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kedIn中國區總裁沈博陽~心態比戰略更為重要
LinkedIn中國區總裁沈博陽~心態比戰略更為重要
2014.02.26 | 創業

根據騰訊科技的報導,作為全球最大的商務社交網站,LinkedIn在全球有近3億用戶,在中國有約400萬用戶——這個數字可以從兩面來看,相比LinkedIn在全球的分佈,這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從另一面看,在尚未發布中文版的時候能獲得400萬用戶,這已經是一個不錯的成績。

對於LinkedIn入華,外界最多的質疑無非兩點,一是跨國互聯網公司在中國沒有成功先例;二是在中國可能並不存在商務社交這樣的需求,因為中國的類似網站也沒有成功先例。

LinkedIn中國區總裁沈博陽(見上圖)在接受騰訊科技專訪時表示,他現在無法證明LinkedIn一定會成功,跨國公司的挑戰一定存在,但是LinkedIn為此也做了充分的準備,「本地團隊和運作加上國際平台的支持,成功可能性至少大於50%。」

他也相信中國用戶有商務社交的需求,因為中國年輕人也越來越多會換工作,對商務生涯會有很多追求。而LinkedIn也不僅僅是幫助人們找工作,同時還能拓展人脈,幫助自己做好手頭上的工作。

在採訪中,除了老生常談的本土化,他強調的另一個詞是「耐心」。不過Google在進入中國時也強調過耐心,但最終選擇了退出。對LinkedIn中國來說,心態或許比戰略更為重要。

中文版上線遵循MVP****原則

發布中文版名為「領英」的網站,對LinkedIn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但這次發布的網站並非完美。

對此,沈博陽表示,LinkedIn中國的產品發布會遵循MVP原則,即先發布一個基本功能可用的產品,然後進行改善。這也是LinkedIn創始人、董事長里德•霍夫曼(Reid Hoffman)非常推崇的產品發布原則。

「我們這次主要是做了中文化,在一些地方連接了騰訊微博和微信。但是你會發現有一些英文版的功能缺失了,因為並不適合中國用戶,這些是我們未來要改進的。」沈博陽說。同時,LinkedIn也計劃為中國用戶服務的伺服器搬到中國,一方面改進瀏覽速度,同時也適應中國互聯網監管需要。 

社交網站能否做成,用戶量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但LinkedIn中國並不打算做太積極推廣來吸引用戶,而是希望透過產品和品牌,讓網站用戶能有機增長。沈博陽表示,互聯網服務都有網絡效應,容易形成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的局面,一旦服務做好了,就會像黑洞一樣吸引用戶。

沈博陽並不願意過多評價中國其他商務社交網站,但他表示這些網站沒有做到非常成功的一個原因-有LinkedIn的存在。雖然LinkedIn之前並未進入中國,但仍然吸走了大量有商務社交需求的用戶,尤其是高端用戶。

對於商務社交來說,高端用戶有其重要性。這些人更有影響力,更能夠吸引其他人的加入。同時,LinkedIn為企業提供人才招聘解決方案來獲得收入,高端用戶對企業的吸引也更大。

雖然LinkedIn在中國成功必須要本土化,但是沈博陽並不打算一下子讓LinkedIn變得非常「在地」。他表示,LinkedIn在中國發展初期還是會主打英文名,因為現在來說,用英文名更能喚起用戶的品牌感知。

近期重點仍為團隊

對於任何一家公司來說,團隊都是最重要的,對LinkedIn中國來說,找到合適的領導者更是重要。

沈博陽透露,LinkedIn為了進入中國,非常認真的調研了兩年,而他也是兩年前第一次和LinkedIn接觸。「當時我在做糯米,並沒有離開的打算。不過他們說的是從我這裡了解一些中國互聯網的情況,於是當做交朋友和他們聊聊。」沈博陽說。

真正讓他開始考慮LinkedIn的工作機會,是在2013年下半年。2013年8月,百度宣布收購59%糯米網股份。這讓沈博陽在糯米網所扮演的角色會發生變化。另一邊,LinkedIn也加快了入華的腳步,他們需要一個合適的領導者。

2013年9月左右,沈博陽和LinkedIn執行長傑夫•韋納爾(Jeff Weiner)以及創始人兼董事長里德•霍夫曼(Reid Hoffman)見面。韋納爾說:「LinkedIn的使命是連接世界上所有職場人士,讓他們的工作更有效率並幫助他們成功,如果不能連接中國,那麼這個使命就得改了。」

這一席話深深打動了沈博陽,回國後他便開始準備從糯米網離職,並於今年1月1日正式加入到LinkedIn。這標誌著LinkedIn入華已經進入衝刺階段。

沈博陽的LinkedIn檔案裡有他所有工作記錄。在加入LinkedIn之前,他服務過最重要的三家公司分別是Yahoo、Google和糯米。擔任過技術、管理、商務拓展、創始人等多個角色。Google的工作經歷幫助沈博陽累積了跨國公司的工作經驗,而糯米的人人公司,則讓他有了在大公司創業的經驗——LinkedIn中國兼有這幾項特質,也讓沈博陽成了最合適的LinkedIn中國區總裁人選。

LinkedIn中國是由LinkedIn聯手國內兩家投資公司紅杉中國和寬帶產業基金共同成立,這讓LinkedIn不僅僅是跨國公司,同時也更像一家本土創業公司。聯手國內投資機構進入中國,當初亞馬遜 AWS入華也是如此。

「這種方式可以讓LinkedIn中國獲得LinkedIn全球的支持,同時也能向創業公司一樣運作。」沈博陽說。另外,沈博陽直接向韋納爾匯報,並且每周有一次和韋納爾、霍夫曼分別一對一溝通的機會。這也讓LinkedIn中國可以更靈活同時更受重視。

對沈博陽來說,當前最重要的事情仍然是團隊的組建。他表示,雖然LinkedIn是國際公司,但除了直接向他匯報的員工,其他員工都沒有英語要求。「中國有很多人才,但是加上英語這一項,可能三分之二都被擋在了外面。我們還是一家中國公司,我也不希望以後大家開會用的語言是英文。」他說。

出自騰訊科技

關鍵字: #LinkedIn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彰化,是活的!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源創圓,看交通、建設、生活等多方面向,如何從300年中轉譯甦醒,令過去翻頁至今,創建未來!
彰化,是活的!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源創圓,看交通、建設、生活等多方面向,如何從300年中轉譯甦醒,令過去翻頁至今,創建未來!

2025台灣設計展將開展!本次由彰化縣政府建設處 陳昌茂處長與策展人何來香,共同聊聊「圓未來之行」展覽與其背後的城市發展與公共建設,時代帶來了哪些蛻變與機會,彰化的未來,會是什麼模樣?陳昌茂處長談到:「先輕鬆聊聊彰化最為人知的印象吧,許多外地人提到彰化,就是控肉飯與肉圓,美食旅遊確實是大家的共同嗜好,但是否有其他的深度內容,能給大眾重新認識彰化的機會?『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就是一個好契機。

圓未來之行,與城市一起成長:你所知道的彰化,它是什麼?

300年來的發展,彰化的農業與工業在國內甚至國際都佔有舉足輕重的角色,半工又半農的發展成了城市獨有特色,在行政區劃及地方制度的調整下,縣市間的城鄉差距造成了資源上的落差,因此,政府近年於交通、城市規劃與建設上積極推動許多計畫,此次的展覽為的就是讓民眾看見設計中與蛻變進行中的彰化,包含:彰化交流道的農業區解編、國民運動中心興建、規劃與建設八大生活圈轉運站及全國首創的長照衛福大樓等等,從交通、建設面改善實質生活,正是此次展覽核心,透過時代回顧轉譯為當代及未來發展能量,讓彰化充滿地方鮮活的發展魅力。」

策展人何來香說起,『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時間、轉譯、共創為展出主軸,將時間梳理成「過去─現在─未來」,包含:源(回顧記憶與成長記號)、緣(轉譯與生活)、圓(圓未來城市之貌)、合(共創未來),一如處長所說,將300年的背景梳理轉譯,在「交通、建設、生活」呈現,將其佈局為:三個室內展區X一個戶外展區,透過線上互動與實體呈現,讓彰化時代(過去─現在─未來)逐漸活起來,從低調走向鮮活光亮,「現在」,正是未來的縮影與定錨力量。

圖二.jpg
「圓未來之行」兩大重要推手:策展人何來香、彰化縣政府建設處陳昌茂處長。
圖/ 彰化縣政府

四大展區表述「三源一合」:未來可以被共創,一同設計理想的生活模樣

『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共有四大展區,規劃為:源(記憶之源)、緣(轉譯之間)、圓(未來城市)、合(共創未來),同時串接著「時間:過去─現在─未來」的脈絡線,一覽城市的成長姿態。走進展區,開始從「過去」中逐漸甦醒,壓艙石、鐵道枕木等建材文物彷若時光倒流,將觀展者帶回記憶之源,透過佈局中的架構語言,從最微觀的建築元素開始見證曾經,呈現彰化的移居風光;來到「現在」,城市逐漸有了治理與變化,交通疏通了生活與流動,當下的建設創造了更多的「宜居」,像是:「共生共享」,表述著近年的建設成果,如:交通樞紐轉運站、伸港青年住宅、鹿江綠建築,以及老屋改造返鄉青年創業案例等,透過不同形式的交通、城市建設的延伸,以延續更多的綠化、永續、教育與建築示範及全齡照顧與幸福範例城市、共融場域等,舒展著彰化的此刻宜居。
而「未來」正在萌發的可能性,則以情境式劇場呈現城市建設藍圖,置身體驗充滿希望的願景,陪伴居民一起邁向未來。

圖三.jpg
員林市衛生所暨長照社福大樓新建工程拿下第23屆公共工程建築工程類金質獎,建築採全齡化無障礙、節能減碳設計。
圖/ 彰化縣政府

陳昌茂處長與策展人何來香提到,「未來城市」象徵著:綻放、圓滿、快捷與新鮮,展區整體風格呈現現代、乾淨、溫暖的未來感,此區域特別設計一個共創互動環節,以大尺度的城市規劃角度出發,邀請觀展者共同打造屬於彰化的未來城市,透過彰交特定區為城市共創背景,觀展者能透過平板互動,依需求、喜好選定主題類型與建築,如:該區域希望如何發展?公園綠地(共融公園、生態濕地)、產業經濟(百貨商場、研發大樓)、休閒育樂(美術館、圖書館等),民眾意見將由 AI 即時生成建築並影響城市發展指數,進而反思發展過程中經濟建設與生活環境的平衡取捨,最終會將互動成果整理成報告做為縣府施政參考,此區域的未來,將是共創而生的實驗計畫之一。而代表「合」的「戶外串聯區」,則是由在地師生以自然素材共創的「魚的肚子是我們的生活」,延伸探索永續、自然、未來想像及綠色療癒,令「圓未來之行」參與民眾跨域孩童到成人,擁抱接納多齡意見,讓想像活躍充滿新鮮生命力。

彰化的蛻變,是成長留下的獨特印記──未來,由我們共創

有趣的是,『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本次展出地點為:彰化縣立鹿江國際中小學,它不僅是彰化首間公辦的雙語學校,也確定籌設高中部,以接軌國際的教育為目標。當展區中的時間(過去─現在─未來)與交通、建設、生活相互交融與牽連,讓每個時代的彰化,蛻變都因成長而留下獨特印記。從海洋(船運、通商)而生的彰化,在展覽中扣回海洋生態的共創溯源反思。

圖四.jpg
鹿江國際中小學新設高中部,預計117年學年度正式招生。
圖/ 彰化縣政府

陳昌茂處長認為,彰化的發展不必然要同於其他城市,當然也不會是其他城市的翻版,因為彰化有自己的專屬發展模式。期待透過此次展覽與共創,讓民眾與我們一起共同體驗最宜人與舒服的生活輪廓與幸福感受以及發掘彰化未來的無限發展可能;策展人何來香笑著分享,彰化是全球百大幸福城市的銀牌級城市,很期待各地民眾來參觀,重新感受彰化,並與群眾一同共創彰化。延續這樣的願景,彰化縣長王惠美也分享:「縣府其實一直在思考,如何擘劃下一個百年都市發展願景,讓民眾的生活變得更好,外移的人口逐漸回流。這些交通、城市建設的規劃、執行與聆聽大眾意見,都是為了一同探索未來、共同創造大家真正嚮往的生活」。

圖五.jpg
彰化縣長王惠美與縣府團隊積極規劃下一個百年都市發展願景,打造最宜居 幸福的城市。
圖/ 彰化縣政府

採訪・撰文/楊喻婷

【彰化縣政府 廣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