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為了協助想前進中國的台灣新創團隊,對大陸市場與創業生態有更深入完整的認識,進而有效界接資源,《數位時代》與《Meet Startup創業小聚》特別規劃了「Meet北京」的參訪與交流行程。本文為同行團員、曾獲微軟潛能創意盃全球總決賽冠軍的瑞德感知執行長陳碩鴻,為《數位時代》讀者所記錄的參訪心得。
中國市場對比台灣,就像人的大小差別不在於體重,而是成人與兒童本質上的不同。在台灣有個30萬用戶的粉絲團已經不容易,算是成功。在北京創業街遇到一個開發者說他即將推出一個新項目時,才知道他上一個App已經有6千萬用戶。如果單純把台灣經營用戶的方法直接移植到中國去執行,台灣的「成功經驗」可說是直接歸零,根本不能以零頭數字的用戶來類推中國龐大用戶數的使用經驗。從前或許矽谷發明出新產品,台灣引進相關產業鏈技術,再到中國製造。現在台灣角色已經消失,談想法、談對於市場的看法,大家只談中國、矽谷。
舉例來說,在台灣生活中大家都用Google Map用得很習慣,去年我去大陸時大家都還在用「百度地圖」,這次去卻看見大家改使用「高德地圖」,兩者界面看起來都差不多,都能迅速幫你找到想去的餐廳、飯店、景點、叫車及導航等等,但高德地圖的語音導航就提供北京腔、河南腔、甚至志玲姊姊配音為你導航,直接抓緊中國廣大屌絲們的心!而且導航的精準度比我們在台灣的使用經驗高出許多。這就是他們說的「痛點」,愈能抓到痛點的人,愈能在短期之內迅速成功。這就是他們的積極,他們真的只要想到,就會不顧一切地投入所有資源,去改善問題!這就是所謂的狼性。而台灣人總被說狼性不夠,但我很想問:「我們最缺乏的是狼性嗎?創業者的狼性增加,就可以成就一切嗎?」
創業市場 本質與規模皆有差異
在北京看到的創業家很多人才20出頭,在中國的創業圈,年輕是很被鼓勵的。那裡年輕人的話被當真不是兒戲,每個人的躁動點燃了彼此心中的鬥志,天真是催化劑,熱情是原動力,滾燙而兇猛地驅動整個產業。在台灣,卻時常聽到如此評論:「年輕人就是要多累積一點經驗就不會講出這些話、做出那些事。」台灣的產業比較鼓勵有經驗、有資源的人出來創業。創投只敢投資那些即將獲利、或已經獲利的公司。在台灣如果能從早期創業熬過來,也可以算是另類的台灣奇蹟!
在北京我看見的所有人,腦中只有「互聯網」、眼中只有「要成功」三個字。幾乎每個Idea都有50到100個團隊同時在進行,比誰做得更好。彼此間競爭程度是台灣人很難想像的,在創業一條街上的3W 咖啡,裡面聚集的人全部在談創業,聊完有了 idea,一個人、一台電腦、一張桌子就進入實現夢想的專注世界。但我覺得真正鼓勵這些年輕人勇敢站出來的是環境,同一條街上隨時都有資源能在技術上實質幫助你、能在你需要資金的時候給你大大投注,幫助創業團隊完成融資,讓創業團隊踏上更高的台階。
在台灣的創業家最常被問到的問題,不是Business Model就是Revenue,在北京,這些20出頭早已被挹注資金的創業家們聽到我們問他同樣問題,他們覺得問題很奇怪,營收應該是放在很後面的問題,初期重點是「流量」,他們根本不愁資金來源,市場,人才,資金整體串連得相當完整,做法相當類似矽谷。
中國互聯網市場是被一群願意花三個月薪水買一隻手機的打工族堆積起來的,因為當地的一切都不是那麼成熟方便。他們的電視就沒有上百個頻道可以轉,沒有可以花5分鐘就到的便利商店,更沒有十分鐘就到的夜店。所以一隻手機可以為他創造生活中所有的食衣住行娛樂,他們也自然地在上面花了相當多的時間和金錢。
台灣在科技業累積了很多成功品牌、完整的供應鏈,在中國也有一定影響力,我們應該認真思考如何去串聯既有資源和人脈,努力去尋找還沒被發現的項目。台灣很擁有許多已經在對岸成功的創業家,他們能提供年輕人缺乏的企業營運知識,他們跌過所以知道如何讓年輕人不用再跌倒;台灣也有不少年輕一代在創新,他們對於新科技的使用與掌握以及理解新科技的潛力都非常優秀,並且不乏實作的能力與夥伴。
所以我們並不需要整天苦惱什麼產品可以做得起來,而是應該要這個事業做起來後會對整個市場改變有多大!就像台灣有道地美食、時尚夜生活、娛樂產業及一些台灣獨有文化都是很令對案嚮往的。找出這些獨特項目加以改良、同時開發新的獨特項目,是領先中國幾十年的我們最應該做的,白白看這些優勢消失真的很浪費。就像是在大陸當紅的「小時代」或是其他綜藝節目都可看到很多來自台灣的身影,身為台灣人我覺得相當幸運。
這次的北京參訪,我看到的是機會,是北京雖有龐大資源卻存在過多團隊去瓜分,導致太多同質性的研發創新存在。當下看到他們的狼性,其實都是被環境硬逼出來的,為的是爭取被瓜分後不平均的資源。其實在不一樣的環境,應該要有不一樣的做事方法。我相信當你帶著一個信心滿滿的產品到了大陸,好不容易獲得成功,接著有上百個團隊試圖在短時間內輕易複製你的成功經驗,這時候你就會自然而然啟發內在的狼性。
相較之下在台灣,我們其實有足夠的資源供我們去運用,而且取得過程更加方便。因為台灣反而是資源多於想要取得資源的人,我們就好像處在一片肥沃草原上,只是等你決定往哪個方向開始吃,不管你想往哪走,積極和主動都是必要的,我們應該試著想像事業可以做到多大,讓夢激勵我們,再一步一步地去踏出實現夢想需要的步驟,一邊檢視著我們欠缺的資源,用最快的速度補足它們,你就很有機會成為下一個在對岸大鳴大放的台灣人。
** [活動推薦]**
2014創業小聚年終盛事!討論「北京vs.台北-看兩地的創新創業」
時間:12/9(二)大會論壇、12/10(三)創業之星Demo Show
地點:臺北文創大樓6樓 (臺北市信義區菸廠路88號6樓)
報名方式:請參見活動網頁(11/20前早鳥票7折優惠)。另有創新創業大展徵件中,歡迎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