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為了協助想前進中國的台灣新創團隊,對大陸市場與創業生態有更深入完整的認識,進而有效界接資源,《數位時代》與《Meet Startup創業小聚》特別規劃了「Meet北京」的參訪與交流行程。本文為同行團員參訪心得分享。
對一個新創公司來說,任何事情的開端都無法悠然自得。在初創早期,創辦人必須先有新的想法與設計,接著還要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伙伴的組成必須是最少的人力組成,然後用最快的速度開發出服務或產品原型。在這期間,新創公司最需要的創業資源,至少就是一個能夠應付公司階段性成長需求與合作的商業空間。這個空間必須能提供政府登記稅籍的商業登記地址、熟悉行業規範的法律事務等所有大小事情。
老實說,新創企業正因為是新興服務,有可能根本顛覆了傳統政府規範行業的界線與定義,所以,來來回回的溝通就是一個折騰的過程,對於新創企業來說也是一種挑戰。
近年火速竄起新興創業媒體36氪,因為瞭解其中的困難處境。因此,除了專注創業媒體角色,持續報導中國或世界的科技創新創業之外,也另外發展了兩個新服務:氪加與氪空間。
氪加定位於線上的新創公司資料庫與新創公司社群,集結所有正在萌芽的新創公司、新創團隊個人、所需資源服務(例如法律諮詢、報稅、線上廣告、零售管道等)以及融資需求;新創公司可以在氪加的平台上,隨時更新公司的資訊,讓其他相關團體即時掌握公司最新動態,並且直接在線上進行媒合互動。
氪空間則是36氪重要加速器或孵化器的線下服務,提供實體的創業空間,招募有潛力的創業團隊,通過36氪的審查後,免費給予進駐空間,除協助給予如同線上的相關資源服務外,因為實體空間的設計,也可能直接加速新創公司間的直接或間接合作,或融資或投資方的觀察與交流。
對於新創公司來說,能夠進駐這樣的孵化器或加速器,除了可以得到實質的法律、稅務諮詢幫助外,可以實際幫助到團隊招募新人與伙伴。對於新創團隊來說,能夠入選知名的孵化器,不僅是一種重要的榮耀,幾乎也可以是得到重要投融資機會的票房保證。
進駐氪空間的每個新創團隊,約會分到三個辦公桌大小的空間,包含開發所需的桌上型電腦或筆電,約可以容納6-8個座位。公司與公司之間沒有隔間,只有一張掛牌顯示此區是哪一間新創團隊,也因此公司與公司之間的交流沒有隔閡。對於早期團隊來說,彼此之間都可以產生伙伴與競爭的成長關係。
(圖說:麥客、ChineseSkill、活法兒與Viscovery等新創團隊進駐氪空間的實況。)
氪空間2014年4月成立於海淀西大街,業績牆上顯示這個孵化器已經協助了多少新創服務成立,這些新創服務可能都已經得到相關的投融資,更進一步生存在這些行業之中。
(圖說:氪空間的業績牆。)
36氪創辦人劉成城親自接待了Meet北京參訪團,並說明了氪空間的成立目的、經營上的理念與想法。首先,對於台灣的新創服務與中國最大不同,可能來自於中國投資者,對新創服務設定的成長期間通常比較長,因為他們要的是這個新創服務成長後的影響力或市佔率。因此,這些新創服務不會在早期就被要求一定要找到商業模式,或一定要找到獲利的方法與可能。正因為是新創,所以,有機會搶得市場先機與市場佔有率,期間再去摸索獲利的方法。
如果一個新創服務必須花5年時間成長,在這5年都沒有損益兩平是很常見的。對於36氪來說,也同樣以此概念看待氪加與氪空間的成長與營運期望。
作為中國領先群內網路科技媒體之一的36氪,除了直接跟進主要創新圈如矽谷的訊息之外,也要接觸、訪談、跟蹤許多新創團隊的發展,36氪進而也發展出新的線上(氪加)、線下(氪空間)服務,與創業服務與投融資機構直接合作,希望可以提供新創團隊更好的環境,36氪希望可以在新創服務這個領域內成長到擁有最大的市占。
(圖說:36氪創辦人劉成城與提供本日參訪來賓午餐的超模廚房創辦人,並介紹超模廚房的理念與服務模式。)
氪空間作為36氪新服務的一環,在線下扮演非常重要的直接媒合角色。它使得36氪從過去的線上媒體,透過採訪來關注業界報導,轉型為新創產業的直接參與者,在新創服務市場內成為生態圈的參與者甚至參與者。這樣的環境都是過去傳統媒體發展難以想像環節,但卻是北京現今非常特別的發展趨勢,值得大家進一步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