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門負責鴻海電信和網路業務的G次集團聯手子公司國碁電子和亞太電信,共同打造第一個新創智慧車公司「創星物聯科技」,而其預計在今年第四季推出研發逾一年的智慧駕駛平台「KARDI」。
該平台除了能以指紋發動引擎、預警拖吊可能,還可以透過網路蒐集駕駛採油門、煞車和急轉彎等行為,利用數據量化成指標並顯示給車主,讓駕駛知道在一百位駕駛中,自己的危險指數有多高。
研究機構IHS Automotive表示,全球智慧車數量將在2020年超過1億5000萬輛,較今年成長5.5倍,吸引蘋果和Google等國際大廠搶進。亞洲的智慧車市場尤其擁擠,中國科技公司阿里巴巴、百度和樂視正聯合開發智慧車。鴻海除了創造自己的智慧車系統,還幫助汽車公司中國和諧、騰迅完成它們的汽車事業。
4月,鴻海和中國奇瑞集團子公司「凱翼汽車」(Cowin)合作,替其生產車內的觸控螢幕科技。凱翼表示:「鴻海是蘋果公司的供給者,這證明它走在螢幕科技的最前面。」
凱翼瞄準中國20歲至30歲的年輕人市場,車內不但裝有高畫質數位車儀表,還附有視覺化遊戲介面和指紋認證功能,而這一切都需要一面優質的觸控螢幕。在鴻海協助生產車內硬體時,凱翼同時和其他大型網路公司如小米和百度洽談軟件設計。
然而,當所有大型科技公司皆如火如荼佈局智慧車版圖時,它們也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只要結合『智慧』、『聯網』和『電子』三個領域就是未來的市場趨勢嗎?這個市場會不會根本不存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