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支付再添新玩家,金管會於7月17日正式許可LINE Pay全資子公司「連加電子支付股份有限公司」專營電子支付機構業務。
金管會表示,LINE Pay本身仍屬於第三方支付服務業,其客戶權益不受子公司申請案影響。差別在於,客戶未來註冊成為連加電子支付的使用者,將可享有儲值、轉帳等更多元的服務。
此舉不僅意味著LINE Pay將從第三方支付服務業者,正式跨足受到高度監管的電子支付領域,也宣告其與合作夥伴一卡通公司長達數年的「iPASS MONEY」將步入尾聲。
支付巨頭「單飛」,LINE還能好友轉帳嗎?
一卡通本月初公告,將於明年1月1日起,終止與LINE Pay合作關係,雙方將各自發展電子支付業務。支付巨頭LINE Pay的「單飛」行動,許多民眾關切既有LINE Pay和iPASS MONEY服務能否延續?
LINE Pay表示,原本使用LINE Pay平台進行電子支付的用戶,未來只要註冊成為「連加電子支付」的會員,能繼續使用包括好友間的即時轉帳、銀行帳戶儲值、生活繳費、搭乘交通工具的乘車碼服務等,同時仍可使用LINE POINTS點數支付與累積回饋。
延伸閱讀:圖解LINE Pay:逾8成獲利來自它!
舉例來說,許多民眾習慣從LINE社群入口,使用一卡通iPASS MONEY的好友轉帳功能,金管會說明,現行一卡通提供的支付服務,除了透過LINE Pay跳轉頁面至iPASS MONEY,也包含獨立APP「iPASS MONEY App」。自明年1月1日LINE Pay和一卡通正式分家之後,將無法再透過LINE Pay主介面直接進入iPASS MONEY,但民眾仍然能利用一卡通的APP,綁定LINE好友轉帳功能。
截至目前為止,台灣計有9家專營電子支付機構及20家兼營電子支付機構。目前連加電子支付仍須申請營業執照,不過待其正式成為第10家電子支付業者,挾全台超過1,250萬用戶數、超過55萬個支付據點,極有可能躍身為電支龍頭。
而LINE Pay和一卡通這場「支付分家」,也意味著台灣行動支付市場的版圖將重新洗牌。在LINE Pay轉型為獨立電支機構後,其在用戶基數、平台黏著度及數據應用上的優勢,可望與現有電支業者形成更明確的市場區隔與競爭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