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板雙虎另闢光源新戰場
面板雙虎另闢光源新戰場
2006.05.15 | 科技

四月底奇美電法說會上,總經理何昭陽對外宣布,今、明連續兩年,將投入一千億元台幣,擴充次世代生線,「我們決定靠自己的力量,站穩腳步,」何昭陽笑著說:「請媒體不要再幫我們相親了。」
檯面上,這場液晶面板的產能大戰,在何昭陽的言論後,短期之內似乎已經定調。然而,就在表面看似平靜時,這兩隻飢餓的老虎,卻又在「次世代背光源」的遼闊草原上,到處點起戰火,彼此爭食。只是這次奇美電不再依賴自己。
法說會結束後幾天,奇美電悄悄吃下LED(發光二極體)上游廠商璨圓光電逾二五%的股權,成為璨圓的最大股東。璨圓董事會請辭四席,待六月股東會補選時,奇美電將取得三席董事,擔任燦圓新老闆,另一席董事則由華威創投拿下。璨圓成為第一家由面板廠入主的LED晶粒廠。

兩大廠搶占LED廠

這項入主計畫,從三月底,燦圓有意辦理三億元台幣現金增資和五億元國內可轉換公司債時,市場就已經有消息傳出。當燦圓正式提出申請時,奇美電正面回應市場揣測,在當日就發布重大訊息,表明為積極投入次世代背光源研究與發展,決定參與璨圓光電增資案,但因總投資金額未達公告標準,因此未予以說明。

這只是奇美電布局次世代背光源的另一步。三月初奇美電宣布與台達電各出資四○%,合資成立奇達光電,投入無汞平面背光技術(Flat Fluorescent Lamp,FFL)開發。這項用於液晶電視的技術,可突破目前冷陰極管(CCFL)因汞含量過高,而無法符合RoHS法規,進口歐洲的限制。
當然友達也沒閒著。今年初,友達透過旗下生產冷陰極管的威力盟,轉投資聯電投資的連勇光電,確保往後上游LED晶粒的來源無虞。根據業界表示,過去威力盟也在進行FFL研發,但因難度過大,目前已擱置,「我們一直都在尋找適合的LED技術,」友達總經理陳炫彬表示。
倍利國際投顧分析師林秀怡表示,面板廠對LED成為未來主流背光源,幾乎已形成共識,關鍵只在成本及時間。由於目前在七吋以下面板部分,白光LED的成本與CCFL價差已經拉近,去年使用白光LED的比率已達三○%,預計今年將提升至八成,明年可望達到百分之百。

但是,LED的關鍵戰場在液晶電視。以三十二吋液晶電視來說,需要四百顆LED,以單顆一.五美元計算,至少要六百美元。但若以現在的冷陰極管,需要使用十六支,每支成本一.三美元,加上周邊零組件,成本約三十三美元,兩者相距實在太大。「至少還要兩年,」億光副總劉邦言表示,只要兩者差距拉到兩倍,商機就會出現。

花錢買平台打造技術

背光模組占三十二吋面板的成本達三○%,對面板廠來說,誰的自製程度高,誰的成本就低。過去,奇美電起步晚,只能仰賴轉投資的奇菱光電供應,對壓低成本不利。因此,在這次次世代背光源的布局上,奇美電跑得特別快,入股燦圓,成立奇達,就是不願再輸給友達。但是下游LED封裝廠宏齊發言人錢松齡,對奇美電跳過客戶下游的LED封裝廠,跑去找上游晶粒廠的布局大感不解。
根據了解,奇美電為了這場「光源大戰」,從聯電轉投資的上游晶粒廠元砷,挖走一批研發人員,並且從晶粒廠中體質最弱、股本最小的燦圓下手,買下機器,將團隊進駐,當成突破LED散熱、發光效率低的技術發展平台。「這策略很厲害,是培養技術最省力的方法,」瑞士信貸分析師王萬里表示。何昭陽也在自家舉辦的技術論壇上開心地宣布,今年底就會看到三十二吋的LED液晶電視。
當奇美電高調往LED邁進時,與台達電合作的FFL,未來處境就變得有些尷尬,「FFL從來沒有大量生產過,不看好它的未來,」一位國內基金經理人直言不諱。
當外界認為,FFL是LED與冷陰極管的過度產品時,奇達董事長莊炎山大不認同。他強調,雖然大家都看好,兩年後LED取代冷陰極管,「這些論點兩年前就在說,重點是現在有沒有實現?散熱、燈泡壽命不一等問題還是存在。」
然而,他也不否認,FFL雖擁有低成本優勢,但是技術很難,所有機器設備都要自己開發,沒有前例可循,目前全世界只有奇達持續投入,「我們已掌握關鍵技術,年底就會量產,」莊炎山肯定地說:「現在是LED與FFL的戰爭,兩年之內會有高下。」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迎接AI代理時代,中國信託3大策略重點加速金融轉型
迎接AI代理時代,中國信託3大策略重點加速金融轉型

台灣年度AI盛會「2025 AI TAIWAN未來商務展」日前圓滿落幕,展會期間同步登場的「2025 AI TAIWAN國際趨勢高峰論壇」也吸引來自產官學界的高度關注。副總統蕭美琴親臨現場致詞時指出,人工智慧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全球產業版圖,台灣正站在這場關鍵變革的十字路口,必須積極布局。

「我們已在硬體供應鏈上打造出一座堅固的山頭,接下來,台灣更要以AI與軟體應用為核心,開創下一座新高峰,讓台灣持續站穩世界舞台。」蕭美琴強調。

AI應用邁入「代理時代」,大量數位員工走進職場

目前,AI應用的發展已從單純的聊天問答與內容生成,邁入全新的「代理時代」。Google前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說明,所謂AI代理(AI Agent),不僅能理解與回答問題,更具備推理、規劃甚至執行任務的能力。像是特斯拉的無人計程車服務,或Amazon的倉儲與送貨機器人,都意味著AI不再只是螢幕中的語言模型,而是直接參與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甚至取代部分白領工作,成為職場上的虛擬同事,舉凡代理撰寫軟體程式碼、產出研究報告等任務,AI都能勝任。

受邀擔任主題演講嘉賓的中國信託金控資訊最高主管賈景光,對此趨勢也有相同見解。他預期,未來金融職場將迎來大量數位員工,AI角色亦將從過去的助理定位,躍升為具備博士班水準的專業夥伴,全面協助企業提升營運效率與生產力。

事實上,為了迎接這股變革浪潮,中國信託早在2018年便前瞻性地成立AI實驗室,積極借鏡國際金融業的成功經驗,推動各項AI專案。這項超前部署的策略,也讓中國信託成為台灣首家連續四年榮獲《Global Finance》雜誌「全球傑出金融創新實驗室」殊榮的金融機構,展現其在AI創新應用領域的領導地位。

中國信託金控
首家連續四年榮獲《Global Finance》雜誌「全球傑出金融創新實驗室」殊榮的金融機構_中國信託金控,受邀分享AI創新應用領域的經驗與策略。
圖/ 數位時代

中信AI發展策略的3大核心重點

進一步探究中國信託金控的AI應用發展策略,可以歸納出3大核心重點。

第一是採取「導入通用工具+自建AI模型並行」的雙軌推動模式。目前市面上由科技大廠或新創企業提供的AI工具已相當成熟,如:語意搜索、摘要總結、內容生成等工具,只要確保符合資安與內控標準,即可快速導入與應用。此外,針對中信獨有的經營Know-how、產品知識、關鍵決策能力等核心競爭優勢,則透過自建AI模型的方式內化至系統中,藉此強化差異化競爭力,與通用工具形成有效互補。
第二為打造AI賦能的企業文化。賈景光強調,推動AI賦能,絕非單純的技術導入專案,而是一場全方位的企業文化變革,必須由高階主管帶頭學習與使用AI,再結合員工教育訓練、不定期內部應用成果與外部趨勢分享、建置學習資源庫、以及Prompt Engineering的技巧養成與實戰演練等方式,循序漸進,逐步型塑出AI賦能的企業文化。

尤其考量到「如何下正確指令」(Prompt Engineering)是AI效益最大化的關鍵,中國信託也將內部累積的指令設計技巧與應用實例,整理為知識庫,讓全體員工得以共同學習、快速上手,加速落實AI於日常工作中。目前,中國信託金控已經盤點出超過200個AI應用情境,協助員工有效提升40%至70%生產力。

第三則是鎖定關鍵應用場景、最大化AI導入成效。每個產業都有自己的關鍵議題,企業在導入AI時應回歸業務本質,從產業策略與關鍵流程出發,找出痛點並對症下藥,才能創造出AI應用的最大價值。

中國信託金控
中國信託金控資訊最高主管賈景光,開場時提到,目前全球市值最高的企業,很大的比例都與AI有關。
圖/ 數位時代

像中國信託便聚焦於優化客戶體驗、提昇內部效率與風險管理3大金融業核心議題,發展相關的AI應用,例如:智能客服已實現70%的客戶詢問可於1秒內快速回應、自主研發的AI模型能主動偵測並攔截可疑交易,2024年累計成功阻擋的詐騙金額已達8.4億元新台幣,為客戶資產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隨著內部AI應用已小有所成,如今,中國信託正積極邁向產業共創階段,並響應金管會倡議成立的「金融科技產業聯盟」,擔任「金融科技應用研發工作圈」的首屆召集人。透過聯合學習、金流履歷、資料整合等方式,研發可以解決金融業共通性問題的AI相關應用,如 : 目前的首要任務是建構全國性金融同業防詐平台,以科技精準阻詐、達到守護民眾財產安全的目的。賈景光強調,唯有打破單打獨鬥,串聯產業力量,才能加速AI在金融業的落地與深化,進一步提升台灣在國際舞台上的AI應用實力,真正讓台灣的金融科技在全球發光發熱。

中國信託金控
賈景光強調,唯有共同合作,串聯產業力量,才能加速AI在金融業的落地與深化。
圖/ 數位時代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