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一定回應!白宮網路連署網站「We the People」
總統一定回應!白宮網路連署網站「We the People」
2014.03.30 | 創業

建立死星、沒收小賈斯丁綠卡?白宮回答你!

有物曾介紹過的「We the People」,聽起來像是 60 年代金恩博士的「I have a dream」,實際上是白宮的連署網站。任何人對現況不滿,都可以在 We the People 網站上發起連署。只要在 30 天內連署人數超過 10 萬人,白宮就會發表一份正式的文件,回應你的訴願,並將訴願送到相關部門。

在 We the People 網站上,令人最印象深刻的連署便是「建立死星」。連署人數超過 3 萬 4 千人。死星原是電影《星際大戰》中的星球。而白宮也正式回應,解釋為何建立死星不可行。首先,死星造價高昂;當務之急是減少赤字,不是增加赤字。其次,在電影中,主角開著戰機將死星摧毀 — 白宮為什麼要建造一個不堪一擊的星球?白宮煞有其事的回應也讓這則新聞更加有趣。

螢幕快照 2014-03-24 下午12.33.41

另一個著名的例子是小賈斯丁。由於他形象太差,有人在 We the People 網站上發起了「取消小賈斯丁綠卡」的連署,響應人數高達 26 萬人。彷彿可以聽到美國公民吶喊著「我們不要這樣的公眾人物,你請回吧」。幾年前台灣 Makiyo 打人風波延燒時,台灣網友成立的「反 Makiyo 官方粉絲團」也達 18 萬人。

重要的議題

然而如果 We the People 僅達成了建造死星或驅逐小賈斯丁,那只能說金恩博士的理想早已實現,美國是個不需要再改善的桃花源。

We the People 上的請願最大宗仍離不開人權、公民權利以及外交政策議題。不是所有的請願都是來亂的。在眾多請願中脫穎而出的,還有美國電子通訊隱私權法案(ECPA,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s Privacy Act)的改革。請願者主張美國國家安全局(NSA)以打擊犯罪為理由,對人民的監控令人擔憂。

雖然 NSA 聲稱透過監聽,遏止了許多恐怖犯罪;反對者卻認為投入的資源並不符合比例原則,讓人擔心隱私權及言論自由被控制。請願者訴求立法加速 ECPA 的改革,請願人數超過10萬人。

群眾暴力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若小賈斯丁真的被沒收綠卡,可說是一種群眾暴力。另一個請願主張赦免 Edward Snowden,認為他是英雄。此請願也有 15 萬人響應。另外凍結烏克蘭政府官員在美國的賬戶也有 14 萬人支持。

換個角度想,這很像古希臘的陶片流放制。希臘雅典時期,凡 20 歲以上男子都擁有一個陶片,可以將流放的人名字寫在陶片上,投票驅逐出境。在網路上,誰擁有陶片?除了鄉民、屌絲,少數族群、弱勢族群有力量透過 We the People 發聲嗎?

白宮改造郵政、華爾街

隨網路興起,郵政系統年年虧損,在 2010 年的累積虧損高達 85 億美元。於是人民請願,希望能夠維持郵政系統的健康體質。除了要求政府維持 6 天的郵件遞送服務之外,希望不要用砍預算、裁員的方法紓困。

白宮則決定自 2013 年起,將一般信件從原本 7 天,變成彈性的 5 天;限時信件則維持不變。白宮並要求在推動新方案的同時,也必須顧慮郵政系統員工的生計。

其實白宮的政策和人民的訴求不完全相同。白宮的方案除了減少成本之外,似乎不太具體。

改造華爾街

白宮也對改造華爾街的連署發表了回應。連署人希望能夠切割投資銀行和商業銀行,以確保消費者權益。

白宮承諾透過立法保護消費者以及將資訊透明化。白宮不但確實成立了 Single Consumer Watchdog Agency,保護消費者在貸款時的權益,並要求銀行持有一定數量的資金。當債務人還不出錢時,銀行可用這筆錢支付,而不是一味向納稅人要求紓困。

關注不等於解決

若觀察白宮的回應,會發現主要還是針對已經在進行的法案提出說明。也就是說一個議題越多人關注,和是否會得到回應並沒有絕對的關係。

或許就如同郭台銘所說:「民主是最沒有效率的管理」。難怪白宮只能保守的說會「回應」大家的連署,而不是「實現」大家的連署。否則哪天真地非得建造死星不可了。

台灣的 We the People

反觀台灣,人民連署該透過什麼管道?總統府設置的「國是論壇」、「民意信箱」網站門可羅雀,因為政府只保證當做「施政方向參考」。不像白宮,明訂連署人數高達多少就給予回應。相較之下,We the People 不但幫人民減去繁複的連署手續和募款活動,還幫美國政府直接找到民意。

從都更案到洪仲丘,從美麗灣到服貿,越來越多人選擇在網路上串聯、動員,直接上街頭。透過社群網站的力量,讓議題火速延燒。網友們首先發難,電視台隨後(或者說緩慢)跟進。然而網路的傳播速度快,也帶來許多新的問題。

表面上網路讓每個人都有發言權。比起電視媒體,網路的資訊更加多元,可以將議題帶到更深入的討論,不再侷限於鏡頭下的場面。可是越多聲音,也代表聲音越不容易被聽見。深入討論往往需要閱讀大量文字。學生、學者、官員、企業主、勞工,甚至自己搞懂協議內容。這麼多不同聲音、不同立場,大家有耐心看完嗎?

網路串連平台可能是一個凝聚議題,進行「假投票」的場所。就像募資平台 flyingV 瞬間募得 600 多萬在紐約時報上買「反服貿黑箱運動」廣告(現已下架),就相當程度的反應了當下的民意(而且是願意付錢的民意)之所向。即便對當權者來說,這都不是洪水猛獸;反而是可以及早察覺民意,及早反應的工具。

出自有物報告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在台灣,投資的第一步往往不是研究市場,而是跑流程。投資人首先要開立證券戶,過程中還得額外申辦一個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如果同時往來多家券商或涉獵不同金融商品,手上的交割戶就會越開越多,久而久之,資金與投資收益被分散在不同帳戶,不只增加管理難度,一旦忙碌忘了轉帳、交割戶餘額不足,還可能面臨違約交割的風險。

這套交割制度雖然保障了交易安全,卻也讓不少投資人覺得進場門檻比想像中更繁複,投資體驗因此大打折扣。永豐金證券總經理蘇威嘉表示:「永豐金證券很早就觀察到這個市場痛點,在『分戶帳』服務上路後,我們看到一個能夠改善流程痛點、讓投資管理更有效率的機會。」

為此,永豐金證券推出「資金管理帳戶」,以「投資錢包」的概念重新整合投資人的金流,讓投資人透過單一帳戶即可掌握各項投資的資金流入與收益,不必在多個交割戶之間切換,讓投資管理變得更直覺、更便利,也讓投資績效更容易被看見。

創新1》開證券戶不必再加開銀行戶

蘇威嘉進一步說明,資金管理帳戶為傳統證券交易流程帶來三個創新,其中最核心的一點,就是讓投資人能夠直接使用自己原有的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

目前永豐金證券已串接25家銀行,投資人可以從中選擇慣用帳戶進行綁定,而且整個綁定流程都能透過手機App完成。對於新手投資人而言,開立證券戶後就能直接開始投資,不需要再跑一次銀行申辦交割戶;至於已在永豐金證券交易的客戶,也能改用自己最熟悉、最常使用,甚至具有特殊意義的銀行帳戶進行交割,讓投資相關的金流能在同一帳戶中運作,大幅提升管理效率。

創新2》自動授權扣款、降低違約交割風險

在資金管理帳戶的基礎上,永豐金進一步從使用者體驗出發,以eDDA電子直接扣款授權機制為核心,提供自動授權扣款與入金申請兩大功能,打造證券交易流程的第二項重要創新,不僅省去投資人在不同App間切換的麻煩,也能避免因為忘記轉帳或餘額不足所導致的違約交割風險。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表示,只要完成自動授權扣款設定,日後投資人在進行台股現貨交易時,系統會自動確認資金管理帳戶的餘額、是否足以支付「台股T+2日交割款」,若餘額不足,系統會自動從事先約定的銀行帳戶將差額轉入資金管理帳戶(投資人須確保約定銀行帳戶內有足夠資金),以確保交割順利完成。

永豐金證券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
圖/ 數位時代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形,交割前一天的帳戶餘額明明足夠,但隔天一早若剛好遇上信用卡、水電費等費用自動扣款,恐會造成交割款不足」高政雍認為,對投資人來說,若因帳戶上的小疏忽而傷及自身信用紀錄,實在非常可惜,因此,永豐金證券希望藉著資金管理帳戶,協助投資人從根本來避免這類痛點。

至於「入金申請」,凡完成自動授權代扣設定,爾後投資人只要打開永豐金證券大戶投 App的資金管理帳戶專區,就能直接點擊「入金申請按鈕」,把資金從綁定的銀行帳戶匯入資金管理帳戶,免額外再透過網銀App進行轉帳程序,且單筆匯入與匯出的上限皆為 5,000 萬元,不僅轉帳更方便,目前更不收取匯款手續費,長久累積下來,可以為投資人省下一筆不小的支出。

(備註:資金管理帳戶推廣期間,申請出金及授權扣款入金之銀行間通匯費用由永豐金證券負擔,惟永豐金證券日後保有優惠方案調整之權利。)

創新3》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資金管理更Easy

資金管理帳戶所帶來的第三項重要創新,是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無論投資人是買賣台股、美股、港股,採取定期定額或定股方式布局美股與台股,甚至進行台股的融資融券、申購競拍、有價證券借貸等交易,都能以資金管理帳戶完成交割;唯海外股票目前僅支援新台幣交付,未來則將視市場需求持續擴充。

過去,台股和複委託交易往往得綁定不同銀行帳戶,導致投資人必須在不同帳戶間反覆調度資金,不僅繁瑣,也容易在忙碌時漏轉、轉錯,增加管理難度。如今,只要透過一個帳戶即可支付所有交易往來,真正從源頭簡化了跨市場投資的資金管理流程。

化身投資錢包,重塑投資人的金流管理方式

蘇威嘉強調,永豐金推出資金管理帳戶服務,不僅是為了優化證券交易流程、提升投資人的操作體驗,更希望重新定義投資人在數位時代的投資管理方式,讓這個帳戶真正化身為「投資錢包」,一來協助民眾將投資資金從日常收支中獨立出來,二來完整記錄投資金流的變化軌跡,使投資績效、資產變動一目了然,還能逐步養成更有紀律、更有效率的投資習慣。

舉例來說,使用資金管理帳戶的投資人,可以再進一步於永豐金證券的豐存股平台,使用股利再投入功能。爾後當股利發放至資金管理帳戶時,只要沒有出金申請,即可將配發股利留在資金管理帳戶中,讓系統協助執行定期定額策略的同時,還能將配發的股利自動再投入市場,確保每一筆投資績效都有望創造複利,成為累積資產增值的一部分,避免發生股利回到日常使用的銀行帳戶後「不小心花掉」的狀況。

(備註:股利再投入功能及適用範圍,依豐存股平台公告為主)

目前,資金管理帳戶上線雖然只有一個月時間,但使用率已突破 20%,顯示投資人對更直覺、整合式的資金管理方式有明顯需求。蘇威嘉表示,未來,永豐金證券將持續優化相關功能並擴大應用場景,讓投資人能以單一帳戶完成資金集中、靈活調度與多市場交易,全面提升理財效率與使用體驗。

為鼓勵更多用戶體驗資金管理帳戶,永豐金證券也設計了「過關打怪」式的互動行銷活動,只要在活動期間完成指定任務,就有機會獲得限量900 元的股票禮品卡,還能參加iPhone17 Pro Max等好禮抽獎。若想提升投資效率、改變過去繁瑣的資金管理模式,現在正是申請資金管理帳戶的好時機。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