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十年以上的網路資歷的話,可能聽過甚至用過Winamp這個老牌的影音媒體播放器。在那個還沒有iTunes,也沒有foobar和千千靜聽的年代,許多人的電腦桌面上都曾閃耀著一道黃色閃電的符號。
Winamp創立於1997年,是由兩個大學生所開發。母公司Nullsoft在1999年被AOL所收購,轉眼已經陪伴大家走過十五個年頭。AOL日昨發出聲明,表示即將在12月20日正式關閉Winamp的服務,彷彿也意味著結束了一個世代。
雖然已經有很多人不再使用Winamp,甚至根本不記得它,但Winamp也曾力圖振作,分別在2010年和2011年推出了Android和Mac版軟體。只可惜大環境時不我予,大眾的使用行為丕變,改變為時已晚。
如今,大家已經習慣透過iTunes、Spotify等服務來收聽音樂,臺灣的網友也主要使用KKBOX和myMusic,音樂播放器的生存空間愈來愈小。
Winamp的崛起和凋零,見證了網路媒體世代的興替。謝謝Winamp,陪大家度過無數個寂寞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