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台灣問題太多,更應該試著做一些改變,在第一場總統辯論會後,我們不要管淡水阿嬤還是便當阿嬤的故事了,我們該關心的是台灣如何發展網路新經濟!《數位時代》在2016年的一月號,製作「Hack Taiwan」大型專題,從網路經濟、民主社會、文化創意與未來人才邀請林之晨、唐鳳、羅申駿與葉丙成等四位策展人,從專家的觀點提出改變台灣的行動策略。
在網路新經濟篇架構中,我們希冀了解總統候選人的網路經濟政策,《數位時代》在12月初寄出「給總統候選人們的一封信」,向3位總統候選人朱立倫、蔡英文以及宋楚瑜先生提問,「台灣如何發展成Internet強國?」以下是三位的回答重點摘要:
(圖片來源:林衍億攝影。)
一:對於政府的未來想像
二:網路通訊環境的硬體建置
三:創新生態系的建造
以下是3個候選人對於「台灣如何發展成網路強國」的政見回應。
1號總統候選人朱立倫:
認為年輕人追求理想、面對挑戰、克服困難,是件最值得肯定及鼓勵的事。隨著科技的發展,年輕人以新的思維、新的科技、新的應用來創業,門檻越來越低。不過這並不代表創業就是件容易的事,因為除了熱情與專業,要維持一家企業的運作,也是一門學問。所以,我第一項要做的就是清除創業障礙,搬開政府擋在各位面前的大石頭,讓政府當創業者的推土機,幫助大家可以全心全力衝創業。
- 當創業者的推土機
- 發展智慧國家
- 推動政府開放與智慧化
- 擴大智慧科技在生活領域的應用
- 運用群眾智慧鼓勵新創、轉型
- 擴增軟體科技人才培訓,鼓勵青年用科技改造社會
透過青年、專業團隊的創意發想、社群的腦力激盪,運用科技、用程式為社會做更出有意義的事!讓青年來改變社會、改變世界!
2號總統候選人蔡英文
要問台灣如何成為一個網路強國之前,我們或許可以先問:「什麼樣的國家,不會成為一個網路強國?」如果一個國家他的政治體制不是民主的,那就不太可能成為一個網路強國。因為,一個不民主的國家,他在國家體制與社會結構上,就已經背離了網路最重要的兩大精神:第一,網路不是菁英政治,網路應該是一個社會裡面,最底層的人民,都可以進入的空間;而且無權力的人,可以透過網路被賦權(empower)。第二,網路是多元的關係團體(multi-stakeholders)都能夠參與與討論的一個公共領域。
- 一個網路強國,必須是一個民主國家
- 促成選擇多元、技術多元、服務提供者多元的寬頻人權
- 網路強國,政府要夠軟,要不斷debug。
- 重塑台灣的創新體制
- 創新世代人才向下扎根
- 網路的發展,發展「心體」,回歸人的價值
在全球寬頻變革浪潮下,我們看到了挑戰, 也看到了台灣重新再出發的機會。經由寬頻網路環境的優化、創新體系的重塑、與多元創新人才的扎根,我們將有機會孕育出眾多的網路創新隊伍,共同開拓網路經濟新領地。
3號總統候選人宋楚瑜
在討論台灣如何發展成網路強國之前,我們該先理解一下,為什麼台灣要發展成網路強國?過去16年來,台灣政府的經濟戰略一直被政治干擾,在錯誤中纏繞,甚至根本沒有經濟戰略。李扁時代,中國剛要崛起,那是「西進」的最好時機,我們卻在搞戒急用忍,鼓勵「南進」,結果一堆台商血本無歸;馬政府時代,中國已經起來,利潤沒有以前好了,反而是東南亞起來了,這時該搞「南進」,馬政府卻忙著補修學分搞「西進」。
16年來,該西進時搞南進,該南進時搞西進,整體經濟戰略的錯亂,使得台灣經濟失去重心與方向。未來的趨勢是什麼?主要是兩個:低碳經濟,與產業4.0。前者著重於能源,後者著重於運作模式,但都要靠雙向的網路運作與大數據雲端整合。
- 先要改變網路建設與運作模式。
- 促進合作、分享的精神。
- 政府作自己就必須領先數位化、雲端化。
台灣成為一個網路強國,不是一個願景口號,而是一個我們必須跑步跟上的行動方案,而且要發揮效用,政府還得帶頭衝在前面。也許當我們衝進網路強國的行列中,便會發現,現在吵翻天的許多爭議議題,其實根本沒那麼重要?!因為,在網路世界中,連國界都只是個符號而已!
@@BOOKID:126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