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科技產業聚焦在蘋果與Google旗下Android系統的專利戰,中國早已自行開發出以追趕Android系統為目標的作業軟體,並於該國高速成長的智慧型手機市場推出。
以交易量而論,阿里巴巴集團是中國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其策略長曾鳴在接受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的訪問中指出,阿里巴巴集團看到手機製造商對其去年推出之「阿里雲」Linux手機作業系統的需求增加。該公司預期今年底使用阿里雲系統的智慧型手機製造商,將從目前的兩家(北京天宇朗通通信設備公司和海爾電子)增加至五家。不像蘋果的iOS系統或Google的Android系統將行動App安裝在裝置上,阿里雲由遠端伺服器提供用戶在網路上運作的App。阿里雲系統擁有自家的地圖與電子郵件應用程式。曾鳴說,阿里巴巴「希望在中國市場中能像Android一樣強大」。
阿里巴巴花費三年的時間,動用超過1,600名工程師開發阿里雲作業系統,並於2011年7月推出。 中國於今年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智慧型手機市場,目前全中國擁有超過10億名行動電話用戶,提供多家手機製造商足夠的生存空間。市場中的智慧型手機有高端的蘋果iPhone,也有不到200美元的低價機型,而低價智慧型手機類別更在去年出現爆炸性成長。有鑒於市場的多樣性,阿里巴巴認為在Android系統與微軟(Mircrosoft)Windows Phone之外,尚有其他行動作業系統的生存空間。
2010年,Google將搜尋引擎伺服器由中國遷至香港。雖然在中國仍可使用Android系統,Google在搜尋及其他線上服務方面的市佔率已持續輸給來自中國的競爭對手。曾鳴表示,「Android在中國市場所不能提供的優良使用者經驗,我們可以辦到」。但根據市調公司IDC,在今年第二季的智慧型手機全球出貨量中,有68.1%的手機使用Android系統,16.9%為蘋果產品,Windows Phone則只佔3.5%。中興通訊手機事業部副總經理羅忠生也最近在一次訪談中指出,基於以其他軟體平台為核心開發的新的App生態系統須長時間才能建立,Android系統將維持強勢,「目前沒有人能挑戰Android」。
曾鳴說,若想打敗Android,阿里雲的優勢在於與「支付寶」線上支付服務的整合。電子商務部門不似中國其他產業部門,出現成長趨緩的現象。線上購物的需求持續快速成長,電子商務公司也專注於發掘新的成長機會。對阿里巴巴而言,開發自家行動作業系統的誘因便在於,阿里雲將可為其購物網站帶來更多行動交易量。
來源:WS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