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學術圈開始的創業,可能嗎?
從學術圈開始的創業,可能嗎?
2014.05.26 | 人物

台灣大學日前辦了一個創業與創新工作坊,主要的講者有台大學術副校長陳良基、管理學院院長郭瑞祥,創創學程主任李吉仁,以及漢鼎創投、前永豐餘投資代表等業界人士,陣容可謂一時之選。而這個工作坊的宗旨就是協助台大教師將研究成果技術商業化,將研發成果轉變為創業機會。我們對於學術龍頭投入這樣的行動表示敬意,但創業的過程其實最重要的就是不怕弄髒手,要能夠時時刻刻緊盯現場實務以及環境的變化。因此,最重要且最核心的問題就是,這些目標對象(聽眾),可以嗎?或許在此拋出一些議題,讓學界也能夠思考這樣的限制:

創業家精神(entrepreneurship)及創業家思維

經濟學家熊彼得認為創業家精神屬於一種具有創造性破壞的力量,能夠將既有結構中的模式打破,用更有效率或更有生產力的模式取代。管理學則有彼得杜拉克闡釋創業家的特質,就是能夠主動尋求變化、對變化作出反應並將變化視為機會的人。

讓我們檢視學術圈的教授們是否具有這樣的特質。其一是打破現有結構或運作制度的能力,其二是主動尋求變化的能力。眾所周知,學術圈的流動是整個社會結構裡面速度最慢的一環,政黨執政都可以輪替兩次了,但學術圈大老的勢力仍在。現有的這群目標聽眾對於資源分配的遊戲大概都厭倦了,要他們在報紙上投投社論、退休後寫寫部落格還可以,真的在位的時候,卻沒有人可以站出來勇於打破這樣的規則。對於創業這樣需要真真實實、分分秒秒投入的事,不要說成功了,投入的可能性有多高?

在主動尋求變化方面,整個學術圈的反應更像是恐龍一般,在技術上或許有不斷深究、主動尋求變化的可能性,但在整個象牙塔裡能夠對變化作出反應並將變化視為機會的人,恐怕屈指可數。或許這樣講或許有些現任的教授們會不服氣,但如果攤開全台灣歷年產學合作或者科技專案這些沒有資金風險的研發計畫,去檢驗最後成功將研發成果spin-off,或者退一步說能夠成功技術移轉業界的比例有多高?恐怕也僅有陳良基副校長這樣的少數。

向駭客精神學習

陳良基副校長在新書發表會後接受訪問說,人類社會需要良師興國,學校首先應提供足夠的創業養份,才能帶動更多年輕人走上創新之路。不可否認的,有特定的社群與課程,的確能讓學習平台更具有系統,也更能掌握住學習者的學習歷程。然而在提供這些輔助工具與機制之外,這次工作坊學習的主角始終是待在學術圈的人,誠如某些參與者說的,我們本來就是不想到業界,才投入學術研究,現在創業又變成顯學,只好來瞭解一下這是什麼。但是,這和創業的本質上就有了無比巨大的差異。我們看看之前的太陽花學運,年輕人們看似什麼資源都沒有,為什麼可以創造出這麼大的動能?有人說這是網路世代的特質,動動滑鼠,滑滑螢幕就可以了。但這只是看到了表象,真的背後的意涵,就是平常不為特定(金錢)目標,只想把一件事情專注做好的精神,也就是資訊時代的駭客精神。

駭客原先不是單指破壞網路安全的侵入者,駭客的本質是網路使用者,駭客行為則代表一種網路使用形式。駭客文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資訊的開放與分享,這樣的概念也影響了網路文化的特性。在網際網路的擴張與技術發展上,駭客本來就是促進網路進步很重要的一股力量,駭客不斷地尋找網路建構過程中的技術不足,藉此找出程式上的漏洞,再促使網路設計上的補強;網路科技,就建立在這種對傳統束縳不斷挑戰、突破的嚐試過程中,不斷地進步,這也是駭客精神中最重要的部分。換言之,這也就是人類因為運用創造力、分享的精神,促成人類整體的創新、進步。

我們看到了有能力者,如陳良基副校長願意推動整個學術社群往創新創業的方向前進,對於目標對象大學教授而言,創業或許不是個人職涯裡最優先的規劃,但在年輕學子對於創新創業的意識與熱情開始被點燃的情況下,請大學教授先思考,如何帶領更多年輕人走上創新之路。多點分享、多點破壞、多流一點汗、多去弄髒手,這熱情才有延續的可能。否則,這恐怕又淪為另一場顯學大拜拜。

[作者]
詹峻陽為資訊社會領域學者,長期關注資通訊科技產業、社群媒體領域與其使用者行為等發展。

 

【延伸閱讀】
7/9【創業小聚暨AAMA台北搖籃計畫年會】6/10前享65折
當穿戴裝置、物聯網、智慧應用為全球焦點時,你我的機會、台灣的機會在哪?7月9日創業小聚年會以「軟硬結合,啟動大創新時代」為主題,邀請Google台灣區董事總經理簡立峰、微軟亞太研發集團首席營運長申元慶、HWTrek硬體加速平台創辦人王仁中、大陸京東硬體平台JD+計畫負責人那昕、微程式資訊總經理吳騰彥(Youbike)、創意引晴執行長黃俊傑(影像辨識)、北京極科極客科技執行長王楚雲(智慧路由器),還有多組創業團隊分享他們觀點和經驗。
時間:7月9日(週三) 9:30-17:00
地點: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R201,台北市徐州路2號2樓
參加方式:6/10前享早鳥票65折優惠
參見活動網頁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收納空間到整合生活即時服務,居家整聊室打造家事服務的新商模
從收納空間到整合生活即時服務,居家整聊室打造家事服務的新商模

對居家整聊室來說,經營的核心,是把人放在第一位──不只照顧客戶,也照顧團隊。這家全台首創的專業收納公司,不只替別人「整聊」生活,更懂得先把自己內部「整聊」好。創辦人鄭博元與黃恩頡深知,品牌要長大,不能只靠熱情與經驗,還要有一套能承接人、事、客戶與未來的管理方法。因此,他們在沒有IT人力編製的情況下,借助叡揚 Vital CRM專業夥伴的力量建立更有溫度、更有秩序的管理方式。

市場需求驅動家事服務崛起,居家整聊室搶佔先機

現代人追求高品質生活卻苦於時間有限,這種兩難的困境促使居家清潔、到府收納等家事服務產業蓬勃發展,著眼於市場需求成長,居家整聊室於2017年成立,成為到府收納服務市場的先驅。

居家整聊室共同創辦人黃恩頡表示,公司成軍初期專注在到府收納服務,之後為因應整聊師人力有限且缺乏標準化流程的挑戰,於2018年開辦整聊師認證課程,每年培訓近2,000位整理收納專才,累計學員數已突破萬人。隨著專業度與口碑的提升,居家整聊室的事業版圖不斷擴大,自2024年起陸續與信義居家及多家大型居家服務平台建立長期合作關係,為這些合作夥伴提供專業的整理收納服務。

3F0A2811.JPG
居家整聊室共同創辦人黃恩頡以數據導向策略,讓團隊從顧客互動到轉換都具備可追蹤與可優化的依據。
圖/ 數位時代

在年營收與客戶數量逐年成長的同時,居家整聊室也迎來新的營運挑戰,「如何深化與既有客戶的互動,提高顧客回購率,成為我們的關鍵課題,」居家整聊室創辦人鄭博元說,當時公司經常接獲舊客戶的主動詢問,引發團隊重新省思,在舊客經營上該如何從被動回應轉為主動經營、吸引更多回頭客使用服務?但在過程中卻發現,傳統使用Excel表格管理顧客互動的方式,已經很難滿足這樣的業務需求。

導入Vital CRM,以系統強化客戶經營力

居家整聊室最初在設計Excel表格欄位時,其實參考了RFM客戶分析模型,希望這份表格能兼具記錄與再行銷的功能,但實際執行上卻免不了面臨人工輸入資料的挑戰,包括資料正確性與即時性難以保證、缺乏統一的資料記錄邏輯、同仁自行添加欄位等。

這些問題導致Excel表格最後僅剩下基本的記錄功能,很難從中篩選符合特定條件的客戶進行再行銷,也不容易對新進業務同仁進行教育訓練,因為他們雖然能取得客戶名單,卻無法辨識客戶的最新狀態和互動歷程。

為此,居家整聊室決定導入CRM,以系統取代人工作業,提高舊客經營的效率與成效。鄭博元表示,在評估多款 CRM 系統時,叡揚系統開放式 API 設計最能對應他對未來系統整合的藍圖規劃,亦能有效解決既有手動流程導致的資訊落差與溝通延誤等問題。後續功能驗證階段,他發現 Insight 模組的分析設計具備清晰的管理理論依據,進一步展現系統的專業深度與實務價值,加上叡揚在業界的口碑與多產業服務經驗,最終促成了雙方的合作。

3F0A2745.JPG
居家整聊室創辦人鄭博元運用數位工具解決團隊營運痛點,進一步開啟全新的商業想像與合作契機。
圖/ 數位時代

應用階段1》聚焦深化客戶互動與業績管理,創造4大效益

居家整聊室採兩階段循序漸進的策略,逐步擴大系統應用成效。第一階段聚焦於強化客戶互動與業績管理,第二階段則拓展至全面性的數據整合,串起客戶從初次加入會員到最終完成交易與付款的完整作業流程。

黃恩頡進一步說明,第一階段的應用以業務和管理團隊為主,業務團隊透過Vital CRM瀏覽客戶資料與商機名單、詳實記錄每次客戶互動歷程,或根據特定條件篩選目標客戶發送簡訊、主動創造接觸客戶的機會。管理團隊則藉由Insight報表中的關鍵指標,如:轉換率、客戶RFM分數等,定期檢視業績進度及目標達成情況,實現數據驅動的精準管理。

居家整聊室不只提昇顧客回購率,更創造三大管理效益。第一、提升團隊的業務能力。由於Insight模組將商機、消費、負責業務和互動行為整合在一起,使管理團隊可以用數據掌握業務同仁的工作績效,而不是依賴主觀感受,不只溝通變得更順暢,還能據此樹立行為標竿,讓業務同仁更清楚該怎麼經營客戶才能提升業績表現。

第二、保留完整客戶資料,避免因人員異動而造成客戶流失的風險。

第三、為新進業務員打造最佳學習曲線。透過Insight數據分析結果,新進業務員能夠清楚知道成交率與業績目標間的關聯性,提升了主動聯繫客戶的意願和積極程度。此外,還能彈性調整新進業務員手中名單的新舊客戶比重,使其先與舊客戶聯繫、磨練互動技巧,之後隨著專業度提升,再逐步增加新客戶比重。

第四、合理配置顧客資源,最大化商機轉消費的比例。例如,將高品質新客名單分配給超級業務員(Top Sales)、根據轉換率調整業務手上的新客名單等,實現客戶資源的最佳配置。

3F0A2691.JPG
居家整聊室善用數位工具落實經營策略,從資料管理、人才培育到資源配置,全面強化商機轉化力。
圖/ 數位時代

應用階段2》以Vital CRM為核心,打造無縫整合的客戶服務流程

居家整聊室邁向第二階段的應用,即以Vital CRM為核心,整合品牌官網、會員系統、對話機器人、訂單系統及整聊師派單APP等營運系統,讓數據可以自動拋轉至不同系統中,省去不必要的人工登打作業,大幅提升團隊的工作效率。

鄭博元詳細說明如何打造無縫整合的客戶服務流程。他表示,人們經由官網或LINE加入會員後,相關資料會直接匯入Vital CRM,方便業務同仁與新會員聯繫,一旦新會員決定使用服務、也就是商機成功轉化為訂單後,Vital CRM就會將必要資訊拋轉至排班派單系統,自動進入後續服務流程,包括安排居家整聊師到府服務、產出付款連結等,當客戶點選連結完成支付,相關資料隨即回傳至CRM系統,自動更新為結案狀態,形成一個完整閉環的服務旅程。

3F0A2660.JPG
鄭博元(左1)指出,叡揚CRM Insight模組展現教科書等級的邏輯結構,精準對齊團隊管理需求,成為最終導入的關鍵契機。
圖/ 數位時代

展望未來,居家整聊室除了持續深耕到府收納領域,更計劃將自身數位化成果升級為商業解決方案,賦能更多家事服務同業啟動數位轉型。鄭博元強調,導入CRM的價值,不僅是解決內部團隊在舊客經營上的挑戰,更為公司開啟了一扇嶄新的商業大門,日後,若能成功將現行「以Vital CRM整合客戶服務流程」的應用機制轉化商業模式,相信將有機會開拓更寬廣的市場版圖。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