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pple Watch威脅下,為什麼Fitbit依舊被資本市場高度肯定?
在Apple Watch威脅下,為什麼Fitbit依舊被資本市場高度肯定?
2015.06.20 | 技能

美穿戴裝置廠商Fitbit日前在美國紐交所上市,在Apple Watch威脅下,資本市場反映依舊熱烈。Fitbit IPO價格從每股14元,調升兩次到每股20美元,上市首日大漲53.6%至30.72美元,Fitbit上市案是美國今年規模第3大IPO案,市值已達41億美元。

圖說明
(圖說:Fitbit成立八年,已經是一個超過500名員工規模的公司。圖片來源:Fitbit Facebook)

圖說明
(圖說:Fitbit成立8年,每6至9個月,就會推出新產品,如現有Fitbit flex、Fitbit Zip、Firbit Force、Fitbit One、Firbit Surge與Fitbit Aria體重計等產品。圖片來源:Fitbit官網。)

Fitbit創辦人詹姆士(James Park)在接受Forbes雜誌專訪時強調:我們和Apple Watch可以共存,不會拼個你死我活!穩定員工與股東的信心。到底Fitbit在Apple Watch威脅下為什麼依舊被資本市場高度肯定呢?

Fitbit 40%以上毛利率,不輸給Apple Watch

Fitbit是穿戴式裝置產業領頭羊,財務穩健。Fitbit今年第一季出貨390萬台,全球市佔34.2%,贏過小米與Garmin,成為Top1。

Fitbit近兩年每季展現41%以上的毛利率。除了在2013年的第四季毛利率為負值以外,去年第三季甚至上升到55%,今年第一季毛利率也維持在50%。

這個數值和蘋果相比並不遜色。根據瑞銀報告,Apple Watch在量少時毛利率約為34%,產量衝高到5000萬支,毛利率將可望增加到57%。

更重要的是,2014年Fitbit已經轉虧為盈,營收達7.45億美元,稅後純益高達1.3億美元。而且Fitbit營收還在高速成長中,2014年第四季與今年第一季營收,連兩季超過200%成長。

「利潤高表示Fitbit的軟體與服務的附加價值已經展現出來,擺脫『硬體成本計價』方式,打破過去台廠認為穿戴式裝置,量不大,營收不多,利潤不高的三大迷思,讓供應鏈與創投不再懷疑穿戴式裝置的未來。」HWTrek執行長王仁中指出。

像Apple迷一樣期待新品上市,Fitbit連年推新品

Fitbit成立8年,每6至9個月,就會推出新產品,如現有Fitbit flex、Fitbit Charge、Firbit Force等智慧手環,Fitbit One、Fitbit Zip等智慧運動追蹤器,Firbit Surge智慧手錶與Fitbit Aria智慧體重計等產品。

「雖然外觀設計不是最頂尖,但已經推展出8種產品,讓使用者像Apple迷一樣期待Fitbit年度新產品上市。」之初創投共同創辦人暨合夥人詹益鑑分析。

詹益鑑強調,不斷推出新品需要多元化,大規模的團隊協力合作。而且Fitbit在iPhone、Android、Windows Phone手機、PC、MAC等跨平台服務也保有良好的使用者體驗,在Android設備破碎的狀況下,還能快速發展多種平台,非常不容易。雖然過去曾有使用者過敏問題,但也很快找到解決方案。

另外,詹益鑑也指出,Fitbit的市值營收比5.4,比值接近蘋果與Google等科技公司,代表法人對Fitbit未來發展投入和Google與Apple兩大公司同等期待。

Fitbit「減重」價值主張明確,和Apple Watch 有明顯區隔

「Fitbit利用最新科技,解決一個困擾人類很久的古老的問題:減重,價值主張非常明確。」 酷米移動傳媒執行長許世杰指出。價值主張很明確,讓Fitbit不會有OverSpec的問題,產品達到足以支撐「減重」此目標的功能即可,得以控制成本。

「Fitbit所搭配的App,讓使用者每週使用一到兩次,甚至每天使用,連結上千萬個想減重的人後,就形成減重社群平台。未來Fitbit也可以做電商,做O2O相關領域。價值主張很明確。和蘋果仍以智慧型手機與iOS系統為核心的思維有明顯的區隔。」許世杰強調。

「Apple已經發展成平台生態系,Fitbit目前仍處於產品發展階段,兩者不是同一等級。加上Apple Watch定位在高端產品,價格從349美元到1700美元不等,Fitbit從59.9美元至248.1美元不等,兩者有明顯區隔。」詹益鑑指出。

和Apple Watch一起帶動產業成長

穿戴式裝置產業處在年成長30%的爆炸成長期,Apple Watch的上市並不一定對Fitbit造成負面衝擊,有可能是兩者一起把穿戴式裝置的市場做大。

「Fitbit是市場上第一家穿戴式裝置公司,所以其IPO表現,不僅代表法人樂觀看待Fitbit單一公司,也代表法人樂觀看待穿戴式裝置整個產業的未來發展。」詹益鑑強調。

「這是第一個由創投投資的穿戴式裝置廠商上市,創投出脫股票獲得投資回報,將吸引更多的資金與資源投入。」王仁中指出。

延伸閱讀
一家可穿戴公司,居然能把年淨利潤做到近2億美元!這就是即將上市的Fitbit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補齊未來電子業版的關鍵拼圖!矽眾科技以高階溫度補償驅動晶片IP,助攻高階AI與車用市場
補齊未來電子業版的關鍵拼圖!矽眾科技以高階溫度補償驅動晶片IP,助攻高階AI與車用市場

你是否曾好奇,為何今日的手機能在艷陽下持續運作,而電動車也能從零下的極地順利駛出,精準感測周遭環境?

看似尋常的應用場景背後,其實隱藏著一顆默默進行的「溫度偏移校正」關鍵晶片。這類負責環境感知、並能進行溫度補償的「驅動晶片」,是電子元件穩定運作不可或缺的一環 。然而,這塊高階驅動IC的研發,長期以來卻是臺灣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相對薄弱的環節,使得臺灣眾多在零組件領域傲視全球的廠商,在高階應用市場中受制於人。

矽眾科技鎖定高階溫度補償驅動晶片IP,要替臺灣補足產業鏈缺口

「我們臺灣在零組件領域,其實有很多世界第一,例如在全球市佔率領先的振盪器,但始終難以打進高階產品線,就是因為缺少能驅動這些零組件的高階晶片。」矽眾科技創辦人陳世綸開宗明義地指出產業痛點。他解釋,許多臺灣零組件廠商雖擁有卓越的製造能力,但在高階驅動晶片上卻高度仰賴美日大廠,而國際大廠往往不願開放最先進技術,臺灣廠商因此缺乏在價值鏈高附加價值鏈段的話語權,只能在低利潤的紅海市場中競爭。如何打破技術封鎖、強化自主關鍵技術,成為臺灣電子產業邁向國際高端市場的關鍵課題。

而矽眾科技的成立,正是為了補上這道斷鏈而生。作為少數專注零組件驅動晶片矽智財(Silic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 IP)開發的企業,當AI運算與電動車市場爆發性成長,矽眾科技以可重複授權、穩定可靠的矽智財解決方案,成為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關鍵推手。陳世綸說當高階電子產品對穩定性的要求日益嚴苛,就更考驗元件必須能在高溫、低溫甚至劇烈溫度變化下維持效能。這正是「溫度補償」(Temperature Compensation)技術的關鍵價值所在。

「矽眾科技的IP 就像貼心的助理,提醒元件「冷了多穿衣服、熱了脫下外套」,透過溫度補償即時調整參數,即使處於零下 40 度的嚴寒或高達 140 度的酷熱環境,訊號依然能保持精準一致。」陳世綸生動地形容 。

透過開發板進行晶片溫度感測與數位校準測試,確保 MEMS 感測器在不同溫度下依然能維持精準運作。
透過開發板進行晶片溫度感測與數位校準測試,確保 MEMS 感測器在不同溫度下依然能維持精準運作。
圖/ 數位時代

他進一步解釋,晶片內整合了類比的溫度感測器來偵測環境溫度,並將數據傳送給數位電路進行判斷與分析,數位電路再發出指令,精準校準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感測器的參數,確保其在不同溫度下都能提供正確值,避免因溫度變化導致的誤差和功能喪失,例如手機熱當或汽車失靈 。這種「類比感知+數位判斷校準」的整合能力,正是矽眾科技在高階驅動晶片領域所構築的技術壁壘。

陳世綸表示,矽眾科技之所以選擇IP這條賽道,正是看準了其在產業中的獨特價值。作為IP公司,其設計模組能適用於從0.18微米的成熟製程到小於10奈米的先進製程,客戶可根據自身產品需求快速整合,大幅縮短開發週期。這種靈活性,不僅讓矽眾能服務更廣泛的客戶群,也賦予了臺灣零組件廠商快速切入高階市場的機會。

晶創IC補助計畫奧援,矽眾科技以IP挺進高階市場布局全球

然而,IP的研發是條燒錢的漫漫長路。陳世綸坦言,由於IP的價值在於其穩定性與可重複使用性,但要達到這個門檻需反覆測試與驗證 。他透露,矽眾科技的IP中,每個驅動電路區塊都必須經過數次的設計定案(tape-out)與實體測試,而每次的成本都高達數萬至數十萬美金不等。「沒有政府的計畫支持我們根本做不到,」陳世綸感念地表示,而他口中的計畫正是由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所推動的「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下簡稱晶創IC補助計畫),讓團隊得以持續突破與精進,追求每個電路區塊的極致穩定性與精準度。

晶創IC補助計畫的資金補助,不僅加速矽眾科技的測試進程,也成功讓這個具備溫補能力的高階驅動晶片IP跨入車用與AI市場 。陳世綸說明,此IP主要針對高階MEMS零組件,特別是應用於5G手機、低軌道衛星、AI伺服器中需要高頻率、高準確度且耐溫的振盪器 。同時,它也符合嚴苛的車用認證,確保車載系統在極端溫度下的穩定性 。此外,此IP亦可支援手機中的胎壓偵測、高度偵測等MEMS感測器,因未來的電子產品將大量使用這類元件,且需具備溫度補償能力以維持精準度 。

如今,矽眾科技已與美加、日本、歐洲及臺灣等國內外大廠展開合作。陳世綸欣喜地表示,許多客戶原本因買不到關鍵驅動晶片而受限於低階市場,現在矽眾科技的IP補上了這一塊,他們也終於能進軍高毛利產品線。目前,已有合作夥伴將矽眾的高階驅動晶片IP導入車用認證流程,未來甚至可望進一步進入低軌道衛星與醫療穿戴市場。

矽眾科技站穩利基市場,與全球MEMS企業共舞

有了晶創IC補助計畫的挹注,矽眾科技更能以關鍵 IP 、溫度補償技術,帶領團隊協助臺灣半導體產業鏈從
有了晶創IC補助計畫的挹注,矽眾科技更能以關鍵 IP 、溫度補償技術,帶領團隊協助臺灣半導體產業鏈從「代工製造」轉向「設計賦能」。
圖/ 數位時代

比起一家公司從頭到尾包辦整顆IC的傳統模式,IP公司更像是站在舞臺後方的設計者,協助每一位客戶量身打造表演服、背景道具與燈光效果,讓他們能快速踏上國際舞臺。「我們不做整套產品,但我們讓臺灣的零組件有機會躋身高階應用,不再只是代工。」陳世綸堅定地說,矽眾科技的策略,是站在面對未來5到10年需求的位置上,看見即將來臨的市場缺口,然後在它出現前就先把技術準備好 。

「我們希望矽眾科技未來是跟著全球 MEMS 企業一起共舞,」陳世綸生動的描繪出公司的願景,矽眾科技透過獨特的IP商業模式、關鍵的溫度補償技術以及晶創IC補助計畫的強力奧援,不僅成功在利基市場中站穩腳步,更為臺灣半導體產業開闢了一條高值化的新路徑。這項成果不僅是矽眾科技自身的里程碑,也證明臺灣的IC設計實力,已在全球高階半導體供應鏈中找到了新的戰略位置,從過去的「代工製造」轉向「設計賦能」,引領臺灣零組件產業邁向更高層次的全球市場競爭力。

|企業小檔案|
- 企業名稱:矽眾科技
- 創辦人:陳世綸
- 核心技術:5G通信、人工智慧、物聯網、車用電子矽智財(IP)設計服務
- 資本額:新臺幣1仟700萬元
- 員工數:6人

|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簡介|
在行政院「晶片驅動臺灣產業創新方案」政策架構下,經濟部產業發展署透過推動「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實質政策補助,引導業者往AI、高效能運算、車用或新興應用等高值化領域之「16奈米以下先進製程」或「具國際高度信任之優勢、特殊領域」布局,以避開中國大陸在成熟製程之低價競爭,並提升我國IC設計產業價值與國際競爭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