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來到 2016 年 4 月,離新政府走馬上任還有一個月,而太陽花學運剛屆滿兩年。在舉國拼經濟、喊轉型的此時,全球網路產業中最具影響力的科技公司 Google,進入台灣正好滿十年。
2006 年 3 月,在當時 Google 全球副總裁暨亞太區總裁李開復的推薦下,離開中研院資訊所副所長一職的簡立峰博士,成為 Google Taiwan 的 001 號員工,在台北地標 101 大樓的高樓層,開設了全球第 12 個實驗室。
(圖說:離開中研院的簡立峰,在 2006 年的彼時,看似踏上一片未知的未來。)
十年後,擴充到三層辦公室的台灣科高國際總部,雇用數百名員工、產出許多研發成果,還有全台樓層最高、景觀眺望最遠的企業員工餐廳。
Google 向來以聰明的員工跟極低的錄取率著稱,而管理這群聰明人的董事總經理簡立峰,除了在中文搜尋技術界上有著卓越聲譽,更擅長關係建立、組織設計與策略思考,讓台灣分公司茁壯至今。
除了管理聰明人、將 Google 的諸多服務在地化,並建立強大的業務與研發團隊、管理幾年前在彰濱工業區建立的亞太區資料中心之外,簡立峰對台灣網路產業的最大貢獻,是大量錄用本地實習生與培養一群頂尖的工程師。
實習生制度在美國企業行之有年,在矽谷科技公司更是尋常。事實上,一流網路公司如:Google, Facebook, Amazon, LinkedIn等,多數正職員工進入公司前,多半有該公司與其他公司的實習經驗。不只大公司員工,在矽谷多數的創業者即使沒有正職經驗,也都有在企業實習的經歷。
(圖說:在美國,大學、研究所就學期間的寒暑假與在學期間,通常都很有機會進入大企業實習,讓你超越經濟所造成的迦鎖看到商業世界。)
實習經驗對學生與企業都有好處,包括文化與價值觀的形塑,工作習慣與態度的養成,還有對個人角色與職涯發展的定位及探索。雖然會有一定的流失率、甚至消耗管理資源與費用(這也往往是國內企業不願意投資實習資源的關鍵),但長期而言,能盡早鎖定優秀人才並延攬成為企業未來的重要資產,同時也透過一段時期的相處理解彼此是否適合,就是實習制度最大的價值。
此外,Google Taiwan 一如矽谷總部,對於員工的工作地點與型態非常開放,也尊重並輔導員工的職涯發展;許多沒有出國留學或工作過的台灣員工,在工作一段時間之後,往往會選擇到矽谷、中國、歐洲或亞洲各國的 Google 工作;無論未來是否回到台灣,這些台灣人才,將會一輩子感念 Google 與簡立峰所創造的人生經驗與嘗試機會。
這些實習生、工程師與離台員工,其實就是台灣面對未來產業的機會與挑戰時,最重要的人力資產。
(圖說:Google 身為新時代的跨國科技企業,如何吸引、管理人才,讓他們對未來有更多創造,是矽谷成功的關鍵秘訣之一。)
回首台灣的科技產業,包括半導體、面板、電腦代工甚至儀器產業,其實許多企業創辦人都是在當時重要的外商如 Philips、IBM、HP 歷練之後,帶著同事一起出來創業,也有一些外商經理人後來成為風險投資或管理顧問界的先驅。
因此,一個大型企業,即便是外商,但對於當地產業的人才培育與生態系發展,往往可以造成所謂人才的外溢效應。而該企業在當地的領導人,由於會影響企業文化與公司制度的建立,並決定了核心團隊的人力組成與發展策略,因此也對於產業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力。
而當 Google 在台灣邁向第二個十年,全球上網人口也在過去十年內因為行動網路與智慧裝置普及而由二億暴增到三十億,我們能否找到下一個大型科技公司落地台灣的領導者?
這也就是為什麼當全台灣的網路業、科技業甚至金融業都喊著缺工程師,卻從來沒聽說 Google 在台灣有這個困擾。
(圖說:你每天熟悉的企業 Logo 背後,其實早已開始盤根錯節、開枝散葉的人才網絡。)
其實關鍵不是這個經理人的人選名單,而是下一個影響台灣十年的重要企業是哪些。與其問下一個簡立峰在哪裡,不如問下一個具有 Google 般影響力的公司是誰?
如果要我選的話,我會說是 Facebook, Netflix, Tesla, DeepMind 這幾個將影響全球消費者行為與產業變革的產業龍頭(社群網絡、串流媒體、聯網車輛、人工智慧),如果能在台灣設立研發部門或實驗室,他們所延攬的專業經理人與團隊,將是最值得新政府與民間意見領袖們思考與投資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