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出手挺以色列科技新創產業
Google出手挺以色列科技新創產業
2012.01.03 | 科技

穿著鮮黃色背心的Google併購部門主管David Lawee怎麼可能在以色列特拉維夫的雅法港生鏽的船屋中錯過未來的科技新星呢?在這場十一月時舉行的車庫怪咖(Garage Geeks) 聚會中,透過新創企業贊助人Yossi Vardi 穿針引線,David Lawee以快速約會之姿與超過一百家以色列公司會面。

兩週後,Google為以色列新創企業設立了融資計畫,加速美國錢進以色列的腳步。除了Google,Apple也剛買下一間當地企業。

科技業佔以色列出口產值約47%,因此外國資金對協助科技產業發展相當重要。同時,以色列當地的創新產業也能讓科技巨擘Google受惠。以色列國家研究補助提供者Avi Sasson表示,來自Google等外商的資金正好彌補了國內資金短缺的困境,讓產業不至於受傷害。

以色列創業投資研究中心主席Koby Simana在受訪時說:「以色列創投基金若沒有在企業草創初期資助,三、四年後外商就沒有科技新星能投資了。倘若沒有以色列創投,就沒有以國新興公司。」

2011年第三季中,以色列科技公司共募得5億2千2百萬的資金,其中只有9600萬來自國內創投資金,比第二季銳減40%,也比去年同期下滑12%,更是以色列創投研究中心自1999年創設以來的新低。

全球經濟衰退的確讓以色列創投資金受到打擊,2012將是能否復甦的關鍵期。 Simana說:「這將是大破大立的一年,如果今、明兩年我國創投仍無法募得足夠資金,或許就得關門大吉。」

過去十年來,以色列政府在給與新興產業產業的資金配置上足足減少了2億6千2百萬美元;但以色列約有64間公司在那斯達克上市,僅次於美國與中國,其中56%的公司都是科技產業,號稱「新創企業之國」。

值得注意的是,來自國際企業的投資並不是治本之道,因為失去本國資金支持,新創企業的獨立性堪慮。數位電視編碼技術開發商NDS集團執行董事Abraham Peled指出:「以國科技公司與國際龍頭綁得太緊的後果,可能是當這些龍頭要裁員時,以國人民也會跟著失業。」

目前唯一值得慶幸的是,近年許多新創企業都是網路公司,所需資本較小,因此即便資金短缺,新創公司的身手依然矯捷。

出自BusinessWeek

關鍵字: #Google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