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特色品牌~大窩口木酢液達人  木炭創業,發揚家族好手藝
在地特色品牌~大窩口木酢液達人 木炭創業,發揚家族好手藝
2013.09.05 | 技能

[232期雜誌精選]天然的木酢液功能雖然很好,但臭臭的氣味總是讓人退避,一群73、74、75年次的年輕小伙子,八年來不斷找尋利基點,不放棄、不服輸,總算創立充滿台灣「味」的在地清潔用品品牌。

「難道做木炭真的不能翻身嗎?」大窩口木酢液達人創辦人陳偉誠沒說幾句話,眼眶就輕輕泛起淚光,從小就在木炭工廠與木工環境中長大,他見過獨臂的木炭工人,在黑灰粉塵中拉著30公斤的木炭,如同礦工搬勞作,73年次的他如何都無法相信「行行出狀元」,「做炭就是最低階的工人,爸爸做炭做木工,他是這樣,我也要這樣嗎?我下定決心,不管以後念到什麼學歷,都要回來把炭賣好,賣得很有志氣、很有尊嚴。」

淺黃水狀的木酢液是木炭燒製過程中的副產品,由原本就該收集的黑灰色煙氣轉化而成,如同在電鍋蒸煮食物時的蒸氣轉化成水,所以聞起來有非常濃郁的木炭味,再加上如同黑醋的重酸味,味道特別,一聞就難忘記。

2005年開設木炭工廠的伯父,採用工研院技術移轉出來的方法,做出第一支木酢液原液。工研院研究天然木酢液擁有除臭、殺菌、去污保潔等功能,伯父當時興奮地拿給他,「靠這一支,我們就要發了。」當時還在高雄第一科技大學就讀二技的陳偉誠,於是確定了木炭創業的題材。

台灣品牌木酢液達人的創業故事,幾乎是聞所未聞的辛酸。所幸天公疼憨人,八年來遇到四個貴人,帶領木酢液達人一步步成為上軌道的成熟品牌。

2005年,資本額不過幾千元的陳偉誠,拿著臭呼呼的木酢液尋找化工廠代工商品,四處碰壁。第一個貴人是江洋化工的第二代子弟,年齡相仿的小老闆覺得這個木酢液小夥子滿腔熱情,挺有趣的,於是就接下非常小量的「20罐」洗髮精訂單,順利開啟木酢液達人的第一步。

**薄薪支撐創業夢
**2005至2007年陳偉誠全靠打零工支撐創業夢,在家鄉湖口擺個小攤銷售,和一起創業的女朋友及兩位同學苦哈哈地咬牙死撐。這種手頭只有千元,下一秒又買貨花光的日子,過了兩年,「最後所有人都離開我了,有幾個月只剩我一個人,壓力之大,光是坐著就覺得無法呼吸,」身高190公分的壯漢陳偉誠,此時深吸了一口氣。

2008年初,兩位同學陸續回來幫忙,女朋友也回來了。村長是第二個貴人,主動挪出50年歷史的教堂二樓空間,給木酢液達人當做據點。此時他們四人申請勞委會社區導覽工作,領取每人每月17,600元的微薄薪水,扣除保費實領17,432元。陳偉誠說:「為了補貼弟兄生活,我自己的17432元拆成三份,分給兩個弟兄各5000元,剩下的7千多元,我自己用一點點,其他全部再去買貨。」

就在快要撐不下去的時候,第三個貴人現身,工作夥伴阿逸找到專門輔導中小企業創業的老師江亘松,前來教堂基地探訪,江亘松給予他們開設部落格的建議,一夥人死馬當活馬醫地嘗試了起來。沒想到竟然做成第一筆網路生意,陳偉誠騎著機車從湖口到台北面交,他想親口聽到他為何要買木酢液?「原來是寵物掉毛,他有用過木酢液來舒緩自己過敏的皮膚,啊!這就對了。」

這位重要客人開啟木酢液兩個重大轉折:過敏肌膚、網路。2008年11月木酢液進入PChome商店街開店,並推出抗敏舒緩的軟膏。2009年搭上團購風潮,瞬間在網路爆紅,一個月就賣出上千支,木酢液第一次營收突破100萬元!所有人都樂歪了,他們的第一個100萬元,不是拿來舉辦慶功宴,而是集資買下工廠旁邊價值270萬的小房子,「這麼多年,我的三個夥伴終於有地方住了,不用再跟我擠房間、餵小黑蚊。」 

**從保養品轉型清潔品
**
第四個貴人在2009年出現,陳偉誠因緣際會結識醫藥研發專家廖玲珍,廖玲珍免費幫助他們調製第一款木酢液洗衣精,成為第二款熱銷商品,去污除菌效果受到肯定,單月賣出超過兩噸的洗衣精,隨後木酢液推出一系列「去油」清潔品。木酢液的品牌定位從最早的保養品,到過敏肌膚用品,最後轉型到清潔品,總算站穩腳步,陳偉誠也正式辭去工作兩年的社區導覽。

目前木酢液達人共有員工七人,月營收穩定在新台幣100萬元。除了商品獨特之外,木酢液達人「搏感情」式地經營顧客,也是成功要素,「我們保證『一年』鑑賞期,用起來不舒服包退之外,還請實驗室幫忙找出原因,給消費者答案。新品上市免費大包裝寄送給VIP客戶,因為他們在我們窮苦的時候給予支持,我們一定要照顧他們,」陳偉誠說。

採訪當天,所有員工一同坐上小貨車前往當初發跡的教堂二樓,短短七分鐘的車程,這群年輕創業家笑語不斷,陳偉誠的爽朗、樂觀、質樸,深深維繫著這群人一起打拚。夥伴阿龍說:「創業很苦,不過我們都相信阿誠。」剛剛離開富邦金控優渥薪水的澎澎則說:「大家一起工作真的很棒,比在疏離的金融業有趣太多了。」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2013年9月號《數位時代》─ 打造網路潮品牌─2013網路人氣賣家100強,全國7-11、誠品各大書店熱賣中!)

 ●延伸閱讀
10/8(二)電子商務教戰實務
瞄準行動網購趨勢,一網打盡上億商機!
O2O模式全面啟動,立即報名!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台灣餐飲業正面臨「三高」壓力——店租高、物價高、人力成本高。疫情後商圈景氣逐漸回流,店面需求攀升帶動餐飲業租金持續上揚;與此同時,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台灣食物類物價自2021年起連續四年上漲,累積漲幅達13.98%;儘管2025年基本工資調漲4%,仍難以紓解餐飲業缺工困境,勞動部人力需求調查顯示,住宿餐飲業人力缺口估計高達24萬人。

面對嚴峻挑戰,餐飲經營者必須追求單位產出極大化,方能在有限資源下維持營運效益。對此,全台最大外送平台 foodpanda 憑藉每日百萬活躍用戶的數據優勢,透過精細化分析平台數據金礦,提出「極效經營」新思維,協助餐飲業者投入極小資源、創造極大效益,開啟可持續的經營新常態。

foodpanda拋出新極效思維,以數據洞察助攻極效經營

餐飲經營效益的關鍵,或許不只在於菜好不好吃。許多店家面對業績不振時,直覺反應往往是延長營業時間、加碼廣告投放或更換菜單,卻不一定能看到改善效果。攸關經營效益的問題,難道只能憑感覺判斷?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foodpanda 商務總監簡紫涵指出,這些「憑感覺」的決策缺乏數據支持,所以適得其反。例如延長營業時間雖能多開放時段,但若缺乏消費需求,只是徒增人力與水電成本;顧客評價不佳,也未必完全與餐點味道相關,可能是包裝體驗造成印象扣分;為了衝業績而進行廣告投放,若沒有精準鎖定目標客群,流量依舊難以轉化為營收。

「工具不缺,缺的是以數據為基礎的問題意識與策略思維。」對此,foodpanda 率先提出「新極效思維」,將經營效益拆解為三個核心變數:人效、時段效、通路效,將平台累積的海量消費數據金礦轉換成深度洞察,以營運顧問的角色協助店家重新理解營收從哪裡來、何時來,以及如何放大,取代傳統的經驗式判斷。

集結產學資源,打造接地氣的數位轉型方案

從POS系統、訂單系統到報表介面,儘管數位工具普及,實際能將數據轉化為經營策略的餐飲業者卻少之又少。深耕台灣13年的 foodpanda,累積超過 10 億筆訂單,合作店家逾萬間,實地輔導過上千商家;平台所累積的數據不只包含訂單紀錄,也涵蓋消費者輪廓、消費頻率、地區飲食習慣、客群結構與品項偏好等,對多數中小餐飲業而言,都是難以自行蒐集的珍貴經營資產。

為了讓數據真正轉化為行動力,foodpanda 自2024年起組建百人商業顧問團隊,經過內部的商務學院專案分享、跨部門培訓與餐飲實戰演練,將平台 know-how 轉化為輔導實力。同時,foodpanda也攜手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以及 AMT 亞太行銷數位轉型聯盟協會,補強數位轉型方法論,針對不同餐飲業者量身打造成長方案,在台率先推出「餐飲錢力股計畫」,以「診斷-訓練-優化」三階段打造轉型模型:

  1. 數據認知期 :透過12題線上檢測,免費協助店家快速盤點經營現況,建立數據意識。
  2. 行為調整期 :針對檢測結果與平台分析,產出「客製化錢力數據報告」,內容涵蓋曝光數、轉換率、回購率、客群結構與市場趨勢,並由顧問解析機會點,制定行動方案,如新客優惠、廣告投放策略、商品組合優化等,並以月度、季度或半年度為單位持續追蹤與調整。
  3. 數據經營期 :透過「錢力股實戰坊」4小時濃縮課程與顧問小組,協助店家從認識數據、活用數據,到發展長期經營策略。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簡紫涵指出,推動數位轉型的最大阻力往往來自「心態」。許多商家老闆秉持「東西好吃就好」的傳統觀念,對於改變現狀抱持疑慮。因此,foodpanda 顧問的角色不僅是提供數據分析,更要與店家並肩作戰,明確告知投入成本、執行時間與預期成效,並透過同業成功案例創造「跟進效應。」

而顧問服務的核心,則是將數據洞察落地為行動——從菜單設計、商品攝影到促銷搭配,確保流量變現。例如:北部一間便當店,新客轉換率低,經雙軌策略(新客優惠+廣告曝光)半年營收翻倍並展店;一間早餐店則在調整商品組合並搭配廣告後,成功帶動業績與客數雙成長;還有一間滷味店透過菜單 A/B 測試,成功提升高客單價品項的銷售比例。

不只是外送平台,foodpanda也是專業餐飲轉型顧問

外界談到外送平台,往往聚焦於抽成比例與外送服務,卻鮮少注意到,它們同樣能成為餐飲業的成長推手,就像 foodpanda 發起的「餐飲錢力股計畫」,為合作商家全面賦能、提供全額免費的顧問服務,除了客製化潛力數據報告,非合作商家也可透過12題線上檢測進行數位轉型健檢,並免費參加實體工作坊。

首波實戰坊將於9月啟動,首批輔導50間潛力商家,目標逐步擴大至每年1,000間,協助業者翻倍成長。「我們與餐飲業是互利共生,商家成長,我們才有長期合作的基礎。」簡紫涵強調,只要有改變意願且具成長潛力,合作商家皆能獲得顧問服務。

據統計,創業後三個月是餐飲業的存活關鍵期,奠定能否進入長期成長循環的基礎。「數位轉型不是少數大型商家的專利,而是餐飲業的新常態。懂得善用數據的店家會不斷成長,不懂的則可能被淘汰。」

不侷限於外送平台的角色,foodpanda 更願意擔起專業餐飲轉型顧問的責任,發揮數據力與企業影響力,讓餐飲業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長,從存活走向壯大,更帶動餐飲產業發展更上層樓。

立即領取專屬錢力報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