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想來回答一位讀者詢問我的 Evernote 問題。這位讀者非常用心,感覺他有看了我寫的《Evernote超效率數位筆記術》,也有看電腦玩物部落格,而且他真的有心想了解Evernote,並且有實際試試看。
但是在他的使用過程中,他對Evernote到底值不值得他使用產生了疑惑?然而可能看到我常常強力推薦,於是不確定到底問題出在哪裡? 所以最終 他寫了非常多的問題來詢問我 ,我也決定用一篇文章完整回答。
首先,即使我常常推薦一個工具,那也只是代表我個人非常需要這個工具,我會分享自己的心得,表示每個人都可以對工具有心得,然後選擇適合自己的。
但如果從我個人愛用Evernote立場出發,那麼對於這位讀者列舉的大大小小問題,我的回答如下。
讀者詢問: 開始學用Evernote之後我發現了很多問題,首先是使用上Evernote會出現的意外狀況,例如行動中會發生的問題,第一個是容易擷取太多不必要的網頁資料,所以反而會陷入這個迷思,這樣看一看,用紙紀錄重點不是更方便嗎?
我常常說使用Evernote時,不要陷入只把Evernote當做網頁剪貼簿的迷思,也不需要過度收藏「和實際行動無關」的網頁資料。
但是否因此就會「用紙記錄重點不是更方便」呢?
我提供另外一個角度的思考,如果你的重點是關於「錄下對方的聲音」,關於「拍下眼前的內容(包含紙本的內容)」,關於「把網頁上、數位文件上一段重要的重點複製下來(不是剪貼網頁,而是只記錄自己讀過的需要的重點)」。
那麼這時候用「數位筆記」才能完成這些多媒體的紀錄方式 ,而數位筆記又同時能夠滿足紙本單純的紀錄重點功能。
讀者詢問: 關於拍照上傳的問題,我使用Evernote最主要拿來記錄,可是,我發現拍了的圖片在新記事裡,沒有用刪除的時候,圖片依然還在手機裡,變成我要刪兩次,那幹嘛還要放在記事做統一裡?
Evernote拍照後,會同時把照片儲存在筆記,但也會同時備份在手機的相簿中。
其實數位資料是這樣的,就是反正你放著在那邊也沒關係,因為它怎麼累積也只有一個手機的大小,甚至在雲端時根本沒有「大小」。
所以我自己是不會在意刪除Evernote相片筆記後,拍下的照片在手機裡還留有一個備份,甚至來覺得這樣的設計滿好的,因為這代表我可以直接用Evernote拍照,而拍下的照片不只在筆記中,也能從相簿去做其他用途。
例如我用Evernote Food拍下美食,這張照片不只出現在筆記裡,我還能從手機相簿直接分享照片到臉書等社群網站。
當然,如果累積的相片已經佔用太多記憶卡容量,那麼我就會直接把所有手機內的照片備份出來後一次全部刪掉,這樣比慢慢整理快多了。
參考: 利用 Google+ 自動整理 Android iPhone 手機相簿照片教學 ****
-
讀者詢問: 圖片上傳只能傳到FB,不能整個複製到其他部落格,變成要手動另存新檔,這樣反而更慢。
承接上面那題,依據我所提到的觀念,那麼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因為你的照片本來就都會備份在手機內,你可以隨時另做他用,不需另存新檔。
當然,在電腦端,你只要在筆記上點擊右鍵,選擇【儲存附件】,也能一次把筆記內所有檔案匯出。
讀者詢問: 關於Evernote的問題,手機裡沒辦法像電腦一樣點,今天紀錄的記事,昨天紀錄的所有記事?
我不確定iOS版是否可以。
在Android版的Evernote中,可以選擇記事排序的方式是「依據更新時間」、「依據建立時間」,這樣一來可以輕鬆照到今天、昨天記錄的記事。
當然,如果你說的是電腦版左方的「屬性」中可以單獨過濾出今天、昨日的記事,那麼手機端確實無法這樣單獨過濾。
讀者詢問: 當我新增一個記事的時候,沒辦法在那個標籤裡面做分類(就是新增記事,無法在那專屬標籤內做,要事後移動到那個標籤)?
如果是在電腦版,我會先移動到目標記事本,然後才新增記事,這樣自然就會把記事記在需要的分類資料夾中。
如果在手機版裡新增記事,會預設存在你設定為預設記事本的分類中。
我自己的習慣是,在手機版新增記事的當下,我就會在編輯列指定這則記事所屬的記事本與標籤。
例如我新增了一則美食記事,我除了當下就會把記事設定在美食記事本之外,我也會當下加上食物是否好吃的標籤判定。我覺得這樣的動作應該算是當下就能輕鬆完成。
另外,我覺得很重要的,為什麼Evernote要讓你所有的新筆記都先存在「預設記事本」呢?
其實這是一種 GTD的「收集」觀念 。
我們先以最輕鬆、最便捷的方式,把所有需要完成的任務、需要記住的事情都在「當下」記下來,因為只有「記住」的動作非常非常省事,我們才能真的養成記住任何重要事情的好習慣。
於是我每次只要到這個「收件匣」,就能知道還有哪些尚未指派方向的任務,就會知道還有哪些收集到的記憶並需賦予意義,等到事後規劃工作時再分類到所屬的記事本,也就是賦予每個記事行動的等級、方向。
讀者詢問: 我遇到「複製就擷取到筆記本」的問題,在我在用桌上型電腦的時候,每複製一個東西,Evernote就會自動貼到筆記本,可是我沒有打算要貼到Evernote上面去(在擷取選擇內沒有看到類似的取消按鈕)?
這應該是你桌面版的Evernote不小心錯誤修改了設定。
請到Evernote軟體的【工具】-【選項】-【熱鍵】,把相關熱鍵修改過來即可。
讀者詢問 :關於Evernote容量限制,我記得我剛開始用的時候才貼了幾張圖就被告知容量用一半..(我已經把解析度調小),所以我不敢完全靠Evernote當大腦(有一次沒電,很慘)。
數位是數字的東西,所以是很實際的東西,每月上傳流量如果用掉一半,那就表示上傳了30MB的內容,一定是有上傳了什麼東西才會用掉流量。
當然,如果有大流量的需求,使用付費的專業版也是理所應然的。
至於手機可能沒電的問題,其實如果使用紙筆,紙也可能用完、筆也可能沒水,其實一切都是有沒有先準備妥當。
例如手機可以多帶顆電池,就不怕沒電了。
另外,一樣可以臨時先把東西記在載紙上,事後拍照存入Evernote。
讀者詢問: 當手機連絡的時候,對方跟你說的重要事情,還是用紙記下來最快阿......。
當然,不同環境選擇用最適合的工具,這就是增加效率最好的方法。
有些時候就是紙筆記錄方便?這是一定的。
但Evernote的好處就是,紙筆的內容一樣可以儲存下來,我會把聽電話隨手寫下的便條拍入到Evernote中,這樣做的好處是:
不會搞丟、不會腐爛、隨時再修改、方便查詢、和其他相關工作資料整合在一起等等。
讀者詢問: 我目前的用情況是,原來的紙+Evernote共用的狀態。紙:「要做什麼,什麼時間內,預計要花多久(這個Evernote就沒辦法做到))」、「Evernote-更細微的行動與思想紀錄(當下發生的心情日誌)」。但我目前是用免費版,想考慮用專業版,不過我還沒有完全摸透Evernote,覺得問題很多,不敢隨便使用1個月。
要做什麼?什麼時間內?預計要花多久?
這麼「行動」的需求,我覺得用紙來記錄會有一點點可惜,因為雖乏彈性與提醒等等的可能性。
讀者詢問: 用部落格跟奇摩信箱統整,我以前是把照片跟日誌等都傳到部落格上面,然後用奇摩信箱收發訊息,用紙控管行動紀錄與學習,只是用紙沒辦法搬移內容,用Evernote可以,可是使用Everntoe的時候,不能記錄學習阿。(目前只有桌上型電腦跟手機而已,是不是一定要用筆電才行阿….)
我也沒有使用筆電。
不過很好奇為什麼說「使用Everntoe的時候,不能記錄學習」。
我猜想這位讀者想說的應該是:「在讀紙本書或資料時,不能把紙本內容記錄到Everntoe中?」而其實是可以的,你就拍照或打字,把重點數位化後存入Evernote即可。
讀者詢問: 不能連"每"這個單位的都記錄,一定要搭配日曆。但是您用的日曆等,我都試過,感覺還是紙好用?
我的回答:
選擇自己感覺最好的即可,工具是死的,人才是活的。
讀者詢問: 時間管理,如果靠標籤來做時間管理,因為標籤沒有日期,所以無法確切地告訴自己說,幾月幾號以前一定要完成(最晚完成期限)(所以Evernote是一定要搭配日曆使用的,不過我看過很多日曆,好像沒有確切到以分為單位,只有靠鬧鐘,不過靠鬧鐘只有提醒,沒有紀錄的作用...)。
Evernote不是行事曆,所以如果要提醒,當然需要行事曆工具。
行事曆應該都有以分為單位。
起碼我使用的「Google日曆」,你可以自己在設定時間、提醒時,自訂到12:21這樣的時間都沒問題。
讀者詢問: 筆記=未來(規劃)+現在(行動)+過去(回顧),這三個您用的標籤是如何區分的?我用紙本筆記可以做到,唯一的缺點是無法移動.快速.搜尋.整合資料不易。
我的回答:
對於「規劃」、「行動」、「回顧」這些需求來說,我覺得「移動性」、「快速性」、「搜尋性」、「整合性」是「最重要的必備」需求,而不只是「唯一的缺點」,所以在這些需求上,我覺得Evernote比紙本更好。
至於這邊我怎麼做,可以參考:「 Evernote 筆記分類與標籤心得教學:建立會翻開的抽屜 」、「 [偷看別人的 Evernote ] 我的週末旅遊美食規劃與回憶筆記 」。
讀者詢問: 要改變成使用Evernote做整合工具的習慣,那麼是否整合資料要搭配的工具一定要用Google的周邊?但是之後自動上傳之後還是得用手動分類,那跟用其他相簿有什麼區別呢?FB也是自動從手機上傳的啊?只是FB沒有部落格功能而已,您用的是用Gmail整合所有的資料,這也是您強調要用Evernote一起整合的原因,如果沒有搭配Google難凸顯出Evernote當我開始用Gmail,我覺得原來的奇摩信箱反而更好用耶,可以直接從信箱查到FB是否有更新,反而更方便。
我沒有認為要用Evernote一定要搭配Google,搭配你覺得自己適合的工具即可。
有這個錯覺,可能是因為我介紹自己Evernote用法時,會連帶介紹相關的Google服務用法,因為我自己就是使用Google服務,如此而已。
讀者詢問: 工具太多的迷思,反而更難改變習慣。所以學用Evernote就一定要連帶周邊的一起學用,不過搭配的工具太多反而會讓人搞不清楚(我覺得這是大家很容易陷入的迷思),一起改變習慣,負荷量太重了...。
改變習慣的曲線是這樣的,你會經歷一段痛苦期,甚至因為不習慣而可能會讓效率有一點點降低,通常大多人這時候會放棄。
但如果你感受到這個習慣改變是有助益的,那麼你就會度過這個難關,而後續效率就是直線上升的過程,會比以前更好。
所以改變習慣的事情就是這麼回事。
讀者詢問: Evernote最大的好處是,行動中記錄方便(現在)但我覺得在規劃(未來)和回顧整理上面好像還是哪裡不對...(過去)。
你觸碰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我的意思是,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需求,但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或者沒有努力去深思這個問題。
但是當你自己想到是哪裡不對,可以清楚描述它的時候,你就真正知道自己需要什麼,可以怎麼做了!
所以你不一定要用Evernote,但一定要努力去想這個問題。
轉自 電腦玩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