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15家科技公司的過去和現在~Groupon、Instagram、Flickr...
【精選】15家科技公司的過去和現在~Groupon、Instagram、Flickr...
2011.05.08 | 科技

任何一項創業都很難一次到位,過程中必須經歷不斷的調整,就連紅透半邊天的Facebook和Twitter也不例外,科技網站BusinessInsider舉出大家熟知的15家科技公司,一起來看它們的過去和現在:

1. Groupon:2007年11月以「ThePoint.com」網站問世,允許用戶以團體方式捐款或進行活動,不過限制參加人數達到一定門檻之後,捐款或活動才得以成立。現在已經搖身變為全世界最大的團購網站,幫消費者節省荷包。

估計市值:250億美元。

2. Instagram:創辦人Kevin Systrom and Mike Krieger一開始推出的是LBS服務「Burbn」,和Foursquare很像,當你和朋友外出時,可以簽到、賺點數,並可以共享照片。後來轉型成為Instagram,是全世界最受歡迎的照片應用程式。

估計市值:不明,但是可能超過2000萬美元。

3. Flickr:在2002~2004年之前,它是一個叫做「Game Neverending」的大型多人線上角色扮演遊戲。後來成為了Flickr,是上傳和分享照片的首選網站,在業餘攝影師和專業攝影師之間相當流行。

市值:2007年,雅虎以4000萬美元收購Flickr。

4. Facebook:一開始時叫做「Facemash」,網友上傳兩張照片,程式可自動判斷照片人物「誰比較辣」,現在已成為家喻戶曉的Facebook。

估計市值:約500億美元。

5. Twitter:一開始以「Odeo」問世,主打個人部落格和音樂內容共享服務。後來成為了Twitter,帶動網路的140字風潮。

估計市值:超過50億美元。

6. PayPal:一開始叫做Confinity,是一家軟體公司,為Palm Pilots交易設計加密軟體,後來公司營運狀況不佳,不過卻讓創辦人堅信信用卡支付市場會是利潤豐厚的市場。後來成為PayPay,更是線上支付的代名詞。

市值:2002年,eBay以15億美元收購PayPal。

7. 蘋果:最早蘋果公司是一家銷售基礎電腦配件的公司。後來開始自己製造電腦,最終打造了龐大的蘋果帝國。

市值:今年一月突破3000億美元。

8. Gowalla:一開始叫做Alamofire,開發社群網站遊戲。後來成為Gowalla,不但有自己的社群網站,也允許用戶簽到打卡,透過參與活動獲取虛擬獎品。

估計市值:最近一次的資料是在2009年公佈的3000萬美元。

9. rapt:一開始的業務是提供科技廠商供應鏈管理優化方案。後來轉型為向線上媒體公司提供動態廣告的優化價格。

市值:後來被微軟買下,不過收購價格不明。

10. 微軟:一開始幫忙「個人電腦之父」亨利.艾德華.羅伯茲(Henry Edward Roberts)發明的Altair 8800電腦撰寫軟體。後來在1984年開發Windows作業系統,目前仍是全球最多人使用的作業系統。

市值:2150億美元。

11、Seesmic:前身是視頻版Twitter,用戶可以發表簡短的視頻片段。後來轉型提供行動設備同時連上Twitter和Facebook的好用工具。

估計市值:未知,目前為止已獲得1600萬美元的融資。

12. YouTube:曾經是一個視頻交友網站,現在,只要你想搜尋影片,就要連上YouTube。

市值:Google以16.5億美元收購YouTube。

13. Pandora:曾經是音樂推薦服務,向用戶推薦可能喜歡的歌手。現在是廣受歡迎的網路電台。

估計市值:大約10億美元。

14. 諾基亞:1865年就成立的諾基亞,一開始是製造膠套鞋的橡膠公司。後來成為全球最大的手機公司。

市值:347.3億美元。

15. 索尼:索尼是製作家用電器起家,第一個產品是電鍋,後來還推出電熱毯。現在的索尼是全方位的電子公司,從相機、視頻遊戲、電腦、到電視全部都是旗下產品。

市值:約819億美元。

出自BusinessInsider

【創新團隊請出列】創業小聚第5 場:創新應用

時間:****5****月****18****日****(****週三****) 19:00-21:00
地點:犇亞國際會議中心,台北市復興北路99號6樓(近捷運文湖線,南京東路站出口)

苦心鑽研的應用希望被更多人知道、被廣為運用?也希望團隊可擁有更多資源、更多的可能性?報名「創業小聚」,上台分享你們的精彩應用,創新團隊將有機會隨《數位時代》的雜誌、活動網頁、facebook粉絲頁、網站新聞以及廣播節目被認識。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2025台灣設計展在彰化!直擊「圓未來之行」必看十大亮點:3+1大展區,跨入時空轉換通道,共創未來新可能!
2025台灣設計展在彰化!直擊「圓未來之行」必看十大亮點:3+1大展區,跨入時空轉換通道,共創未來新可能!

亮點一:回溯城市源頭起點,航海語彙彷若時光倒流

「圓未來之行」共分為室內三大展區與一戶外展區,以「與城市一同成長」做為策展主軸,梳理出:「源─緣─圓─合」x時光「過去─現在─未來」串接時代軸線,將彰化的「交通、建設與生活」呈現於展區中。「源」記憶之源展區入口處,是彰化航運貿易的起點,設計語彙透過水波、帆船、引領觀展者漫步前進,從最微觀的早期建材文物看到城市發展的歷史,如:清領時期至日治時期的多樣建築元素與素材,包含:戎克船、壓艙石、福州杉、枕木、酒甕,回望彰化的源頭,憶起移居而來的風光繁榮。

亮點二:光雕沙盤演譯交通建設願景,點亮未來發展藍圖

「緣」的轉譯之間,以「連結」為核心主題。居民與城市透過交通路網緊密相繫,象徵彰化從人與地的互動中,編織出發展的脈動。〈脈動彰化〉展項以光雕技術投影於立體沙盤模型上,生動演繹「一軸一環雙樞紐四引擎」的整體建設願景。
隨著各交通樞紐依序點亮,縣域交通網絡的節奏逐步展開,城市與鄉鎮間的連結脈絡清晰浮現,展現彰化邁向均衡發展、共榮未來的宏觀藍圖。

1014_2.jpg
〈脈動彰化〉以光雕技術生動演繹「一軸一環雙樞紐四引擎」的整體建設願景。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三:模型x互動表述社群共融,實踐宜居生活的想像

以等比縮小建築模型結合互動展示,呈現伸港基地新時代青年住宅與社會住宅的「租售共融」模式,觀展者可透過互動深入瞭解青宅社宅共居的設計意圖與社會影響,感受彰化如何回應居住正義與社會福祉的生活需求,看見宜居城市的生活模樣。

1014_3.jpg
〈宜居共築所〉展示伸港基地「青宅+社宅共居」的創新政策。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四:鹿江綠建築校園AR互動,亮相生態x教育x文化的交織成果

教育是宜居生活的一大環節。「鹿江綠建築校園」透過立體模型結合互動呈現:未來綠學園─教育x永續x建築示範,將綠建築結合AR增強影像互動,觀展者用手機對準模型,即可看到校園的環境永續設計特點,讓綠建築不僅是獲獎的優秀成果,更是一個精心設計的教育實踐。

1014_4.jpg
本次作為【圓未來之行】展區的鹿江國際中小學,即是榮獲公共工程金質獎的綠建築場域,民眾可透過掃描模型上的標示點探索其中的永續設計。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五:你看不見的城市隱形治理設計,一地多用校園複合蓄洪池

展區中,將「全國首創校園複合蓄洪場─地下停車場兼蓄洪池」,透過立體模型結合電控薄膜,呈現蓄洪場域與生活場域的結合。看資源如何整合應用,超越既定印象,創造一地多用,融合教育、社區、防洪機能的複合設計新模範,表達城市韌性設計的新可能。

1014_5.jpg
〈全齡照護網〉展示一站式長照大樓,民眾走至定位即可揭露對應設施的照護服務。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六:回應健康共融的生活型態,窺見一站式長照大樓、共融公園等

健康共融的生活型態,城市是如何回應的呢?展區中也將呈現城市「全齡共享」的生活設計典範,讓不同的年齡層,都能被承接、照護與支持,展出:因應共融需求而設計的一站式長照大樓,內含不老健身房、托嬰與育兒親子館、長照創新等多項措施,只要踩在地上互動點位,便會亮起相應服務的大樓樓層,完整了解一站式長照大樓的服務項目。此外,也設計了「反應力x不老健身房」、「全民運動」等互動感應投影遊戲,以及未來「共融式遊戲場」投票選擇,表達未來城市規劃意向,提供參與城市共融的連結與共造,傳遞永續、人本兼容並蓄的溫柔回應。

亮點七:探索時間如何轉譯新生?走進老屋再造活化空間

展區概念中,回應300年的城市建設新舊共生,「時光新生所」打造出「老屋點燈造型故事屋」,精選五組代表案例,從老屋前身到改造過程,以及此刻的成果,看見老屋與社區、青年與夢想、創業與創新,透過建築再造表達當代生活的新生命與城市活力。

1014_6.jpg
〈時光新生所〉以翻牌形式呈現老屋整修前後的使用對比。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八:情境式體驗未來車廂,城市藍圖引導對未來的渴望期盼

當過去、現在被梳理完整後。未來會是什麼呢?「未來城市展區」則以縫合、綻放、圓滿、快捷幸福未來為題,透過「情境式劇場」,讓觀展者置身未來車廂中。搭乘未來號看著窗外,播放著目前規劃的未來藍圖,當旅程來到終點,未來就是始於現在的行動。邀請你共同參與種種希望與可能性。

1014_7.jpg
【圓未來之行】展區內的未來車廂,在車廂兩側呈現城市未來規劃遠景,帶給每位觀展者沉浸式體驗快捷幸福未來。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九:建築AI互動選擇,未來共創基地展區實驗計畫

彰化縣長王惠美表示,「未來城市的藍圖,必須由民眾共同描繪,唯有大家的想法與創意,才能讓城市更貼近生活、貼近人心。」因此,「未來城市共創基地」設計共創互動環節,以大尺度的城市規劃角度出發,邀請觀展者共同打造屬於彰化的未來城。
以彰交特定區為城市共創背景,觀展者能透過平板互動,依需求、喜好選定主題類型與建築,如:該區域希望如何發展?公園綠地(共融公園、生態濕地)、產業經濟(百貨商場、研發大樓)、休閒育樂(美術館、圖書館等),民眾意見將影響城市發展指數,並由 AI 生成建築於畫面上,最終於大顯示螢幕上看到共創未來城市的樣貌。
透過互動體驗,民眾得以反思發展過程中經濟建設與生活環境的平衡取捨,展項最終會將互動成果整理成報告做為縣府施政參考,此區域的未來,將是共創而生的實驗基地。

1014_8.jpg
〈未來城市共創基地〉可透過平板互動生成多種建築,邀請民眾一同建設未來的理想城市。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十:戶外串聯生態作品區,看行動如何實踐永續?

最終,來到更宏觀的探討彰化未來城市的環境,傳遞三大核心:未來想像、智慧永續循環、綠色療癒,將其展現於生態設計作品中的〈魚的肚子是我們的生活〉、〈往事河光.未來亭〉、〈漂泊之所〉,分別呈現自然環境保護,由在地師生共創孕生作品、以太陽能系統呈現未來資源的自給自足,及將彰化歷史重要的戎克船體轉化休憩裝置。回扣彰化的起點主軸:生態環境與幸福宜居生活,完成一趟精彩的「圓未來之行」體驗。

1014_9.jpg
【圓未來之行】戶外展區中的展品:〈魚的肚子是我們的生活〉,呼籲大眾綠色環保、永續循環的重要性。
圖/ 彰化縣政府

採訪・撰文/楊喻婷
【彰化縣政府廣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