忍受能力可能就高,油價對其行為的敏感度也比較不高。但是對國產汽車的車主而言,省油原本就是其購買國產汽車的主要考慮因素,倘若油價不斷攀升,將更有可能捨棄開車,去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或騎車。此外,針對年輕未婚族群,省油或許是越來越重要的因素,但可能不是其最重要的購車考量因素,其他的因素可能更重要。這是想要切入年輕未婚族群車市的業者可以思考的方向。
因此,高油價雖然一定會對車市造成明顯的衝擊,讓汽車市場的成長越來越艱困,但是從2008年版E-ICP可看出並非對全部車市皆造成同等程度的衝擊。更何況環境的改變導致的市場危機,對某些企業來說反而可能是個轉機,倘若業者能夠因此開發更具省油效益的車種與技術,反而有可能因此而形成與競爭品牌鮮明的競爭優勢,進而有機會擴大本身的市佔率,同時為整體環境做出積極的貢獻,從此層面看來,汽車業者或許就不用那麼沮喪,仍有機會重振車市,甚至在商業利益與環境保護均能大有斬獲,這樣的發展值得我們期待。
註一:「高油價 全國新購車年減4萬輛」,何醒邦、陳函謙,中國時報,2008.05.26。
註二:國產汽車的車主重視省油因素者:(對國產汽車的主要購買考慮因素(3項){省油} And 個人購買國產汽車的影響力(複選){購買者/使用者(駕駛者)/擁有者})。進口汽車的車主重視省油因素者:(對進口汽車的主要購買考慮因素(3項){省油} And 個人購買進口汽車的影響力(複選){購買者/使用者(駕駛者)/擁有者})
更多文章請見東方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