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則「ApplePay登台 央行喊暫緩」的新聞讓大家看得一頭霧水。該報導說,金管會21日舉行金融聯繫會議,央行會中以Apple Pay不如國內系統效率高、個資保護不易與不利國內產業發展等5大理由,建議暫緩放行Apple Pay。
(圖片來源:蘋果官方影片。)
報導一出,業界譁然,但今日下午央行又開記者會強調這則報導與事實不符。央行說,「關於Apple Pay是否入台並沒有表示『應要暫緩』,也沒有表示應先由台灣行動支付業者發展。」
央行強調Apple Pay 入台事宜權責在金管會,央行觀點僅供金管會參考。 央行雖然這麼說,但央行是台灣重要金融監管單位,央行看法對產業影響重大,不能忽視。下午的記者會中,央行的確對Apple pay充滿疑慮。
央行疑慮在哪裡?
央行指出,Apple公司與Apple Pay的支付憑證代碼服務商(Token Service Provider,TSP,以目前的架構來看,主要是由Visa與銀聯等信用卡組織提供該技術)都設在境外。
央行指出,雖然Apple Pay交易後,收單都在台灣進行,也在台灣交易與清算,資料完整留在台灣,但是台灣民眾使用Apple Pay的TSP服務商若是境外公司,會有部分交易資訊會先往國外繞才回到台灣,央行認為資訊流與金流「整個過程」最好全部都留在台灣,若有消費糾紛容易處理,也更容易監理與課稅。
央行以中國模式為例。Apple Pay中國模式與美、英與新加坡等5國不同。中國Apple Pay和信用卡組織銀聯而非Visa與Mastercard合作,因此中國民眾使用Apple Pay在當地消費,包含TSP服務的資訊流與金流,從交易到清算,都在本地完成,政府要稽查與查稅非常容易。
逼迫Apple專為台灣設立系統?
央行表示,若能使用台灣本土的TSP廠商最好。以提供TSP服務的Visa為例,Visa在台灣沒有伺服器,最近伺服器在新加坡,因此交易資訊流會先到境外再回台灣境內。政府若硬要向中國看齊,可以要求Apple跟國際信用卡組織在台灣設立專門的TSP系統,但英國與新加坡等國都沒有這麼做,Apple 與Visa等國際信用卡組織有多大意願專為台灣設立系統,服務民眾?
對此,Visa公司表示,「下週會參加金管會公聽會討論這議題,目前不予評論。」
中國支付寶與微信支付因有陸客和跨境商機,積極佈局台灣,但Apple Pay目前佈局國家數才6個,全球還有更多更大市場值得佈局,何必急於進軍台灣。
業者:莫讓台灣變國際雞肋
央行強調監管與稅收疑慮,但對英國與新加坡等政府配套措施與Apple Pay可帶來的正面效益隻字未提,看法片面並不全觀。
「中國市場大,蘋果當然會配合中國政府,但台灣可能就要看看了,若政府不讓步,最壞的結果有可能會跟PayPal一樣,Apple 直接放棄台灣市場。真的很為台灣人叫屈啊! PayPal、Transferwise、 Stripe與Apple Pay 沒半個國際Fintech公司進得來台灣, 台灣變國際上的雞肋。」個人分期付款平台Installments創辦人暨執行長陳仁彬說。
《數位時代》新嘗試!「白話新商業」數位專刊,一本59元,全新試賣!
@@BOOKID:126722@@
@@ACTIVITYID:638@@