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金山現場】思科鼓勵創新,成立科技基金挖掘前瞻點子
【舊金山現場】思科鼓勵創新,成立科技基金挖掘前瞻點子
2014.05.22 | 科技

「思科的創新來自於內外部,我們相信每一個兆元商機的點子來自於各地,而思科的投資策略某方面其實也正確反映出接下來公司的市場策略與科技趨勢走向,思科研發與先進科技部門資深執行副總Joel Bion說。

思科總裁錢伯斯(John Chambers)也指出,「思科一直以來都朝著創新方向而努力,做為全球國際大廠,我們必須勇於改變,而且要跑在比我們的客戶更前面才行。」身為全球網路和通訊設備大廠,思科每年平均在R&D研發上投入59億美元,公司內部為了鼓勵創新,特別成立了一筆科技基金(Cisco Tech Fund),專門用來挖掘、育成、深化許多創新點子。

(圖說:思科總裁錢伯斯(John Chambers)說,要知道一個點子創新是不是成功,他喜歡坐下來多和客戶及合作夥伴聊聊彼此的想法。)

2012年開始成立的科技基金,目是希望公司在前瞻技術和產品研發上,面對更長遠的未來能確保有不斷的突破和發展,而不僅僅是滿足於現狀。目前這筆基金有1000萬美元,用來支持內部工程師們從想法誕生、原形、展示、修改、育成、到最後成為真的產品過程中的任何花費。

特別的是,科技基金底下的每一項專案進行,都是由思科內部的工程師主導,並可能會橫跨許多部門合作,甚至是和實習生及第三方單位去共同努力將想法孵化成形,如今,科技基金已經支持了內部的18項創新專案,有一些甚至已經被直接採用、整合至現有的產品線中。

思科全球超過2萬5000名工程師,會不定期提出新的想法或是產品概念,每一季會經由內部的加速創新單位提交,並與其他點子競賽後,慢慢往上層通報。現階段,思科在全球各地擁有13,000多個專利,包括7000多個軟體專利及900多個服務專利。

Joel Bion表示,對思科來說,開放性創新尤其重要,因為這是汲取各領域、各人才產業、專業知識、及想像力匯集的重要管道。舉例來說,思科藉由內部針對工程師們所舉辦的黑客松大賽(Hack-a-thons),近期就特別朝萬物互聯(IoE, Internet of Everything)做了很多的腦力激盪大挑戰。

為了搶先掌握萬物互聯的趨勢和先機,思科也成立了IoE創新中心,要讓全世界的合作夥伴、客戶群、產學界的研究單位以及新創公司,都能有機會來此交流,甚至有進一步的合作。

不過,有科技基金的支持,思科顯然還覺得不夠。思科內部的「科技雷達(Technology Radar)」則是設計用來提供公司內部能有效地、有系統地去抓住並且具體化某些潛在、或是即將起飛的未來科技,像萬物聯網就是其中一例。

科技雷達在思科內部其實算是一個小組團隊,簡單白話來講,也可說是公司裡專門的市場分析研調部門,專門蒐集、觀察,全球各地的科技趨勢,還有學界、實驗室裡的研究發展,透過不斷去追蹤,再結合市場狀況,去推估未來的科技發展。

這其中,當然也會列出思科未來可能面臨的競爭對手會有哪些,機會與威脅又是如何,然後思科的重大策略決策高層就可以趕快想,要如何因應這些可能造成的正面及負面影響,科技雷達所看的除了短期五年內可能發生的事,還有未來十年和二十年的長遠事件。

全球許多國際科技大廠拚創新,確實都很有一套自己的方法,不論是從內部的小組、團隊到中小型或更大型的實驗室,直設在公司內部,或獨立於公司之外,都是專門負責提供相關科技發展情報給總部,並一面做前瞻的科技研究,綜看國外非常有組織和長期系統性地培養創新風氣與人才,台廠似乎在這方面應該還有很長的路要繼續走下去。

相關新聞:[舊金山現場]思科擘畫萬物聯網時代,聚焦發展新服務與商業模式

 

 

【延伸閱讀】
7/9【創業小聚暨AAMA台北搖籃計畫年會】6/10前享65折
當穿戴裝置、物聯網、智慧應用為全球焦點時,你我的機會、台灣的機會在哪?7月9日創業小聚年會以「軟硬結合,啟動大創新時代」為主題,邀請Google台灣區董事總經理簡立峰、微軟亞太研發集團首席營運長申元慶、HWTrek硬體加速平台創辦人王仁中、大陸京東硬體平台JD+計畫負責人那昕、微程式資訊總經理吳騰彥(Youbike)、創意引晴執行長黃俊傑(影像辨識)、北京極科極客科技執行長王楚雲(智慧路由器),還有多組創業團隊分享他們觀點和經驗。
時間:7月9日(週三) 9:30-17:00
地點: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R201,台北市徐州路2號2樓
參加方式:6/10前享早鳥票65折優惠
參見活動網頁

關鍵字: #思科 #物聯網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聯手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共同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象徵臺灣資本市場邁向新局面。此平臺鎖定重點產業、法規鬆綁及強化推動策略等重點項目,面對此布局,擁有產業導師、獨立董事及投資者等多元角色的簡立峰,分享他的觀點與建議。

簡立峰開門見山直言,現在是臺灣資本市場加速前進的「好時機」。從量化角度來看,臺灣上市櫃公司總市值規模達94.9兆元,國家別排名全球第8名;特別是資通訊與半導體產業,目前已有四家企業(台積電、鴻海、台達電、聯發科)進入世界市值500大。受惠科技群山加持的優勢,讓打造「亞洲NASDAQ」的願景有厚實的底氣。

此外,簡立峰相當肯定本次針對創新版的制度優化,提供更鬆綁、具有創意的做法,大幅提高了國際團隊來臺上市的便利性。不過,除了擴大投資規模與流通性,簡立峰也提出三個策略觀點,鼓勵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多家善用制度優勢,設定更宏大的發展目標。

觀點一:深化內部資本市場創新動能,鼓勵「小金雞」早期上市

這幾年臺灣的新創趨勢,簡立峰指出一個現象:現今成功的上市櫃案例,多半是大型集團的「小金雞」(子公司或孫公司),但集團通常傾向在小金雞獲利穩定並能確保控股後,才會在市場上釋出少數股份(25%)允許其上市。此情況容易造成臺灣的資本市場動能不足,甚至讓國際以為臺灣缺乏新創的誤解。

對此,簡立峰認為創新板的價值,即是鼓勵小金雞能提早登板的腳步,一來展現創新能量、翻轉產業典範;二來邁向資本市場不只是需要募資,更重要是上市後的經營策略,知道自身優勢所在,將營運方向隨時調整更貼近資本市場的需求。

因應簡立峰的觀察,本次創新板的新制,即是讓本國公司的股票集保期間從二年縮短為一年,並免除三年的承銷商保薦。此舉有助於降低集團小金雞提早進入市場的法規門檻,讓企業能更快速、更早實現「面對市場」的目標。

觀點二:強化產業聚落思維,主動招募國際上與臺灣互補的新創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的重要訴求之一,便是要成為亞洲NASDAQ。簡立峰直言,「如果是以此為願景,那它就不應該只是『臺灣人的亞洲』,而是成為『世界的亞洲』,也就是主動吸引更多國家的創新企業來臺上市,那麼招商策略必須從被動等待,轉為主動積極洽談。」

至於招商的目標該如何鎖定?簡立峰認為臺灣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價值,在於其聚落現象,因此建議可瞄準能與臺灣產業有高度互補的區域國家或技術領域。讓臺灣的供應鏈業者與他們成為戰略夥伴關係,共同分享這些國外企業來臺上市後所創造的利潤。

如果是區域國家,簡立峰拿「以色列」為例,該國新創擁有強大的創意和軟硬整合能力,但缺乏生產製造基地,若考慮來臺灣上市或募資,將有利於他們與臺灣的製造商建立關係,增加其信賴度,並容易找到供應商。至於前瞻技術方面,簡立峰認為矽光子、3D封裝/先進封裝、AI資料中心冷卻等,與臺灣半導體產業有緊密合作關係,可借助資本市場吸引這些企業來臺投資、上市,不僅是實體的產業聚落,更有助於形成虛擬的資本市場聚落。

簡立峰的論述,也呼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鎖定的重點產業,涵蓋半導體、人工智慧、智慧製造、數位雲端、機器人、次世代通訊等前瞻新經濟領域。另外國際企業來臺上市的門檻,證交所也優化了既有制度,針對主要營運地或股東結構均未涉及陸港澳地區之外國企業,調整臺籍董事席次過半規範,僅須設置臺籍獨立董事至少二席。

觀點三:吸引國際分析師、產業媒體,成為亞洲NASDAQ絕佳觀測站

最後,簡立峰認為一個能持續有活水挹注的國際籌資平臺,成功上市是手段,但真正關鍵的目的,是能持續獲得投資並取得市場關注的聲譽。要獲得聲量,具體的執行策略是提高國際能見度,吸引國際級分析師的關注。

簡立峰以當時Appier在日本上市為例,他提到上市對Appier的最大益處並非來自本益比,而是被國際金融機構的分析師看到,並獲得他們的分析與報導。「這些報導對於B2B企業來說,是最紮實的行銷加分,能極大化取得業界客戶的信賴。」

簡立峰認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下一步,可主動規劃一些登板的亮點案例,形成「標竿」進而產生群聚效應。對此,證交所回應未來將以多元行銷策略,配套措施包括加強外國公司資訊揭露,提高法人說明會的召開頻率,藉此提升企業國際知名度,為國際分析師提供更充足的資訊來源,助力更多指標的企業打響全球名氣。

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詹方冠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啟動典禮上提到,臺灣經濟發展已從勞動密集、資本密集階段,進入到創新驅動的全新里程。最後簡立峰肯定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立後,期待它的角色能槓桿資本市場的力量,讓『臺灣人的產業』轉變為『臺灣人主導的產業』,仰賴國際企業壯大臺灣的人才庫,同時也為臺灣創造新的經濟發展動能。」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