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玩物】關於閱讀「一本網路」的三個簡單上手策略
【電腦玩物】關於閱讀「一本網路」的三個簡單上手策略
2012.11.07 | 技能

紙本的書籍報章上有許多等待你去閱讀的內容,而網路上也正在誕生著許多你以前閱讀不到的新鮮知識。

網路的生態系讓許多原本無法出現在傳統載體的內容,可以在這樣的新世界裡創造生命。例如某個美食家的精采街頭食評,例如一個獨立記者的環境觀察,例如工作者對於各自技術、經驗的傾囊相授,並且他們非常即時、善於互動、便於傳遞。

然而,或許有些朋友善於打點紙本的閱讀,但一旦換到網路上進行閱讀時,就產生了困惑,「資訊爆炸」這樣的名詞也隨之而生。

而這些策略其實是非常簡單的,和傳統閱讀方式並沒有太大不同,只是要更加善用一些數位工具而已。

一、百川納海接收資訊:Google Reader

相信大家都在平常上網的過程中,發現許多網路上美好的篇章、欣賞的作者,但無奈網路不拘於一家,每個內容都是分散的,猶如錯綜複雜的河川,身為讀者,實在很難在這樣的世界裡自由穿梭。

所以第一個網路閱讀策略,便是要百川納海。

**** ,身為閱讀者,我們必須站在出海口去接收這些內容,而不是在龐雜的河道裡迷途。

這個可以掌握資訊出海口的工具就是:「 Google閱讀器 」。它的使用非常簡單,進入「Google閱讀器」,在左上方找到一個叫做「訂閱」的按鈕,然後把你喜歡的媒體、網站、作者名稱輸入,直接訂閱他們最新發佈在網路的文章。

從此你不用再到河道裡巡航,反過來,坐在出海口,等著Google幫你把所有「訂閱」頻道的最新內容接收到閱讀器中,沒有網站花邊,只有單純的圖文內容。這個工具非常實用,只要你懂得透過下面的原則來使用它:


網路的資訊量確實大,但沒有人逼著你全部都看。 只是當資訊如此自由時,我們會「忍不住」想要一網打盡 ,然而這就是你造成自己資訊爆炸的最大原因。 當在Google Reader中訂閱網路資訊來源時,要先問一個問題:「這是我要的嗎?」

這個問題很重要,絕大多數人都「想看」各式各樣的資訊,但如果仔細反思,其中只有一些是「對自己有用」。

有用的意思,表示這些內容可能和你的工作相關?和你人生的計畫相關?閱讀他們可以真正對你發揮作用。


你可以在Google Reader中切換到「標題閱讀模式」,把所有接收的文章變成標題清單。

當面對龐大的資訊量時,一定要「敢去」取捨,先掃描過一遍標題,挑出對自己有幫助的條目看,不需要每一則都花時間閱讀,因為你通常沒有那麼多時間。


開始使用Google Reader後,一定要把持一個原則,就是每天都要把接收的新聞、文章清空。放心,這裡不是要你真的全部讀完,而是就算讀不完時,也一定要去Google Reader中按下「全部標示為已閱讀」的按鈕,讓明天又是一個全新的開始。

這個問題並非在網路時代才存在,以前我們就會發生像是很喜歡買書,但買了很多書都沒時間看,於是書房裡愈來愈多書籍,而真正看過、讀完的卻不多。

,才有容納新內容的可能。

二、去蕪存菁閱讀內容:Pocket

然而,即使我們站在出海口,即使接收了很多資訊,但是如果不能專心閱讀,如果不能在閱讀時反思,那麼這樣的閱讀確實很難產生效果。

所以只有Google Reader還不夠,這時候我們必須採取方法, **** ,而不是讓一切內容都只是過眼雲煙。

推薦大家可以試試看的是一個叫做「 Pocket 」的線上工具,可以在網頁上、手機上免費使用,它可以幫我們儲存那些從Google Reader看到後,「想要找時間好好閱讀」的網路文章,並且提供舒適的閱讀版面。

1.閱讀時間 *

Google Reader對我來說是接收網路新資訊的工具,但並非最終閱讀的停留場所。當在Google Reader上看到一個感興趣的題目後,我會先閱讀一下文章開頭,如果覺得真的對我有用,我會把這篇文章轉存到「Pocket」中。

而Pocket裡就會有關於我需要閱讀的文章存檔,並且同步下載到iPad、iPhone、Android裝置上,等我有空時,只要10分鐘空檔,我就能拿出Pocket,即使沒有網路,也能離線好好讀完一篇好文章。


這也非常適合下午茶時間,或是晚上入睡前的完整閱讀時間。不要誤以為網路只能做快餐式的閱讀。任何真正的閱讀都應該是認真的,都應該是享受的。

而在網路世界中,利用Pocket這樣的稍後閱讀工具,可以讓我們把閱讀這件事情獨立出來,與工作隔開、與上網隔開,真正去領會閱讀的奧妙與收穫,就跟以前一樣。

三、潛移默化處理知識:Evernote

形諸於網路、數位的文字內容,有一個很大的便利之處,就是這些圖文都方便我們任意的重新剪貼。就好像讀報時有些朋友會製作剪報簿一樣,把重要的新聞或社論,剪貼起來收藏,也讓以後可以查詢。

在網路這個新載體的閱讀裡,這件事情變得更加的方便。

利用像是「 Evernote 」這樣的筆記工具,我們可以隨時把精采的網頁文章剪貼到雲端資料庫中,在數位化後,即使剪貼簿的體積再大,但現身於現實世界裡也不過就是你一個掌上手機的大小,只要拿起你的智慧型手機,隨時都能翻閱自己從古至今的剪報本。


網路本身確實不如書那樣可以非常實體化的保存,但只要把閱讀過的好文章剪貼存入Evernote,那麼未來這個筆記本就可以從你的電腦、手機,和任何可以打開網頁的裝置上取得,這就是你最好的隨身知識庫。


任何閱讀都是在吸收他人的知識,而更重要的是如何轉化為你自己的知識?當你把需要的文章內容剪貼到Evernote後,別忘了利用筆記軟體上的工具,在文章裡畫重點,以及寫上自己的註解,包含自己的閱讀心得。

閱讀並不是只停留在讀,更重要的是後續可以變成自己的東西。

像是Evernote這樣的筆記本,就很適合讓你自由的「處理」需要的知識,成為行動的依據: 兩張圖解釋 Evernote 的 完全記憶 與 專案管理筆記 方法


我常常在電腦玩物中介紹Google Reader、Pocket(強調 稍後閱讀 的重要性),並且推薦Evernote應用,正是因為這三者串連起來,構成了閱讀網路的三個有效步驟及知識層次:

透過上述三個適應網路新內容的數位閱讀策略,把網路閱讀收納整理、精挑細選,最後轉化成自己可以靈活運用的知識庫。

或許,你會因此發現網路閱讀原來也是這麼有趣又有用。

轉自 電腦玩物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在台灣,投資的第一步往往不是研究市場,而是跑流程。投資人首先要開立證券戶,過程中還得額外申辦一個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如果同時往來多家券商或涉獵不同金融商品,手上的交割戶就會越開越多,久而久之,資金與投資收益被分散在不同帳戶,不只增加管理難度,一旦忙碌忘了轉帳、交割戶餘額不足,還可能面臨違約交割的風險。

這套交割制度雖然保障了交易安全,卻也讓不少投資人覺得進場門檻比想像中更繁複,投資體驗因此大打折扣。永豐金證券總經理蘇威嘉表示:「永豐金證券很早就觀察到這個市場痛點,在『分戶帳』服務上路後,我們看到一個能夠改善流程痛點、讓投資管理更有效率的機會。」

為此,永豐金證券推出「資金管理帳戶」,以「投資錢包」的概念重新整合投資人的金流,讓投資人透過單一帳戶即可掌握各項投資的資金流入與收益,不必在多個交割戶之間切換,讓投資管理變得更直覺、更便利,也讓投資績效更容易被看見。

創新1》開證券戶不必再加開銀行戶

蘇威嘉進一步說明,資金管理帳戶為傳統證券交易流程帶來三個創新,其中最核心的一點,就是讓投資人能夠直接使用自己原有的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

目前永豐金證券已串接25家銀行,投資人可以從中選擇慣用帳戶進行綁定,而且整個綁定流程都能透過手機App完成。對於新手投資人而言,開立證券戶後就能直接開始投資,不需要再跑一次銀行申辦交割戶;至於已在永豐金證券交易的客戶,也能改用自己最熟悉、最常使用,甚至具有特殊意義的銀行帳戶進行交割,讓投資相關的金流能在同一帳戶中運作,大幅提升管理效率。

創新2》自動授權扣款、降低違約交割風險

在資金管理帳戶的基礎上,永豐金進一步從使用者體驗出發,以eDDA電子直接扣款授權機制為核心,提供自動授權扣款與入金申請兩大功能,打造證券交易流程的第二項重要創新,不僅省去投資人在不同App間切換的麻煩,也能避免因為忘記轉帳或餘額不足所導致的違約交割風險。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表示,只要完成自動授權扣款設定,日後投資人在進行台股現貨交易時,系統會自動確認資金管理帳戶的餘額、是否足以支付「台股T+2日交割款」,若餘額不足,系統會自動從事先約定的銀行帳戶將差額轉入資金管理帳戶(投資人須確保約定銀行帳戶內有足夠資金),以確保交割順利完成。

永豐金證券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
圖/ 數位時代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形,交割前一天的帳戶餘額明明足夠,但隔天一早若剛好遇上信用卡、水電費等費用自動扣款,恐會造成交割款不足」高政雍認為,對投資人來說,若因帳戶上的小疏忽而傷及自身信用紀錄,實在非常可惜,因此,永豐金證券希望藉著資金管理帳戶,協助投資人從根本來避免這類痛點。

至於「入金申請」,凡完成自動授權代扣設定,爾後投資人只要打開永豐金證券大戶投 App的資金管理帳戶專區,就能直接點擊「入金申請按鈕」,把資金從綁定的銀行帳戶匯入資金管理帳戶,免額外再透過網銀App進行轉帳程序,且單筆匯入與匯出的上限皆為 5,000 萬元,不僅轉帳更方便,目前更不收取匯款手續費,長久累積下來,可以為投資人省下一筆不小的支出。

(備註:資金管理帳戶推廣期間,申請出金及授權扣款入金之銀行間通匯費用由永豐金證券負擔,惟永豐金證券日後保有優惠方案調整之權利。)

創新3》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資金管理更Easy

資金管理帳戶所帶來的第三項重要創新,是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無論投資人是買賣台股、美股、港股,採取定期定額或定股方式布局美股與台股,甚至進行台股的融資融券、申購競拍、有價證券借貸等交易,都能以資金管理帳戶完成交割;唯海外股票目前僅支援新台幣交付,未來則將視市場需求持續擴充。

過去,台股和複委託交易往往得綁定不同銀行帳戶,導致投資人必須在不同帳戶間反覆調度資金,不僅繁瑣,也容易在忙碌時漏轉、轉錯,增加管理難度。如今,只要透過一個帳戶即可支付所有交易往來,真正從源頭簡化了跨市場投資的資金管理流程。

化身投資錢包,重塑投資人的金流管理方式

蘇威嘉強調,永豐金推出資金管理帳戶服務,不僅是為了優化證券交易流程、提升投資人的操作體驗,更希望重新定義投資人在數位時代的投資管理方式,讓這個帳戶真正化身為「投資錢包」,一來協助民眾將投資資金從日常收支中獨立出來,二來完整記錄投資金流的變化軌跡,使投資績效、資產變動一目了然,還能逐步養成更有紀律、更有效率的投資習慣。

舉例來說,使用資金管理帳戶的投資人,可以再進一步於永豐金證券的豐存股平台,使用股利再投入功能。爾後當股利發放至資金管理帳戶時,只要沒有出金申請,即可將配發股利留在資金管理帳戶中,讓系統協助執行定期定額策略的同時,還能將配發的股利自動再投入市場,確保每一筆投資績效都有望創造複利,成為累積資產增值的一部分,避免發生股利回到日常使用的銀行帳戶後「不小心花掉」的狀況。

(備註:股利再投入功能及適用範圍,依豐存股平台公告為主)

目前,資金管理帳戶上線雖然只有一個月時間,但使用率已突破 20%,顯示投資人對更直覺、整合式的資金管理方式有明顯需求。蘇威嘉表示,未來,永豐金證券將持續優化相關功能並擴大應用場景,讓投資人能以單一帳戶完成資金集中、靈活調度與多市場交易,全面提升理財效率與使用體驗。

為鼓勵更多用戶體驗資金管理帳戶,永豐金證券也設計了「過關打怪」式的互動行銷活動,只要在活動期間完成指定任務,就有機會獲得限量900 元的股票禮品卡,還能參加iPhone17 Pro Max等好禮抽獎。若想提升投資效率、改變過去繁瑣的資金管理模式,現在正是申請資金管理帳戶的好時機。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