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媒體的發展,使得新聞變得雙向對話,消息來源和內容製造者間界線也日趨模糊,而現在,相同的改變也開始發生在時尚產業身上:
**消費者採購化
**消費者現在渴望參與創作的過程,時尚電子商務平台FashionStake的兩位創辦人,因此打造了一個讓設計師和購物者可合作藉由預購為新作品籌措資金的平台,只有當預購的訂單數夠多時,衣服才會生產。
其他傳統網路公司像是eBay,也開始採取類似的作法,它今年二月就在紐約時尚週時,邀請顧客針對設計師Derek Lam發表的16件原創作品投票,結果有超過12萬票來選出其中5件。
可見現在的消費者都被賦予了最後至少共同決定的權利,來挑選出哪些作品會被大量生產,以符合需求並減少過度生產的浪費。
**消費者設計師化
**有些品牌更進一步邀請顧客來直接參與設計過程,例如Blank Label和Gemvava就藉由網路軟體,讓客戶逐步選擇樣式、材質、和其他細節,來打造獨一無二的服裝和配件,Burberry不久之後也將跟進,讓顧客設計包含了超過1200萬種可能組合的訂作風衣。
今年稍早的時候,有兩位配件設計師甚至運用線上時尚社群Polyvore,提供用戶特色材質圖像並要求他們發揮創意,來幫忙設計下一款Morning After Clutch(MAC),結果一個星期間就有將近4千位用戶,提交了超過6千款不同的設計,第一名的設計不但在紐約時尚周登台,而且在今年春天時以該設計師的品牌推出銷售。
不過縱使設計師和消費者之間的交流已經成為趨勢,也有人認為這樣的做法可能使得設計師的獨創性消失,因此保留適當的控制,以確保最終的產品會表達出設計師的風格和選擇,還是必要的。而可以想見的是,會有越來越多網站嘗試和消費者建立直接的連結,好讓他們涉入創作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