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的工作與生活中有沒有常常發生這樣的例子:一坐上辦公桌,東摸一下西摸一下,還是沒有辦法進入工作狀態?晚上回家想要收發一下郵件,一不小心就多看了一些網頁而害自己熬夜晚睡?早起比別人多一小時空檔時間可以利用,但是卻全部花在看新聞上而沒有進展任何「正事」?
我從個人經驗出發, 的問題 ,首先我要先反省(或是選擇)自己的「正事」是什麼,這樣才知道要進入什麼工作狀態;接著我要測試可以讓自己「最有效率」進入正事的步驟流程;然後我一定要把這個流程「寫下來」而且排出「時間使用量」。
」? 就以跑步為例,起跑後跑得多快是體能與肌力等個人能力問題,但「起跑」這個動作本身則要透過不斷練習去最佳化其步驟, 一樣。
![]()
或許你會想說:我就下定決心,一坐上書桌就要開始工作,那不就好了嗎?其實這種想法是最危險的,就像你誤以為跑步只要有決心就可以跑得比較快一樣的天真, ,只憑一股意志力的話,你是很難最終養成習慣的。
所以要解決「很慢進入工作狀態」的問題,可以試試看「練習起跑」的方法,排出適合你工作起跑的「流程」,訂立明確的步驟與時間,每天反覆練習,幫助你更快進入衝刺狀態。
下面,我就以我自己的工作情況為例,分享我如何利用「計時器排程工具」幫助自己練習更快進入工作狀態。
是:30/30
這款「 30/30 iPhone, iPad 工作節奏計時器,下一步行動時間管理 」免費軟體可能是目前最好的工作計時器選擇,它的用途不是行事曆或是待辦清單,而是我前面說的讓工作更快起步,或是讓工作保持專注。
:
在雲端工作、數位生活中節省與擁有更多時間的方法 Google日曆 最佳化:在忙碌瑣事中有效率掌握最重要行程 待辦清單最佳化,用 To-Do List 建立有效時間管理方案
例如你可以利用「30/30」來練習 番茄鐘工作法 。
「30/30」並非單純的碼錶,而是可以讓你排出工作流程、設定每個步驟要使用的時間,然後成為一個幫助你有效利用有限時間完成工作的工具。
你可以在排程清單中利用「上下分開」的滑動手勢來新增工作步驟,按住某個步驟後可以拖曳改變順序。
按住某個步驟後往右滑動則可以刪除該步驟。
點擊某個步驟兩下,就可以修改步驟的名稱、顏色、專屬圖標,以及使用的時間量設定。
點擊右上方的設定,可以調整是否要有警告鈴聲、是否自動循環排程。
:
點擊左上方的按鈕兩下,可以進入「清單選擇」畫面,也就是說你可以預設好適合不同工作的時間排程。
而我就利用這個特色,來設定 適合不同工作情境的「工作起跑步驟」 ,讓自己練習更快進入工作衝刺狀態。
晚上回家迅速寫好部落格文章:
第一個例子是我晚上回家如果想要寫一篇部落格文章(參考: 零碎時間最佳化:我如何堅持每天寫完一篇部落格文章? ),但其實可以使用的時間很有限,可能不超過一個半小時,尤其有時候還比較晚回到家。
所以我就利用「30/30」設定了 **** :
1.五分鐘檢查 Zite 與 Flipboard 是否有最新重點新聞。 2.五分鐘檢查 Google Reader 裡的重要網站是否有發佈重點內容(可以 5 分鐘看完 Google Reader 嗎?當然可以,請參考: Google Reader 閱讀器發揮最大效率的13個簡單關鍵技巧 ) 3.十分鐘整理今天 Evernote 收集的重要題目素材與草稿,並決定今晚要完成的題目(前面兩步驟中看到的重點我都收集到 Evernote )。 4.六十分鐘把確定的題目寫成一篇部落格文章(也有可能是把某個在 Evernote 中寫到一半的大綱草稿補完)。
這邊的步驟安排原因在於,第一、第二步驟讓我對當下的「即時重點新聞」可以立即反應;第三步驟經由整理筆記,決定當下要寫的文章,其他則收集成未來題目素材(沒有重點即時新聞時就是以這些累積草稿為題目)。
一定要 **** ,因為如果有做好資訊過濾與分類,那麼不可能在五分鐘內還看不到「重點」,而既然看到重點,其實其他都是多看的。但沒有限制時間時,我們就是容易把時間浪費在那些「多看的」上面。
透過這二十分鐘的衝刺,我就可以讓計時器提醒我馬上進入寫成一篇部落格文章的工作狀態。
睡前快速整理明日要事:
之前我寫過一篇「 今天晚上就該做,明天早上不要做的 5 個數位工作習慣 」,提到可以在一天結束前(看你自己設定,不一定要是睡前),做好工作的收尾,並且確定明日的目標,這樣可以讓你每天的工作更順暢。
但就是這個「收尾」動作也是很有可能浪費時間,甚至導致你反而熬夜,因為一旦我們開始看信、看社群、安排工作時,都很容易「沒有節制」,缺乏時間提醒就會讓我們肆無忌憚的把時間浪費掉。
所以我同樣透過「30/30」做很具體的工作衝刺時間提醒,務求自己只能花半個小時左右就一定要完成收尾, ,這樣這件事情才能真正去練習變成我的習慣 :
1.五分鐘回覆重點郵件。 2.五分鐘回覆社群重點來訊。 3.五分鐘安排明天行程。 4.五分鐘清空 Google Reader。 5.十分鐘在 Evernote 安排好明天工作與資料。
上述每一件事情,想花一個小時「慢慢做」也可以,但正是因為如此才需要限制自己的使用時間,只有這樣我才會警惕要「 **** 」。
不需要即時回覆不重要的郵件,不需要每個社群訊息都馬上回覆,不需要每天都花很多時間預排接下來好幾週的行程, 的事情上 。
我的太久大概就是超過兩天以上。
只要集中精力去確認好明天的工作,每天都重複這樣的習慣,每天花三十分鐘左右,那不就可以每天都保證明天有一個準確、迅速的工作起跑流程了嗎?何必要每天煩惱太久以後的時間安排?
小結:
透過「30/30」這樣的小工具,讓我每天練習一些常態工作模式的「起跑動作」, 練習用最佳化步驟,最精簡時間,就能進入工作衝刺狀態 。
我自己實作了很長一段時間,幫助我在每天有限的空檔時間中,還是能善用回家後、早上起床時短暫的一個小時,也能持續經營部落格上的文章。當然,同樣的方法也利用在我的工作模式上的衝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