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眼鏡使用心得~讓資訊與真實世界緊密互動
Google眼鏡使用心得~讓資訊與真實世界緊密互動
2014.04.15 | 技能

有追蹤我的社群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前陣子我拿到自己十分好奇的 Google Glass 實際測試,這次因緣際會跟瑞竣科技的 Ed 借到 Google 眼鏡把玩頗長一段時間,在這段實際使用的經驗裡,我要老實承認,自己不好意思在通勤時間、社交場合戴上「醒目的」 Google 眼鏡,但是, Google Glass 也非嘗鮮一下就會膩的玩具,在這段使用時間裡,有幾個應用情境確實觸動了我對科技現在與未來的想像。

其中有一次在週末裡我嘗試戴上 Google 眼鏡去爬山運動,一路上我一邊欣賞風景一邊用語音命令眼鏡指出下一條轉彎的道路,提著外套、包包的手不用手忙腳亂來拿出手機,行動科技的即時導航資訊這次直接出現在我的「眼前」,這讓我感受到 Google 眼鏡很有機會成為一個「有用」的行動裝置。

不只是一開始的新鮮驚奇,隨著每一天嘗試 Google Glass 的各種應用,我也確實開始想像這款未來設備對生活的可能幫助。

「 Google 眼鏡」立基於現在的行動技術、雲端服務,但和智慧型手機不同的是:

1.帶上眼鏡後「雙手被解放出來」可以進行更多行動。
2.行動中這將會是一個「更即時的記錄與通訊」工具。
3.因為這一次智慧型裝置和你的眼睛看到同樣的世界,並且最重要的是 Google Glass 「把數位資訊植入你的所見世界」,網路能夠和真實世界產生非常深入的交互作用。

[![](http://1.bp.blogspot.com/-Zp8v26jjCQ0/U0P5qZZfeiI/AAAAAAADYvA/NTOjaHWWjDM/s1600/Google+Glass-04.jpg)](http://1.bp.blogspot.com/-Zp8v26jjCQ0/U0P5qZZfeiI/AAAAAAADYvA/NTOjaHWWjDM/s1600/Google+Glass-04.jpg)

一、 Google 眼鏡初體驗

當然,目前 Google 眼鏡都還是處於測試機的狀態,或許以後還會有許多改進,而我只能就目前 2014 上半年實際應用的狀態來做分享。

「 Google Glass 眼鏡」的上手非常簡單,在還沒摸到前以為有什麼複雜的步驟,但實際上就是透過在你的 Android 手機上安裝 My Glass App,然後啟動眼鏡後透過手機藍牙來認證 Google Glass 的所有權,這樣一來這支 Google 眼鏡就會以你的 Google 帳號啟動,成為「你的專屬眼鏡」。

而第一次啟動 Google Glass 時,在眼鏡的螢幕裡就會開始有互動影片教你怎麼使用眼鏡。

[![](http://1.bp.blogspot.com/-Ex7luigvh6g/U0P5pegETQI/AAAAAAADYuo/q04QJYDJKG4/s1600/Google+Glass-01.jpg)](http://1.bp.blogspot.com/-Ex7luigvh6g/U0P5pegETQI/AAAAAAADYuo/q04QJYDJKG4/s1600/Google+Glass-01.jpg)

Google 眼鏡大多數使用情況必須有網路連線,就跟現在的手機一樣,不過因為沒有 SIM 卡安裝空間,所以必須使用 Wi-Fi ,這也表示如果你想隨身行動時使用 Google Glass,或許你還是必須帶著智慧型手機並且開啟熱點分享。

因為 Google Glass 沒有鍵盤可以輸入密碼,所以無線網路連線並非可以隨意連結,目前的設計是一定要在電腦前,透過電腦端設定好無線網路的密碼,讓 Google 眼鏡去拍下密碼的 QRCode,才能正式認證這個無線網路的連線。

除了有網路才能使用許多雲端功能外, Google Glass 也需要用藍牙和手機連線,這時候才能透過 Google 眼鏡使用像是電話通話等功能。

[![](http://2.bp.blogspot.com/-ByyLR3vTXMs/U0P5pkIzRCI/AAAAAAADYus/EkV844bknEA/s1600/Google+Glass-02.jpg)](http://2.bp.blogspot.com/-ByyLR3vTXMs/U0P5pkIzRCI/AAAAAAADYus/EkV844bknEA/s1600/Google+Glass-02.jpg)

不過 Google 眼鏡也並非不能離線使用,像是一些郵件訊息、新聞卡片都會在有網路時離線下載到 Google Glass 中,沒有網路的狀態下還是可以查看這些資訊。

另外 Google Glass 也內建了 12 GB 左右的空間,像是拍照、錄影功能都可以在離線的時候使用。下面就是 Google 眼鏡拍下的照片,可以看到效果其實還不錯。

而且 Google 眼鏡拍下的照片、影片,都可以在連接 Wi-Fi、充電時,自動上傳到你的「Google 相簿」備份。

[![](http://3.bp.blogspot.com/-gv9A31augQg/U0P5yUXwJkI/AAAAAAADYxs/in_T_K9iD9k/s1600/Google+Glass-25.jpg)](http://3.bp.blogspot.com/-gv9A31augQg/U0P5yUXwJkI/AAAAAAADYxs/in_T_K9iD9k/s1600/Google+Glass-25.jpg)

Google Glass 本身帶在頭上不會感覺到太大的重量負擔,我甚至本身有帶眼鏡,就這樣直接加上 Google Glass 也都還在可以接受的承受範圍。

我們是怎麼看到 Google Glass 的資訊卡片內容呢?Google 眼鏡的螢幕透過一組投射的菱鏡出現在前方的透明立方柱中,下面這張照片裡,你可以看到螢幕出現在立方柱裡的樣子。

而透過這樣的折射,當眼睛看向立方柱的螢幕時,會感覺螢幕好像距離自己有一段距離,就類似本文中截圖裡,出現在右上方的 Google Glass 畫面那樣的感覺,確實可以在真實世界中清楚看到卡片上的內容。

[![](http://2.bp.blogspot.com/-XiBJdWkP-RE/U0P5rHIhygI/AAAAAAADYvQ/wbwVW_DM1v4/s1600/Google+Glass-06.jpg)](http://2.bp.blogspot.com/-XiBJdWkP-RE/U0P5rHIhygI/AAAAAAADYvQ/wbwVW_DM1v4/s1600/Google+Glass-06.jpg)

而 Google 眼鏡的操控方式主要依靠滑動手勢和語音命令為主。利用手指在右方鏡框的上下前後滑動,可以控制卡片功能。而所有的輸入則必須依靠語音,你也可以利用語音直接傳達與呼叫命令,目前這部份當然只支援英文語音。

當然 Google 眼鏡也設計出了一些感應互動操作,例如可以透過抬頭來開啟、關閉眼鏡螢幕。

[![](http://3.bp.blogspot.com/-1bwMkdj427I/U0P5qtPoshI/AAAAAAADYvM/9fCR6_0JZC8/s1600/Google+Glass-05.png)](http://3.bp.blogspot.com/-1bwMkdj427I/U0P5qtPoshI/AAAAAAADYvM/9fCR6_0JZC8/s1600/Google+Glass-05.png)

Google 眼鏡因為沒有鍵盤,一切都要「語音控制」(目前只支援英文),所以眼鏡本身功能的管理,全部都是以手機端的 App、 網頁端的 My Glass 網站來進行。

我們可以進入 My Glass 的網站去清除眼鏡資料、尋找眼鏡,或是在眼鏡上安裝 App,以及 Google Glass 上各種 App 的帳號功能設定,也都是需要在網頁端先完成。

[![](http://2.bp.blogspot.com/-jI81Xtu6PRY/U0P5ra9DWjI/AAAAAAADYvo/x5Fbm3pi-As/s1600/Google+Glass-07.png)](http://2.bp.blogspot.com/-jI81Xtu6PRY/U0P5ra9DWjI/AAAAAAADYvo/x5Fbm3pi-As/s1600/Google+Glass-07.png)

二、 Google Now 與 Google 眼鏡完美搭配

前面的初體驗主要分享 Google Glass 在硬體上使用的感覺,以及使用的某些侷限,雖然看起來沒有鍵盤輸入等進階功能,但 Google 眼鏡一開始的設計也就是一個更聰明、更即時、更簡便的隨身智慧型助理,而非正式工作的行動裝置或電腦。

因此在正式進入 Google Glass 真實應用的介紹時,首先我要講的當然就是「 Google Now」。

Google 眼鏡或許正是最能表現  Google Now 強大威力的裝置。

[![](http://4.bp.blogspot.com/-Kgn0eHs1E8o/U0P5rk8L4GI/AAAAAAADYvk/sVf9q824QfU/s1600/Google+Glass-08.jpg)](http://4.bp.blogspot.com/-Kgn0eHs1E8o/U0P5rk8L4GI/AAAAAAADYvk/sVf9q824QfU/s1600/Google+Glass-08.jpg)

例如我測試 Google 眼鏡的頭兩天剛好就遇到自己的生日,這時候 Google 眼鏡上經由 Google Now 自動彈出的生日卡片,確實給我帶來了小小的驚喜。

[![](http://4.bp.blogspot.com/-S1X3r0g641Q/U0P5vM72STI/AAAAAAADYws/Buw-mGVFBRA/s1600/Google+Glass-10.jpg)](http://4.bp.blogspot.com/-S1X3r0g641Q/U0P5vM72STI/AAAAAAADYws/Buw-mGVFBRA/s1600/Google+Glass-10.jpg)

而有用過 Google Now 的朋友都知道,這個智能助理最棒的地方就是「我不用給任何命令,但是 Google Now 會把我當下需要、想要知道的資訊自動推送到我的面前。

而這正好非常的符合 Google 眼鏡的需求,我不用對 Google 眼鏡下命令,但是工作到一半時, Google Glass 上就會自動提示我剛剛結束的喜愛球隊的比賽結果。

[![](http://4.bp.blogspot.com/-SysL4XmgfJ0/U0P5r3Kw72I/AAAAAAADYvg/J4pLxDgDvLE/s1600/Google+Glass-09.jpg)](http://4.bp.blogspot.com/-SysL4XmgfJ0/U0P5r3Kw72I/AAAAAAADYvg/J4pLxDgDvLE/s1600/Google+Glass-09.jpg)

或者走在路上時, Google Glass 透過 Google Now 卡片,主動提示我「下一個約會行程的地點」、「前往需要的時間」、「前往的路線規劃」、「我應該幾點出發」。

最關鍵的就是我不需要下指令,而是在進行別的行動時, Google 眼鏡就即時把 Google Now 的資訊準確的推送到我的面前並且保證我看到。

[![](http://1.bp.blogspot.com/-FcsFTMf2WbA/U0P5s7FgqdI/AAAAAAADYv8/dKAiarsRg9c/s1600/Google+Glass-12.jpg)](http://1.bp.blogspot.com/-FcsFTMf2WbA/U0P5s7FgqdI/AAAAAAADYv8/dKAiarsRg9c/s1600/Google+Glass-12.jpg)

或者在家裡閒著無聊,這時候 Google 眼鏡上自動彈出「週末的電影時刻表」,當然真的是我家附近最近的電影院、最近的幾個電影放映時間。

[![](http://2.bp.blogspot.com/-qwe8HZbIbL4/U0P5tHfHOvI/AAAAAAADYv0/6ztSDJygvXI/s1600/Google+Glass-13.jpg)](http://2.bp.blogspot.com/-qwe8HZbIbL4/U0P5tHfHOvI/AAAAAAADYv0/6ztSDJygvXI/s1600/Google+Glass-13.jpg)

而最基本的天氣預報等 Google Now 資訊,當然也都在 Google 眼鏡上可以隨時讀取。

我感覺只要 Google Now 持續的強化(目前也確實如此),那麼 Google 眼鏡就會是最能代表 Google Now 的設備, Google Glass 也會因為 Google Now 而成為「有用的智能助理」。任何我接下來需要的資訊、行動,都可以隨時、即時、自動的彈出在我的眼前,並且讓我決定如何互動。

試著想想看,下次旅行途中到了吃飯時間,這時候 Google 眼鏡自動浮現最靠近、最值得推薦的餐廳,並且幫你導航,這不是很有趣的數位資訊與真實世界緊密結合的互動嗎?

[![](http://3.bp.blogspot.com/-3QdFpzfFu1E/U0P5tjZbpxI/AAAAAAADYwE/9O34iGP6tnQ/s1600/Google+Glass-14.jpg)](http://3.bp.blogspot.com/-3QdFpzfFu1E/U0P5tjZbpxI/AAAAAAADYwE/9O34iGP6tnQ/s1600/Google+Glass-14.jpg)

三、 Google Glass 的即時通訊

當然, Google Glass 也會是一個很棒的通訊工具,可看作你的藍牙耳麥的超級進化版。

透過藍牙與你的手機連結後, Google 眼鏡真的可以幫你接電話、講電話,甚至呼叫手機通訊錄、控制撥打手機電話,而我的雙手可以繼續進行我的工作與行動,只要語音命令就可以讓 Google Glass 完成電話撥接。

而眼鏡的螢幕裡還可以呈現出電話中的聯絡人照片。

[![](http://2.bp.blogspot.com/-h1zb3nrKG_M/U0P5uKwAQYI/AAAAAAADYwM/WMVBDvrN1Vs/s1600/Google+Glass-15.jpg)](http://2.bp.blogspot.com/-h1zb3nrKG_M/U0P5uKwAQYI/AAAAAAADYwM/WMVBDvrN1Vs/s1600/Google+Glass-15.jpg)

除了打電話, Google 眼鏡也可以安裝 Gmail App 後進行郵件收發,會在收到新郵件時提醒,我可以從眼鏡螢幕中打開郵件查看內容,也能直接回信。

[![](http://4.bp.blogspot.com/-YZCFv6HGBDo/U0P5uUyWcjI/AAAAAAADYwU/AILxY-RUrSI/s1600/Google+Glass-16.jpg)](http://4.bp.blogspot.com/-YZCFv6HGBDo/U0P5uUyWcjI/AAAAAAADYwU/AILxY-RUrSI/s1600/Google+Glass-16.jpg)

如果安裝社群 App 後,還能從眼鏡接收到來自社群好友的最新訊息。

[![](http://3.bp.blogspot.com/-22Qly-61PGI/U0P5vB0VL_I/AAAAAAADYwo/E3cZ9n_uHMA/s1600/Google+Glass-18.jpg)](http://3.bp.blogspot.com/-22Qly-61PGI/U0P5vB0VL_I/AAAAAAADYwo/E3cZ9n_uHMA/s1600/Google+Glass-18.jpg)

除了基本的這些通訊功能外, Google 眼鏡在通訊上最有魅力的當然就是「視訊通話,利用「 Google Hangouts 」撥打免費的網路視訊電話給朋友,這時候我可以在右上方的眼鏡螢幕裡看到朋友的視訊動畫,而朋友則可以「看到我眼睛看到的世界」。

例如我想要和朋友分享眼前正在做的某件事情,只要用 Google 眼鏡打開視訊通話,那麼朋友就能同步看到我所看到的東西。

[![](http://2.bp.blogspot.com/-V6bi8xg_paU/U0P5uiuGvyI/AAAAAAADYwg/oP4frcUHcwY/s1600/Google+Glass-17.jpg)](http://2.bp.blogspot.com/-V6bi8xg_paU/U0P5uiuGvyI/AAAAAAADYwg/oP4frcUHcwY/s1600/Google+Glass-17.jpg)
 

四、 Google Glass 與真實世界的即時互動

Google Glass 作為一個螢幕裝置,最厲害的一點就是把「我所看到的世界」和「我想看到的資訊」融合在一起,我不是低下頭來查看資訊時就會錯過眼前正在發生的事件,而是兩者可以並行不悖。

這或許會是 Google 眼鏡最有發展力的特色。

例如當我正在觀賞一步電影,想要查看電影裡的某個知識,我不需要把眼睛離開正在觀賞的影片,只要用語音命令 Google 眼鏡:「 OK Glass, Google 」,然後說出我想查詢的關鍵字,就可以同步在「眼前」看到查出來的答案,並且與同樣在眼前的電影對照。

[![](http://1.bp.blogspot.com/-7LI_qvP9pEo/U0P5vTsHcLI/AAAAAAADYw0/si7JxvTlvwQ/s1600/Google+Glass-19.jpg)](http://1.bp.blogspot.com/-7LI_qvP9pEo/U0P5vTsHcLI/AAAAAAADYw0/si7JxvTlvwQ/s1600/Google+Glass-19.jpg)

大家可以看到前面的照片裡, Google 眼鏡搜尋出來的其實是「 Google 知識圖譜」的內容,什麼是 Google 知識圖譜?歡迎參考:「Google 搜尋知識圖譜 台灣版登場,網路大海的知識漫遊」。

Google 知識圖譜讓你在 Google 搜尋時優先看到「濃縮版圖文解答」,而這樣的特色發揮在 Google 眼鏡上,可以說是相得益彰。

那麼如果想要真的進入某些網頁瀏覽呢? Google 眼鏡也研發出有趣的上網方式,可以捲動網頁、點擊連結、放大縮小內容。

[![](http://2.bp.blogspot.com/-Q9aK3KBm-88/U0P5v1o2esI/AAAAAAADYw8/kKjQ_6LT8QU/s1600/Google+Glass-20.jpg)](http://2.bp.blogspot.com/-Q9aK3KBm-88/U0P5v1o2esI/AAAAAAADYw8/kKjQ_6LT8QU/s1600/Google+Glass-20.jpg)

當然,說到數位資訊與真實世界的緊密互動,最棒的例子還是「 Google 地圖導航」。

在 Google 眼鏡中,搜尋地點後就能啟動 Google 地圖的路線規劃與導航,這時候當我一邊走路,眼前就會出現下一步路徑,當路線沒有變動時眼鏡會自動熄滅,但是一旦要轉彎前,眼鏡就會自動開啟,指示我下一步前進的方向。

我平常旅行時常常用手機來查路線,也因此我特別喜愛 Google 眼鏡直接顯示路線的方式,確實方便具體很多。

[![](http://4.bp.blogspot.com/-n7jpMyIsGRk/U0P5xRklsfI/AAAAAAADYxc/G9zvkomh3U0/s1600/Google+Glass-21.jpg)](http://4.bp.blogspot.com/-n7jpMyIsGRk/U0P5xRklsfI/AAAAAAADYxc/G9zvkomh3U0/s1600/Google+Glass-21.jpg)

Google 眼鏡與真實世界即時互動的最基本,但也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就是:「記錄」。

Google Glass 很有機會成為最棒的照片、影片記錄工具,除了本身拍攝錄影的品質已經不錯外,當空出雙手也能記錄時,那麼可以記錄的想像空間就會非常大,很多正在手做、正在行動的事情也可以被完美的記錄下來了。

 

而經由在 Google 眼鏡上「額外安裝 App 」, Google Glass 與真實世界的互動還有很多延伸應用的空間。

例如安裝一個指南針的 App,那麼 Google 眼鏡就能在旅行時即時指出前進的方向。

[![](http://1.bp.blogspot.com/-RdbxAC5CfP4/U0P5xOZS8pI/AAAAAAADYxY/QIMBwL7S1GM/s1600/Google+Glass-23.jpg)](http://1.bp.blogspot.com/-RdbxAC5CfP4/U0P5xOZS8pI/AAAAAAADYxY/QIMBwL7S1GM/s1600/Google+Glass-23.jpg)

或者安裝一個「即時翻譯」 App, 那麼當「看著」 看板上的外國文字時, Google 眼鏡的螢幕裡會即時出現「我所看到的文字的翻譯」,並且還是使用擴增實境的方式,直接把翻譯結果印到真實世界的看板上。

[![](http://4.bp.blogspot.com/-lEQFwqo0PgA/U0P5wZvhE5I/AAAAAAADYxE/ky2vATWi7gs/s1600/Google+Glass-22+002.jpg)](http://4.bp.blogspot.com/-lEQFwqo0PgA/U0P5wZvhE5I/AAAAAAADYxE/ky2vATWi7gs/s1600/Google+Glass-22+002.jpg)

五、 Google 眼鏡與 App 延伸應用

Google Glass 就跟 Android 一樣,我們可以在眼鏡中安裝各式各樣的 App,只要 App 愈多元,那麼 Google 眼鏡的應用可能性就愈廣。

例如我可以安裝一個 CNN 的 App,這樣我可以一邊工作,一邊即時收看 CNN 最新的圖文、影音新聞,而且為了便於瀏覽, Google 眼鏡可以把這些新聞、郵件、訊息「唸出來」給你聽。

[![](http://4.bp.blogspot.com/-3nqTvP4EN1U/U0P5xrAapeI/AAAAAAADYxk/dDy2gEyzDPc/s1600/Google+Glass-24.jpg)](http://4.bp.blogspot.com/-3nqTvP4EN1U/U0P5xrAapeI/AAAAAAADYxk/dDy2gEyzDPc/s1600/Google+Glass-24.jpg)

或者安裝音樂 App,最好的應該就是 Google Play Music ,這樣我在跑步運動時,只要一個語音指令,就可以讓 Google 眼鏡播放音樂清單。

[![](http://1.bp.blogspot.com/-_4X_6g0IwQc/U0P5zpKC-7I/AAAAAAADYyA/V4Ff4WL4jvI/s1600/Google+Glass-26.jpg)](http://1.bp.blogspot.com/-_4X_6g0IwQc/U0P5zpKC-7I/AAAAAAADYyA/V4Ff4WL4jvI/s1600/Google+Glass-26.jpg)

還是說我在做菜時,安裝一個食譜 App, 就可以一邊做料理,一邊查看眼鏡上即時顯示的食譜,不會手忙腳亂,也不會錯過重要的步驟。

[![](http://3.bp.blogspot.com/-6DOmhTWoeDQ/U0P5ymjuGTI/AAAAAAADYx0/AHnuxHvvVqk/s1600/Google+Glass-27.jpg)](http://3.bp.blogspot.com/-6DOmhTWoeDQ/U0P5ymjuGTI/AAAAAAADYx0/AHnuxHvvVqk/s1600/Google+Glass-27.jpg)

即使在家裡健身運動,只要在眼鏡中安裝健身 App, 就可以從眼鏡裡即時查看虛擬教練的動作指示,甚至透過動態感應追蹤,計算我運動的次數與時間。

這些 App 都已經出現在 Google Glass 的 App 商店,像是這裡提到的料理、運動、音樂、新聞,都是 Google 眼鏡非常適合的延伸應用,也讓 Google Glass 確實有機會成為生活裡真正能解決多種問題的數位穿戴式設備。

[![](http://4.bp.blogspot.com/-Nqa1R-E5kGo/U0P5zAq6WlI/AAAAAAADYx8/GORJBnDje8k/s1600/Google+Glass-28.jpg)](http://4.bp.blogspot.com/-Nqa1R-E5kGo/U0P5zAq6WlI/AAAAAAADYx8/GORJBnDje8k/s1600/Google+Glass-28.jpg)

小結:

生活中的許多行動是連續不斷的,是即時互動的,這時候如果我們要放下手邊的動作來獲得需要的資訊,就會讓整個工作變得不順暢。

而 Google Glass 確實解決了這樣的問題,我可以在泡咖啡的過程查詢咖啡的食譜,搜尋咖啡的知識,但是不停下手邊磨咖啡的動作。

[![](http://4.bp.blogspot.com/-EPT54F8yPgY/U0P5w1LBZGI/AAAAAAADYxM/shR5Fua1MW0/s1600/Google+Glass-22.jpg)](http://4.bp.blogspot.com/-EPT54F8yPgY/U0P5w1LBZGI/AAAAAAADYxM/shR5Fua1MW0/s1600/Google+Glass-22.jpg)

然後我可以很直接的拍下、錄下我的行動過程,而不需要空出一隻手來拿起手機相機。

[![](http://2.bp.blogspot.com/-bIoemfCzJm8/U0P51CQOciI/AAAAAAADYyI/ihgLaZoETII/s1600/Google+Glass-29.jpg)](http://2.bp.blogspot.com/-bIoemfCzJm8/U0P51CQOciI/AAAAAAADYyI/ihgLaZoETII/s1600/Google+Glass-29.jpg)

空出了雙手可以行動,並且把需要的知識以真實世界的視角帶入我們的眼前,讓雲端的資訊與功能,和正在眼前發生的行動融合在一起,這是我的 Google 眼鏡使用經驗裡最讓我驚喜的一部分,也是「數位生活」一個很棒的想像

回到一開始說的,即使目前 Google 眼鏡的造型確實「惹人注意」,但在一些生活中常常發生的特定情境中,例如運動、料理、工作、唸書、玩遊戲等等需要「專業」與「專注」的環境中,我相信結合數位資訊與實體行動的 Google Glass,會有其可以發揮之處,也讓人期待 Google 眼鏡量產的那一天來臨。

出自電腦玩物/esor huang

關鍵字: #Google #數位工具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醫院到工廠,從2B到2C:北醫、光寶、AWS、希達數位以實戰經驗分享碳揭露與AI淨零新路徑
從醫院到工廠,從2B到2C:北醫、光寶、AWS、希達數位以實戰經驗分享碳揭露與AI淨零新路徑

氣候變遷不只是環境議題,而是攸關國際經貿的新政治語言,隨著碳定價時代來臨,去碳化能力將重新改寫全球供應鏈秩序,而這意味著:能源轉型不再只是政府的任務,是每一家企業的必修課。
在這波變局中,光是做好組織碳盤查仍不足夠,領先企業不僅開始管理產品碳足跡、更以AI數據治理提升供應鏈碳管理,例如,光寶科技因應客戶的脫碳淨零路徑積極建立碳足跡資料庫,並號召供應鏈夥伴參與,全面揭露產品碳足跡;以及台北醫學大學攜手希達數位等夥伴取得碳足跡數據與建立標準化的碳排計算方式,更好計算醫療器材設備的碳足跡。
換言之,碳不是被動記錄的數字,而是驅動新價值的槓桿,誰能把減碳轉化為市場優勢,就能在淨零新賽局中掌握主導權。對此,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進一步解釋:「台灣不僅是全球AI硬體重鎮,也積極開發AI應用服務,其中又以「AI驅動的碳排管理」最受矚目,因為,碳排數據龐大、變化快速,單靠人工根本無法處理,唯有借助AI才能即時解析、快速決策,讓永續不只是口號,而是可以落地的營運模式。」
「為實踐台灣2050淨零轉型,透過兩大–科技研發跟氣候法治–治理基礎,以及四個–能源轉型、產業轉型、生活轉型與社會轉型–轉型策略推動12個關鍵戰略,如發展風電/光電、氫能、前瞻能源等,目標是以削減碳排跟碳匯抵減達成淨零目標。」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林子倫如是說道。

2.JPG
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重申減碳的急迫性,並分享:「唯有借助AI才能即時解析、快速決策,讓永續不只是口號,而是可以落地的營運模式。」
圖/ 數位時代

醫療減碳進入關鍵期,AI驅動供應鏈碳足跡管理成顯學

根據國際健康無害組織(HCWH)的統計,全球醫療部門的碳排放量約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 4.4%,這個比例相當於514座燃煤電廠年碳排的總和,其中,超過七成的碳排放來自於醫療的供應鏈(範疇三),例如藥品、器械設備的製造與運輸,以及相關廢棄物的處理,意味著醫療機構光是做好範疇一與範疇二的碳排管理還不夠,必須以供應鏈碳排管理的概念驅動低碳醫療。
「低碳醫療是全球關注的議題,但是,受到三個迷失–推動低碳醫療的成本高、需要更多數據才能展開行動、醫護人員太忙很難參與其中–影響,醫療機構的腳步不一而同,但從統計數據來看,低碳醫療僅需針對藥品、耗材、能源、運輸這些主要排放來源進行改善,即可看到顯著成效。」新加坡國立大學永續醫學中心主任暨教授Nick Watts以英國NHS為例說明,該單位已在2019年的基準下減少61%碳排等,只要從投資能源效率、數位化照護、預防醫療、在地化照護等面向切入、持續前行,即可看到成效。

3.JPG
圖/ 數位時代

台北醫學大學校長吳麥斯表示:「我們的醫療使命是『不傷害』:不僅要治病救人,也要減少對地球的傷害。」再加上環境部於今(2025)年初公告擴大碳盤查適用對象,自明(2026)年起,全國23家經衛生福利部評鑑為醫學中心之醫療機構必須每年定期揭露其溫室氣體排放盤查結果,因此,攜手希達數位等夥伴,透過收攏支氣管鏡、血液透析、核磁共振、雙和醫院健康檢查與冠狀動脈血管攝影等流程的碳排數據資料建立醫療碳排放因子資料庫,之後將進一步擴大到產品碳足跡計算,建立運輸與廢棄物數據庫,目標是在2028年完成三家醫院–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台北市立萬芳醫院–的碳足跡全面揭露。「我們的期許是讓AI驅動的碳足跡管理平台處理繁瑣的碳排數據蒐集、分析等工作,讓醫護人員可以專注於人性化照護服務。」
協助台北醫學大學進行減碳行動的新加坡商希達數位有限公司執行長Torrent Chin表示:「產品的生命週期是固定的:原料、製造、運輸、使用與回收,碳排相對容易蒐集、分析與計算,醫療服務的碳排則沒有明確終點,需要進一步考量耗材、儀器與能源,對於商業模式也著重在服務的教育、旅遊與金融等產業來說,極具參考價值。」

4.JPG
醫療實戰對談,邀請各界重磅貴賓一同交流。左起:數位時代總編輯王志仁、新加坡國立大學永續醫學中心主任暨教授Nick Watts、台北醫學大學校長吳麥斯、新加坡商希達數位有限公司執行長Torrent Chin。
圖/ 數位時代
6.jpg
圖/ 數位時代

製造業淨零突圍的關鍵:從產品碳足跡到循環設計

光寶科技總經理邱森彬表示,商業模式使然,光寶科技的產品碳足跡有90%來自生產製造使用的原料,想要更好落實產品碳排,必須從原物料著手,為了加速產品碳足跡管理,成立希達數位,以巨量數據分析、人工智慧等科學化、系統化的方式著手。「根據統計,我們有1,800萬產品碳足跡活動、19萬個物料,以及3,300個產品系列的資料要處理,若是由外部顧問給予協助,需要100個顧問、花費3年的時間才能完成,但在希達數位的產品輔助下,僅15個顧問、6個月的時間就完成全產品碳足跡揭露,成為全球第一家完成全產品碳足跡揭露的電子製造業。」

7.jpg
圖/ 數位時代

完成全產品碳足跡揭露後,光寶科技發現:每年必須刪減8%二氧化碳量才能在2050年達成淨零碳排,83%二氧化碳來自消費性電子產品跟能源管理,為了更好服務品牌客戶,必須在2030年實踐50%減碳目標,以及19萬個物料中,包材碳排最高,必須即刻行動以高效減碳。「做好全產品碳足跡,我們才可以更精準地推動產品脫碳策略,並且鼓勵供應商一起跳脫框架、共同開發低碳材料。」邱森彬如是說道。
對此,Amazon Web Services(AWS)台灣暨香港企業銷售暨策略方案副總經理謝佳男表示:「產品碳足跡只是第一步,不僅能讓我們知道碳排熱點並採取行動,如降低包材碳排等,更重要的是,可以在產品規劃與設計之初就預測可能的產品碳足跡並予以優化,更好實踐永續營運。」

8.JPG
產業實戰第二場,則邀請到光寶科技總經理邱森彬與AWS台灣暨香港企業銷售暨策略方案副總經理謝佳男,提及從產品碳足跡到循環設計,將為製造業綠色轉型的關鍵。
圖/ 數位時代
10.jpg
圖/ 數位時代

戴爾科技集團永續服務資深總監Bobby Mon Raother表示,該公司自2008年即開始使用再生材料,並在2021年提出Concept Luna,將以循環設計–從設計階段就考慮可修復性、可升級性、材料回收、減少浪費–的概念,如模組化設計、可維修面板、使用再生材料,以及智慧感測與遙測等,藉此延長PC等產品壽命、降低環境衝擊。「在產品碳足跡方面,我們將持續從製造、運輸、能源使用與報廢管理等四個面向切入,積極減少每個階段的碳排放量。」

11.jpg
戴爾科技集團永續服務資深總監Bobby Mon Raother延續製造業對談的內容,分享Dell如何製造、運輸、能源使用與報廢管理等四個面向切入,積極減少每個階段的碳排放量。
圖/ 數位時代

自2005年開始提供永續顧問服務的施耐德電機日本永續事業部ESG數位轉型負責人呂勁毅進一步分享協助世界500強客戶實踐淨零轉型的心得:「除了要擬定策略、採用數位工具、蒐集與分析數據,更重要的是透過治理手法與相關活動加速整個進程,發揮數位與淨零雙軸轉型綜效。」
總的來說,無論是醫療或製造業,淨零已不再只是企業的選修課,而是決定競爭力的新指標,唯有做到產品碳足跡全揭露,同時,結合AI數據治理、循環設計與數位轉型,才能在碳定價與供應鏈重塑的時代突圍,將減碳壓力轉化為成長動能。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